“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歌
——浅谈业余美术创作的精品意识

2010-11-16 07:09陶建荣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业余精品美术

■陶建荣

众所周知,业余美术创作是属于群众文化,业余美术作者之所以业余,创作不是他们的职业、学术研究不是他们的专业。当然业余美术作者中间也有区别,有些曾受过高等美术教育,有些是依靠自学的积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无论在创作环境、条件、学术氛围、创作心态上,都远远劣于专职画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业余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劳动。我作为一个业余美术作者,通过长期的业余创作实践,想说一说我创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业余美术创作的导向

先说句丑话,每个人的文艺创作都有一种动机,动机是什么?话说白了就是表现欲,有些人说业余画画是自娱自乐,曰:“玩”,我以为这话不算太诚实,说得难听一点画丑了藏起来或丢弃,是玩,画好了或者自我感觉良好,就有勇气拿出来示人,有人击掌叫好的,就可以展览发表。当然话又说回来,业余习画与精品创作是两个层面,我前面的话纯属浅层之见。然而我们应该很清楚,一件文艺作品的展演都会有较大的受众面,影响也是广泛的,在这里就涉及了一个问题:业余美术创作的导向问题。群众业余美术创作,仅仅将它当作一种老百姓的业余爱好、一种群众文艺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提高到文化传播的层面上来讨论。可以认为精品创作是专家的事,是否就不可以认为老百姓在放歌“下里巴人”后,照样高歌“阳春白雪”?俗话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问题是这“阳春白雪”在大多数缺少文化教育下的和寡,而今在我国人民普遍受到良好文化教育的时代下,这“阳春白雪”应该不应该曲高和寡,这是极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是国民的素质问题。我认为群众文化的取向,应是精品文化,并不要求人人都是精品文化的创造者,但绝对应是精品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业余美术作者与专业作者创作条件的不等同,并不意味创作意识上的不等同,也不以为你的修养就应该低下,你要展览你创作的作品,就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你不会让你的劣作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除非你的艺术修养确实有问题。俄国作家列·托尔斯泰说过,“借助艺术可以传达最高尚和最善良的感情,也可以传达最卑鄙和最恶劣的感情。”这句话把艺术的现象很深刻地揭示出来,由此可见,一个社会要健康地发展,必定需要健康的文化艺术。可以肯定地说艺术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乐园和精神财富,因此,艺术需要精品,社会期待精品,每一个艺术家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我们业余作者亦是如此,除非你的作品秘不示人,因为艺术形态的本身就是宣扬,是传达。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上总有些人打着艺术的旗号干着亵渎艺术的事,更无法理解的是一些媒体、个别艺评家也为这些现象鼓吹,当然,这其中有可观的经济利诱,然而在我国这确实存在着导向问题。让我们的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让艺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应义不容辞。历史的事实证明,一件杰出的艺术品能经历千年风雨而依然熠熠生辉,一件荒诞不经的作品一经出笼就必定会遭到世人唾弃,而一件平庸的作品也决不会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我们业余作者面前,同样要树立一面精品意识大旗!

二.精品艺术属于人民

我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一件无法代表大众共同感受的作品,一件不为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作品,实际上已失去其艺术的内涵及价值。(这里不排斥艺术个性)业余美术作者长期生活在普通大众中间,生活中有许多闪光的东西等待你发现、挖掘,关键的是你是否有能力表现与驾驭你的作品,你的作品是否具有代表性。事实上生活中闪光的事物老百姓都能感觉到,这与专家们的感受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大部分人不能用艺术的语言表述它,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的创作,使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更精彩、更典型、更愉悦、更震撼人心。作为创作者而言,艺术创作必须是作者心灵与生活的交融,是情感与现实的撞击,是作者的学识与时代文化的衡量,是观众与作者的精神交流。一件能感动人的作品,首先必须是你的思想表达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他能和你一起分享你的愉悦、你的激情,你能打开他的心灵闸门、启迪他的心智,他能读懂你的心绪,能为你的精彩之处高声喝彩,为你的瑕疵而惋惜,你所创作的目的,就是与你的观众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我认为这就是艺术创作的真正价值所在,我的创作艺术观是立足现实,研究历史,关注未来,但更应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共同的心愿。就是要表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能让我们感到心灵震撼的事与物!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热爱生活,热爱你生活中周围的一切,为他们的欢笑而欢呼、为他们的痛苦而哭泣。这句话对于执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文艺作者可以说是一个座右铭。其实,每一个搞绘画艺术的,不管你是写实的、抽象的、唯美的、还是超现实的,都有一种精神在左右你、支撑你,这种精神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现实生活给你的一种召示,或者说是一种冲击,是你对某种事物追求的强烈欲望,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很现实的,除非你的精神游离于你的意志,即使如此,如荷兰的凡高,我国的沙耆,他们的作品并没有远离现实,反而显示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诚。我惊讶,时常招摇而过的一些为艺术而艺术的幌子,这很虚伪。我尊重那些纯抒发个人情感或发幽古之思情的画家的作品,作品的“学术性”也许很高,但毕竟普通大众不易看懂难以共鸣,无法对话(交流感情)或缺失时代精神,无法使人振奋进取,难以成为百姓的精神食粮。什么是精品?哪怕是极小的一件作品,它应该给人们留下什么?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艺术家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我想这就是精品,艺术的魅力也就在这里。关于创作,我更想说一句:业余作者比专业作者更有优势,因为我们生活在最基层,我们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精品属于人民!

三.为业余创作者提供一个展示舞台

以前业余美术作者上展览很难,获奖更难,(指影响较大的省展、全国美展等)我深有体会。这个问题是多因素的,不必一一列出,但其中有二个原因是主要的,值得总结探讨。其一、业余作者基本素质问题:我前面说过业余作者由于诸多原因形成了劣势,但主观的认识和努力不足才是根本的原因。你没有在高层面上认清美术创作的意义,缺少发自内心深处的艺术创作动力,你没有在艺术表现能力上“三伏”“三九”的下苦功夫锻打、磨砺自己,你缺少渴求知识的积累更新及追求更高目标的毅力,你创作上的失败是必然的。俗话说是底气不足,才情不够,你怨天怨地只能怨自己。所以说一个成熟的业余作者,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端正的创作目标与方向,二是积极的创作热情,三是扎实的基本功,四是深厚的艺术修养。有了这四点你就可以凭本事向专家们叫板,就可能真正成为群众文艺的代表。其二、美展的展览机制问题;我国展览方式有二种,一种是邀请展,这是专家名人的高层次学术性展,业余作者根本无缘。二是层层发动,层层筛选的各类官办大展,就层层发动而言,积极的调动了广大作者参与,尤其是基层的业余作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盖棺定论的说是成功之举,深受群众赞扬,然而对于层层筛选的方式,却微词颇多,存有异议,有不公正性因素。其中不外于论资排辈、人情世故、狭隘、保守等。这与其他艺术赛事、展演一样或多或少存在“水份”。目前我国美展机制的改革也作出了许多有益尝试:与地方协作,成功地举办的多次画展,发现推出了不少新人;社会公开征稿,自由投稿,使许多业余作者获得参与机会,有了展示的舞台。幸慰的事,我们搞群众文化的各级领导同志,都能深切体会到业余作者“艺术边缘人”和“城市边缘人”一样的处境与苦衷,能尽一切可能帮助业余作者,提供条件、推荐精品,花大力气组织发动、培养人才、壮大创作队伍,积极为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打出精品牌子,真正实践了当好文化传播者的神圣使命。我们江阴市群众文艺创作异常活跃,省以上、全国获奖频频,这与地方上一个很好的文化活动氛围环境是分不开的,是与队伍的创作素质分不开的,是与队伍的组织辅导培育分不开的。近几年中我市美术创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在省、全国展览入选多、获奖多、奖项高。这归功于:1.地方领导重视,为美术活动大开绿灯,为创作骨干提供条件,热情扶持创作新人,积极表彰创作先进。2.我市美术创作队伍逐年壮大,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的学术氛围,有利于作者之间的相互促进。3.与外界学习交流机会增多,提高了眼界开阔了视野。4.展览、大赛的机遇增多,美术舞台的空间宽阔了。5.全国美展的机制灵活了,减少了制约,大大激发了业余作者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总结出只要给我门业余作者一个平台,一个展示舞台,一次挑战机会,我们群众业余作者的艺术创作,照样能绽放奇葩异花,照样能体现多彩的人生价值。我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与成功,我国群众文化与国民素质走向高层次发展;群众业余美术作者将是中国艺术舞台上乃至世界文化的一支劲旅,一支真正能代表广大劳动大众普通百姓的精神之旅。

猜你喜欢
业余精品美术
美术篇
为业余棋手诊脉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
遮荫有方等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