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看不惯他人

2010-11-18 10:23丛非从
学苑创造·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活法假装证明

丛非从

1

看不惯是这个世界上最匪夷所思的事情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TA怎么样,关你什么事?

似乎从逻辑上找不出TA对你的必然影响,但我们似乎就喜欢看不惯。比如说,看不惯别人财大气粗,看不惯别人游手好闲,看不惯别人得瑟,看不惯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看不惯别人运气好……

我们使用看不惯的方式,通常也很滑稽:不屑一顾——你有钱又怎么样,我根本看不起你;诅咒——“你这样迟早会吃亏的”“你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成功”“会遭报应的”……

可如果我们稍加观察,会发现事实常常不是那样:我们看不惯的时候,自己脸红脖子粗,该怎么落魄还怎么落魄;而我们所看不惯的那些人,反而会逍遥自在、“不亦乐乎”。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去思考一下人们常说的这句话:你看不惯,是你的修养不够。

2

看不惯是一种自我中心。这种自我中心就是:我们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全世界的中心,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这么做。而且我们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绝对正确,只要不同意我们的,就是错的,就肯定会有不好的下场,就该被看不惯。

所以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看不惯什么?你所看不惯的背后体现的条规是什么?当你看不惯别人铺张浪费、自私自利,你的规条可能就是“人应该勤俭节约、乐于分享”;如果你看不惯别人的虚伪谎言,你的规条可能就是“人应该诚实、真诚”,并且把你信奉的这些当成了好的。这些是好的,并没有问题,问题是,你会把别人的价值观看成错的、不好的或不如你的好,然后你用“看不惯”这一方式来要求他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认同你,按照你的价值观去做。这,不就是自我中心吗?

有的人看不惯00后们的“张扬矫情”,觉得人应该低调务实,而00后们又会看不惯大叔大妈们的“死板陈旧”。你看不惯的人也许正在看不惯你。究竟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呢?谁该按照谁的价值观来生活呢?谁的活法才是“应该”的呢?

没有应该。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家庭、背景都不同,这让人们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作风和思考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跟我们不同,都应该被尊重。也许你的道德标准教会了你好坏对错,但道德不是强迫人遵守的,而且道德在不同的文化里也被赋予不同的具体含义。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有这么多看不惯,是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跟自己的不一样。他会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不会把自己的原则当成世界的中心,要求别人都来遵守。

连法律都不会强迫人去执行什么价值观。它只是在违反它的时候,给人予惩罚。你不是神,不是法,你做的,可能只是用看不惯来惩罚他人。然后你开始评判,不符合你标准的就被你在心里指责,再然后,在你身体里就会产生情绪。这些烦躁、生气、委屈等因看不惯而产生的情绪,折磨的却是你自己。

3

看不惯还是一种索取。看不惯的本质就是对自己自我价值感低的一种愤怒,然后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一点价值感。如果我们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好的,起码我们要证明别人是错的、是差的。

如果你去聆听,看不惯就像是在说:“TA这样太不正常了、太低级了、太错误了、太不好了。”“TA的这些行为和思考方式都是错的、不好的,都不如我的高级。”“我就不会像TA那样。”通过这样的心理游戏,你就成功地完成了对他人的打击和否定。

这是人们最喜欢跟自己玩的自我价值感的游戏之一:如果他人不能主动来证明“我”是好的,“我”就必须主动出击来向他展示“我”是好的,比如说,通过打击和否定他人来完成。虽然这样并无法改变事实,但起码在“我”的心理世界里完成了“我比你好”的建构。这样一来看不惯就成了:我如果不能比你好,我也要假装比你好。

这种欺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全世界只有你自己相信了这个假装是真的。这感觉就像是你偷铃铛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耳朵堵上,这样你就听不到铃铛声了,而且相信铃铛并没有发出声音。

所以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最容易看不惯。他无法证明自己好,只能通过证明别人的不好来感觉到自己的好。

打击完了并不消停。还会发展出一个期待来:期待对方认同自己的活法,以进一步确信自己的活法的确是好的。

4

看不惯就是这样一种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演自导的一场心理游戏。最终结果就是:别人做得不符合我的信条,我就生气、烦躁、鄙视、诅咒、看不惯,用这样一系列情绪来折磨自己。

可是即使你对了又怎么样呢?你还得拿出精力来关注别人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还得高雅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需要分散出这么多精力,而你看不惯的人却在快乐地做着自己的事。你说结果会怎么样呢?

没有人让你看不惯,除了你自己。

看不惯只是在跟自己战斗,在自己的世界里完成了假装比别人好。只是,你要假装到什么时候呢?

你可以做一个新的决定。

那些让你看不惯的人,其实都是来帮助你的,帮助你看到自己正在坚守哪些固有的规条,帮助你看到你怎么在跟自己玩价值感的游戏。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借着看不惯的时候更加了解自己,然后重新选择:是否依然要坚守自己的规条。如果你要坚守,很好,但请允许别人不必也像你一样坚守,不必认同你的活法。如果不再坚守,也很好,你可以去尝试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向那些你看不惯的人学习一下:他是怎样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猜你喜欢
活法假装证明
路过你的窗前
不等式的证明与函数构型
朋友圈,有2 亿人假装在学习
活法
人生的“贪”
假装辞职
证明我们的存在
Nesbitt不等式的十七种证明
活法
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