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到“活得有尊严”——影片《大兵小将》中的“大”与“小”

2010-11-25 02:39李相影
文艺论坛 2010年3期
关键词:梁国大人物

■ 程 刚 李相影

“兵”与“将”是战争中不同的两个阶层,兵是底层的、最小的战斗员,将则是高层的、最大的指挥员,所以“小兵大将”应是合理之说。然而,一旦来自不同阵营的兵与将单独遭遇之后,这种阵营的对立将让位于生存本能的较量。也就是说不管阶层高低,谁能够在残酷的战斗中存活下来,处于优势地位,谁就是“大”的一方。在这种“优胜劣汰”的叙述逻辑中,小兵才有可能成为“大兵”,大将才可能沦落为“小将”,即所谓“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电影《大兵小将》正是以此为整部影片的叙述情境,紧紧围绕“大与小”的矛盾关系及其转化,塑造两位主人公的角色形象,通过战场余生的一对“兵与将”共同历险中的喜怒哀乐,传达出战争片一贯的“反战”主题。

一、生活阅历、身份地位上的“大”与“小”

影片中,梁兵(成龙扮演)胡子拉碴,在年龄上显然大于卫将(王力宏扮演),在当兵的年头和参战的次数上也多于卫将。一路上的种种险境,梁兵总能以他老道的生存技巧化险为夷,显示出这位老兵油子的娴熟。

从影片叙述表层看,卫将虽然是梁兵的俘虏,但实际上梁兵却像兄长一样一直照顾受伤的卫将:不仅用家传刀伤药给卫将止血,采野生药材给卫将敷伤,而且以年长者的口吻教育卫将“年轻人,别这么娇气”。从影片表现的生活细节看,卫将也不如梁兵熟悉农村。当梁兵问他“是种豆还是种稻”时,卫将说“种米吧,我喜欢吃米”,梁兵一阵鄙视地笑说:“笨蛋,米就是稻,稻就是米”。当俩人意外坠落山洞孤立无援,对活着走出去不抱希望时,又是梁兵凭借长年野外生存的经验,循着鸟飞进来的方向找到了生命的出口。

这是从生活阅历层面“兵与将”“大与小”的一个比较,两者在年龄、兵龄、形象、经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初步透露出影片《大兵小将》中的“大”兵,是一种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上的“大”,而“小”将则代指一种年轻气盛的自负和缺乏人生历练的浅薄。

再从身份地位层面来观照梁兵与卫将,两者的“大与小”关系更是逐步发生置换。按常理,军队是一个阶层划分明确的群体,将军处于“金字塔”顶端,小兵处在基层,但电影《大兵小将》中受伤的卫将却被梁兵俘虏,不管他如何以“大人物”自居,如何瞧不起梁兵这个“小人物”,他的命运还是牢牢掌握在梁兵手里。影片一开始,两人的地位就发生了戏剧性的颠覆,大将军成为小兵卒的“掌中物”。

一路历险,卫将常以“大人物”自居,鄙视梁兵的“小人物”行径,但将军的“高高在上”却始终没得到应有的赞同和优待,反而不断遇到现实的嘲讽,受到其他群体的厌恶、殴打、追杀。影片对于卫将所谓崇高和权威的颠覆,先从“小人物”梁兵开始。在草棚落难一场戏中,梁兵最初还对面前这位俘获的将军表示出些许羡慕:“你有很多女人吧”“你们大人物是这样说话吧”?进而又享受地戴上将军的头盔,但是当他被女歌妓误认为将军而被下迷药、抽耳光后,便迅速脱下头盔:“那个女的打的应该是你,这个戴了没好处”!一脸厌恶的表示出对将军身份的拒绝。

接着在遭到一群乞丐打劫时,卫将的身份又使他遭到众人群殴,处境尴尬,还是梁兵谎称卫将是他儿子才将其救下。面对卫军同胞的追杀,梁兵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卫将的悲哀:“他们抓你是想让你死,我抓你是想让你活”。至此,影片对卫将这一“大人物”的嘲讽和解构达到了最高潮,此时卫将一贯挂在嘴边的“尊严”甚至需要梁兵这一“小人物”来维护和正名。影片中“将与兵”之间的“大与小”在性质、作用上的反差不断得到强化。

二、价值观、生死观上的“大与小”

影片中,对梁兵而言,活着、回家、种田,传宗接代才是大事,其他诸如国家荣誉都是小事。一路上,梁兵都在美美地盘算着用卫将换来五亩地如何分配,从“三亩种豆,两亩种稻”扩展为“买两头牛,公的种田,母的挤奶”“再要一个会挤奶的老婆”。正是这种“活捉敌将,奖良田五亩,终身免除兵役”的美好前景作为驱动力,梁兵从始至终都不放弃把卫将带回梁国,就算坠落山洞,意识模糊之时还在卫将手上绕圈捆绑。当卫将指责梁兵“你耽误了我的大事”时,梁兵坦言“你就是我的大事”。

而卫将却视国家荣誉和个人尊严高于一切,一出场就以重伤之躯誓死捍卫“卫旗”。在坠入山洞绝望时,还不忘嘱咐梁兵转告世人“我是在沙场上战死的,我没有丢卫国的脸,我们虽然全军覆没,但是卫旗没有倒”。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卫将从一开始就瞧不起梁兵,管他叫“贪生怕死的逃兵”、“小人物”。而两者在价值观上的这种差异源于他们不同的阶级地位。卫将作为太子从小衣食无忧,吃的是“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鱼之美者,东海之豚”,只有带兵打胜战,扩充卫国国土才能够赢得父王的信任和皇子的尊严,他一心想着的是“踏平诸侯,统一天下,最后修一个巨大陵墓,无数人给我陪葬,躺在珍宝堆里”。所以他的价值观在普通的梁兵看来自然是遥不可及的。而梁兵作为一介农民,摆弄庄稼、等待收获才是他的头等大事,被卷进战争实属无奈,对大人物所谓的大事更是毫不关心,所以当卫将欲告知其身世时,梁兵摇头说“不想知道,反正你们大人物的事情太复杂了。”

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梁兵的观点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一直本能地为“怎样才能活下来”做各种准备,不仅自己在战场上装死,还曾教导同乡三郎装死。面对卫将的鄙视“你是逃兵”,他有自己的解释:“不对,我是装死的兵”“我爹说过,怕死不丢人,冤死才丢人”。梁兵不仅对“活”有强大的欲望,而且擅长存活的技巧,一路上使出了各种可笑招数装死,先是用划破的血袋造成被砍死的假象,尔后又用折叠弹簧箭佯装被射死,就连扔石头的功夫也被利用到对付游牧人的攻击上。这种对生命的本能尊重使他厌恶一切与死有关的决定:面对卫将要杀死他的威胁“要么杀我,要么放我,否则一有机会我就杀了你”,他仍然坚持活的信念,“我不会杀人,也不想杀人。要是把我逼急了,我也不会杀了你。”梁兵对生命的理解就是这样简单而直接,就像他常说的“我爹说过,只要活着,就挺好的”。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又使他格外珍惜生命,当他在树林里为了充饥逮到野兔时,却因为兔子有崽而放生。

相较于梁兵对生命的执着,卫将却一直关注“怎么死才有尊严”,并且不允许其他人苟且偷生。为此,他一刀刺死前来营救他的逃兵部下。尔后因被梁兵捆绑为俘虏而一心求死。当配合梁兵逃避卫军的追杀时,卫将想的也不是简单的怎么活,而是“我想死的光明正大”。在另一场卫将杀死伤马的戏中,他充分展现出“死就要死得痛快”的态度。如此,两者的生死观对比鲜明,梁兵与卫将正好走在了“生与死”的两极,电影中梁兵将“怎样活”视为头等大事,而卫将却将“怎样死”作为最要紧的事。

三、人物命运、精神主旨上“大与小”的融合与重构

梁兵与卫将的各种差异和冲突,使他们一开始就是敌对关系,甚至无法沟通。当卫将想用价值连城的玉佩与梁兵交换自由时,被梁兵一句“破石头值什么钱”断然驳回。随后卫将又许诺梁兵“我可以给你一千亩地”用来交易,也因梁兵的简单思维“一千亩太多,多一亩我都分配不过来”再次失败。然而经过一路逃亡、历险,两人逐渐开始建立沟通和联系,在相互帮助下产生了“患难之交”的朋友情愫,这种情感在坠落山洞后更是发展至高潮,两人甚至以兄弟誓言的方式定下彼此的承诺,从而达到两种身份之间“大与小”的和解。就像梁兵所感慨的“如果不打仗可能我们是朋友”,卫将也认为“卫国和梁国做朋友,也许我弟说的没错”。

这一系列的山路历险除了使两人关系由对立到和解再到亲近,也是两种价值观人生观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的过程。原本一直只看重“怎么死”的卫将,和梁兵一起经过重重磨难,发现了活着的另一种意义和幸福,在回梁国的小船上发出“挺好的,我们还活着”的感慨。而一直为活命委曲求全的梁兵,在卫将的不断讽刺“你这种兵是丢梁国的脸”,以及同胞的责备“真丢梁兵的脸”中,也开始自我反省“我给梁国丢脸了吗”。之后梁兵又以维护梁国荣誉的姿态挑战卫将,“将军对逃兵?”“现在是梁国对卫国”,使其之前所认为的“小事”逐渐在心中放大。特别是影片即将结束时,这种“小事”在梁兵思想里彻底转变为“大事”。当梁兵高举梁旗回家时发现祖国已经被秦国所灭,面对秦军的劝降“你们全军覆没,跪下,饶你不死”,梁兵再也没有为了“传宗接代”而苟活,反而选择了有尊严的死去。临死前,梁兵拔去了身上的假箭,望着手中仍然伫立的梁旗,自语道“我没丢梁国的脸吧”。在梁兵选择为尊严和荣誉而死的“大事”之后,卫将却选择了“好好活着”的“小事”:面对秦军的攻打,下令不战而降,从而保全了卫国百万士兵百姓的生命。至此,影片从精神价值和主题导向上,将梁兵和卫将所代表的“大与小”彻底置换,让“活着”的生命主题与“活得有尊严”的精神主题共同得到弘扬。

猜你喜欢
梁国大人物
Rules in Library
A Great Artist in My Family
浇瓜之惠
梁国华先生艺术作品选登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毁瓜和护瓜
“长毛”梁国雄被判入狱
大人物的孩子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