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010-11-29 03:27程云洁
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11期
关键词:阿拉山口货量中哈

程云洁

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西部的桥头堡,是全国和新疆对中亚和欧洲陆路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平台。

阿拉山口口岸始建于1990年6月,1991年7月铁路开办临时货运,1992年6月正式开办客货营运,1992年12月1日正式向第三国开放,公路口岸1992年12月正式开通,2006年7月中哈石油管道正式运营,至此,阿拉山口成为我国唯一的铁路、公路、输油管道三位一体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2009年,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达到2323.92万吨,创历史新高。阿拉山口口岸每年的过货量平均可以占整个新疆17个口岸总过货量的88%,阿拉山口已成为西北地区过货量最大、效益最好的陆路口岸。

一、阿拉山口口岸发展的现状

(一)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发展情况

阿拉山口公路口岸1995年12月2日正式开放。1996年通过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的货运量只有2.1万吨,占到当年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1%,从1996年-2009年虽然阿拉山口公路口岸过货量在不断增长(除了2002、2003、2009年下降),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比,运输费用较高,运力较小,风险较大等因素影响,阿拉山口口岸公路运输量一直较小,2007年阿拉山口公路口岸过货量突破20万,为22.15万吨,2008年阿拉山口公路过货量达到历史新高,为24.22万吨,也只占当年口岸总货运量的1.27%,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相对于铁路口岸发展较为滞后。

(二)阿拉山口口岸铁路口岸发展情况

1991年7月20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开始临时货物运输,当年完成进出口货物量15万吨,最初设计年换装能力为270万吨,1991年过货量15.8万吨,1995年突破100万吨,2001年突破500万吨。2003年阿拉山口口岸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因过货量快速增长且突破设计能力,铁道部2003年投资3.7亿元对铁路车站进行扩能改造,2004年完成铁路扩容改造,铁路换装能力由最初设计的35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出口货物装运瓶颈问题。2005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过货量突破1000万吨。2006年口岸铁路过货量达到1 311万吨。2007年阿拉山口海关以推动口岸“大通关”建设、增强口岸过货能力的提升为工作重点,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口岸及自治州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促进口岸物流通畅。2007年7月24日开工建设阿拉山口集装箱换装库工程,新建的集装箱换装库具备“一关两检”功能的全天候换装库,年换装能力达20万标准箱,新建的阿拉山口换装库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室内铁路集装箱换装库,它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口岸受大风影响不能进行换装而降低口岸过货效率问题,可以全天候进行换装作业。2009年口岸铁路货运量达到1551万吨,从1996到2005年,铁路过货量占到总过货量的98%以上,2006年以后由于管道运输的开通和运量的不断增加,铁路过货量比重不断下降,2009年只有66%,但铁路依然是阿拉山口口岸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三)阿拉山口口岸管道运输发展

2004年6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合资成立中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投资建设中哈原油管道——1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东至中国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跨国长输管道,首站设在阿拉山口,石油管道的开通,使阿拉山口口岸成为铁路、公路、地下管道三位一体的陆路口岸。中哈原油管道将哈萨克斯坦丰富的油气资源与中国稳定的石油消费市场直接连接起来,标志着中哈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哈原油管道最初运力为每年1000万吨,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完成,输油能力将提高到每年2000万吨。2009年12月15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始向我国西气东输二线输气,我国开始以管道方式进口中亚天然气,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土库曼斯坦将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被称为“能源丝绸之路”,使中亚正成为中国重要能源供应基地。

二、阿拉山口口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口岸基础设施资金缺乏

从1991-2008年间,阿拉山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4.8亿元。其中:国家累计投入0.54亿元,其它为地方和社会资金,由于边境口岸建设目前主要是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国家对边境口岸的投入十分有限,阿拉山口口岸地处偏僻地带,经济落后,新疆自治区财力有限,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口岸建设,导致对口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投入到口岸建设上的资金和口岸发展之间缺口较大,口岸的基础设施状况与口岸的发展速度和战略地位极不匹配,口岸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建议国家设立口岸专项扶持发展基金,采用“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引入其它建设资金。

(二)口岸物流发展滞后

阿拉山口口岸自1991年开办铁路临时货运以来,过货量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而阿拉山口口岸物流仅限于装卸、储存等简单物流服务,不利于新疆过境货物的周转。首先,边境口岸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不足,边境口岸物流仓储技术落后,尚未建立高效便捷、衔接顺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其次,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比较普遍,物流服务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再次,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缺乏即有实际操作能力又通晓国际物流标准的实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口岸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等多种措施发展口岸物流业,解决口岸物流滞后问题。

(三) 边境贸易政策调整频繁

边境贸易政策不稳定性,调整频繁,现行的边境贸易政策,一般在一至三年内调整一次,优惠政策有“短期化倾向”,不断调整边境贸易政策,导致边贸企业注重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边境贸易的长远发展。如边境贸易进口税收减半政策是边境贸易各项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不断调整边境贸易进口税收范围和减少优惠幅度,先后取消了钢材、成品油、非合金铝锭、精矿、铜材、锌等边贸进口关税增值税减半计征优惠政策,这些产品是阿拉山口主要进口产品,导致钢材及有色金属等我国急需的原料进口减少,阿拉山口边贸的增长幅度下降。建议国家利用WTO边境贸易例外原则,给予口岸优惠和稳定的边贸政策。

(四)阿拉山口口岸通关阶段性不畅

每年阿拉山口都会出现阶段性通关不畅,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阿拉山口地理环境恶劣,大风、夏季高温以及冬季大雪等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导致被迫阶段性闭关。二是哈萨克斯坦的海关人员、海关政策、海关规则变动频繁,令我国外贸企业难以适应,导致通关不畅。三是哈萨克斯坦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以及法制不健全或法律执行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如灰色清关现象,影响了中国优势商品对哈国的出口。建议我国通过外交途径和哈国协商沟通交流机制,增加哈国海关领域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透明度,减少贸易壁垒和取消灰色通关,促进通关便利,确保欧亚大陆桥安全畅通。

(五)人才缺乏

由于阿拉山口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离最近的博乐市区79公里,而且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阿拉山口人才队伍不稳定,而且各类人才短缺,2009年口岸实有人口10275人,其中户籍人口只有1648人,暂住人口8627人,常驻人口占口岸实有人口的16%,大量的流动人口对制约了口岸的发展,口岸应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德才兼备、具有开拓创新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优化口岸人才环境。

(六)口岸经济发展缓慢

阿拉山口口岸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商品多为中东部地区生产,地产品的进出口规模较少,新疆自身地产产品占出口全部产品不到30%,口岸工业经济增长缓慢,一方面,口岸工业缺乏特色产业的支撑与拉动。另一方面,口岸加工贸易滞后,由于工业配套设施落后、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口岸加工贸易发展。阿拉山口口岸今后要积极发展边境特色产业,注重落地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三、阿拉山口口岸发展的国际化前景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江苏连云港,西出新疆的阿拉山口,终点为荷兰的鹿特丹港,在中国境内由陇海、兰新两大铁路子线构成,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六省,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荷兰等七个国家,因此,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地区通往中亚和欧洲国家的咽喉要道,为进一步发挥阿拉山口口岸作用,要全面推进和加快阿拉山口口岸国际化建设。

(一)进出口商品中转集散地和国际物流中心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是我国联结亚太地区和欧洲之间的咽喉,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对中亚、欧洲等国的进出口货物都可以通过口岸来运输,口岸担负着国家向西开放,同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枢纽,同时口岸为新疆引进境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资金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提供了通道。阿拉山口公路口岸以博——阿公路,乌-伊公路,塔城——阿拉山口公路为依托,吸引了全国和新疆及国内外的客商发展贸易。另外,中和石油管道和中哈天燃气管道的建成将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西部陆路能源大通道,因此,阿拉山口担负着中、哈、俄、德等国的进出口物资的中转运输任务,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物流集散功能。

目前阿拉山口已被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口岸经济贸易区和综合物流配送中心。涉外物流、货代、仓储企业不断增加,公用型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也已经启动,打造现代物流平台,吸引疆内、外规模以上物流集团入驻园区,做大做强口岸物流产业,优先发展包装、搬运、保险等现代物流衍生业,促进口岸现代物流业快速提升,把阿拉山口建设成进出口商品中转集散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二)高水平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阿拉山口在依托国际大通道在进口木材加工、皮革加工、钢铁加工、管道防腐、建材、小五金等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拓展石油化工、金属加工等工业领域,发展边境地区的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优势产业,将阿拉山口建立成高水平的工业园区。

充分依托阿拉山口自身及周边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高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以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加快培育新技术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坚持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构建以阿拉山口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三)现代化的边境口岸城市

阿拉山口口岸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口岸已形成铁路口岸区、公路口岸区、边民互市区、商业区、仓储区、行政办公区、生活服务区、绿化环保区等8大功能区,城市特色日益突显,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一个现代化的边境口岸城市雏形在西部边陲已初步显现。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东部产业转移给新疆带了新的发展机遇,阿拉山口要抓住发展机遇,将阿拉山口建成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具有现代化功能和设施的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的发展将对我国外贸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毅、高志刚《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贸易》,[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须同凯主编 《丝绸之路上的新商机—中亚经贸投资指南》,[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3《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5—2010年诸期,[J],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4段秀芳,中国新疆与中亚经贸发展面临八大机遇[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阿拉山口货量中哈
中哈地下管道施工技术及标准对比
空运包舱货量、EQ和营业收入关系的数学模型浅析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关于快递行业中货量预测方法的介绍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
仁川港吞吐量超过250万TEU
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综保区力争今年进口汽车整车200辆
Китай и Казахстан проработают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л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站在营销的角度建言开发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