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对策

2010-12-04 05:44史兆光单新静
关键词:绿色发展

史兆光,单新静

(大连海事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对策

史兆光,单新静

(大连海事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在其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和相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与伦理规约等的建设,强化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在市民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深入人心。

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沿海开放城市是指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威海后升为地级市成为第15个),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前沿,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最早感受到世界经济浪潮的熏陶和冲击,最先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和洗礼,对外起到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对内发挥示范和辐射的作用,30多年来,对推动国民经济强劲增长、实现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伟大跨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一、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释义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低碳应运而生。

学界一致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3年2月24日在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绿色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率先提出的,明确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绿色低碳经济国家。继英国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模式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和采纳。[1]

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绿色低碳经济概念的延伸和扩展,是人类全面的绿色低碳行为模式,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目标在于减少人类活动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少碳的消耗,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求人类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从减少碳排量出发去改变人类的生活细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明确积极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是目前最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二、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万km,拥有37万km2的领海和300万km2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造就了一批沿海城市。我国沿海城市濒临太平洋西部,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沿海开放城市有着发达的海上运输事业,由于其港口地位,大都是外贸口岸和出口加工基地,且腹地广阔,对外交流频繁,发展政策优厚,并具有较强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实力雄厚。由于天然靠海,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大都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很多,科技力量强大,适合低碳技术创新。目前,占13%国土面积的海岸带居住着占全国人口总数40%的人口,创造着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其中沿海开放城市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保护尚存在诸多问题。据有关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传统的“重经济”思想使得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等配套发展,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其次,我国在世界生产体系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被称为“世界工厂”。初级产品的大量出口存在巨大的“隐含能源”,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5。沿海城市作为我国开放的窗口,承接了我国产业的主要部分,这也加剧了沿海城市环境的恶化。再次,沿海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紧张。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必然会导致人口聚集,业已超过城市环境的容量,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土地、水、植被等资源缺乏,并且环境保护资金缺乏,环境保护设施落后。目前我国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投入比例严重不足,造成环境保护设施落后,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甚至有一些非常简单的环境保护技术在一些城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亟须采取强力措施予以改善。[2]

沿海开放城市整体规模在全国城市中地位突出,其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首先,有利于推动全国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有利于推动全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助于城市公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城市公民必须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每个公民做起,积极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最后,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体现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也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绿色低碳发展是“两型社会”的核心追求与具体表达,建设绿色低碳型城市有利于实现区域的“两型社会”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需求。

三、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构的对策

建构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建构沿海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沿海开放城市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和管理作用。具体而言,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绿色低碳模式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意识到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的主潮流,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我国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其次,沿海开放城市政府要加强社会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和建设,使绿色低碳经济组分具有竞争性,促进绿色低碳化进程。要抑制或者扭转环境成本持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有效规制各类主体行为,限制各类环境寻租行为。再次,沿海开放城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贯彻国家关于绿色低碳方面的法规与政策,加大执法投入力度,坚持奖惩结合。在政策层面上,为绿色低碳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政策环境,并营造对应的市场环境,奖惩结合,推动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最后,沿海开放城市政府作为绿色低碳模式的倡导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实施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例如:优先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推广高效节能家电及办公电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灯具、高效节电新光源和节电控制装置,通过建设节约型、环保型政府,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活动。

2.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根本保证,也是绿色低碳模式成功实现的基石。首先,要大力发展海洋能源技术,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只有节能才能适应未来低碳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大连在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上采取了很多创新性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关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底,大连市累计建成节能住宅2750万m2,仅此一项,每年可节能35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万t、二氧化硫5万t、粉尘5万t、灰渣8.5万t,提高了供热效率,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其次,要重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创新。国内第一座污泥处理厂——大连市夏家河污泥处理厂依靠先进技术创造奇迹,每日“吞下”600 t污泥,“消化”后能“吐出”1.1万m3天然气,可满足大连市3万~5万户居民一天的用气量。该厂以处理市政污泥为主,同时可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后产生的类似污泥、餐饮垃圾、厨余垃圾、过期食品、粪便残渣、果蔬垃圾、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产生的废物以及可生物降解的其他有机废物。自投产以来,该厂每年处理污泥等有机废物6.5万t,减少排放约7.3万t废水及4600万m3废气。[3]

3.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路径依赖理论说明,要打破“碳锁定”,必须引入外生力量。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与制定,这是解决中国高碳问题的重要举措。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绿色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对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政府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许多的具体规划方案,但是尚需加强并提升其操作性。应规定细化的奖惩手段与程序,这样才能在现实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4.地方性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规章的制定、完善与实施

尽管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全社会努力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但不可否认,由于在我国法律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传统的“轻程序”的观念,因此,法律法规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地区间环境条件差异明显,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像一把生锈的达摩克之剑,发挥不出应有的实际作用。因此,沿海开放城市立法部门应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或完善切合本地区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细则,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真正推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建立,从而带动整个国家产业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保证制度,为内陆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

5.绿色低碳发展的非政府组织介入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补充。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涉及经济、科技、规划、交通、建筑、消费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系统工程,牵涉社会的各个方面。非政府组织具有政府不具备的优势。它具有贴近基层的优势,很多非政府组织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一些非政府组织坚持自助、互助、助人的原则和自主解决社会问题的精神,具有减少市场机制的负面效果、超越国家机构的官僚作风、增进人际和谐的优势和功能。非政府组织在组织体制和运行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便于根据不同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它们政治目的性不强,官僚化程度低,便于去做政府不便做的事情,并能对社会基层迅速作出反应,例如大连市清理海洋垃圾的民间环保组织就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构建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运用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绿色低碳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沿海开放城市政府可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非政府组织,让其承担管理、监督等职能。

6.建立适合绿色低碳发展的伦理规约

要保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建立,不仅要借助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还要靠社会伦理规范的有效约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伦理规范,使其深入人心,约束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伦理规则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是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因此,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中要重视对伦理规则的应用,辅助市民形成适合绿色低碳发展的伦理习惯,同时借助于现有法律规则的约束力量,保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

7.文明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树立与生活方式的养成

城市发展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因此,市民不仅是沿海城市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受益者,当然也应该是重要的参与者。鼓励和引导市民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与交往方式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例如,引导市民在日常衣、食、住、行、用中注意选取绿色低碳的消费物品,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同时,培养市民绿色低碳观念,自觉抵制能耗大、污染重的生活物品;而在人际交往中,鼓励人们更多地采纳低消耗低投入的方式,反对“奢侈消费”,戒除“一次性消费”嗜好,养成简单而节俭的生活习惯等。这些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的小事,其实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利益。要全民参与,培育全民的绿色低碳发展意识,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氛围,提高公众的认知度,使绿色低碳发展不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和理论层面,而要成为全民的“绿色低碳行动”。要鼓励市民使用节能型、绿色低碳型产品和服务,引导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绿色低碳生活,以便用较少的能源消耗和碳基排放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准。沿海城市的市民可以充分发挥靠海的优势,培养自身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8.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

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借助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开发及推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要高度重视早期投入,给各种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受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尚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因此造成了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因资金匮乏致使研发和推广延迟的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低碳基金的筹资渠道,改进运作方式。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低碳发展模式是青岛城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近两年青岛市设立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累计1.27亿元,其中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对海信集团、青岛港集团等70项节能和低碳技术进行研发,实现节能量30多万t标准煤。青岛市还成立了“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专门从事生物能源与过程领域科技创新研究。青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在绿色低碳这条道路上为其他城市做出了示范。[4]

四、结 语

如何以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促进沿海开放城市再一次腾飞,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战略创新,同时又拓展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层次和范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新实践、新高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升华,必将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期待天蓝海碧,充满健康、活力,最适合人居的大批沿海绿色低碳城市破茧而出。

[1]刘助仁.低碳发展是全球一种新趋势[J].科学发展,2010(1):20-28.

[2]杨美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4):46-49.

[3]刘蕴哲.牛!“吞”的是污泥,“吐”的是天然气[N].大连晚报,2010-05-25(B2).

[4]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1):46-50.

CountermeasuresforChina'sopencoastalcitiesachievinggreenlow-carbondevelopmentmode

SHI Zhao-guang, SHAN Xin-j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open coastal cities' green low-carbon development mode has a leading role in the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reen low-carbon mod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promot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s and the related system innovation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positivel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w system and ethics statut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terven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green low-carbon lifestyles,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should be accepted by the public, in order to make the idea of green low-carbon popular.

open coastal cities; green low-carbon; development mode

1671-7041(2010)06-0009-04

F062.2

A*

2010-07-31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0lslktfx-41);大连市社科院项目(10DLSK078)

史兆光(1956-),女,沈阳人,教授;E-mailshizhaoguang@21cn.com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