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上)

2010-12-05 01:06杨西锋
党政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合法性公民主体

○张 平 杨西锋

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上)

○张 平 杨西锋

一、关于政治认同概念的不同界定

一般认为,政治认同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特·A·罗森堡姆最早提出的。罗森堡姆在1976年出版的《政治文化》一书中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这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我国学者对政治认同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关于政治认同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1.侧重于心理层面的界定

第一,归属论。以马振清、吕元礼等为代表,认为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吕元礼认为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认为与人们的政治心理有密切的关系。陈道银认为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政治体系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表现为对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治权威和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同意、支持和服从,本质上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信任、信念和信仰,是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政治认同的解释是:“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人们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

第二,反映论。以薛中国为代表,认为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个体或群体)在与政治体系的相互作用中,对政治体系的能动的心理反映过程,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评价,形成一定的政治认识,伴随着积极的政治情感体验,并经过一定的政治意志努力而形成的对一定的政治体系的价值认可、赞同和确信,进而自觉地按政治体系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积极地参与、维护和促进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这样的一种政治心理过程。政治认同体现了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政治心理因素的统一。

2.侧重于行为层面的界定

李素华依据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阐述,把政治认同界定为公民对政治体系中执政的政治权力的承认、赞同和同意,并且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方旭光认为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运作的同向性(或一致性、肯定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这种看法属于一定的主体所进行的政治活动的范畴,它既是主体对一定的政治对象认知趋同的过程,又是对一定政治对象进行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相较于心理的认同,政治认同则是认同主体基于一定的利益而发生的主动性的选择活动,是认同主体进行一定政治意识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过程。

二、政治认同的特征

1.四特征说

方旭光认为政治认同具有复杂性、流变性、现实性、价值性的特征。

政治认同的复杂性是指不同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内的不同要素及运行,可能形成不同层次的认同,具有认同主体的、认同对象的、认同层次的等复杂的状况。流变性是指一定的政治认同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活动,必然受到认同主体(社会成员)、认同客体(政治体系)自身的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其它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并随着影响条件的变化而流变。现实性是指政治认同活动是围绕着利益而进行的权力与权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具有内在有机的结构和特定的功能。政治认同不是抽象的意识活动,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价值性是指政治认同对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具有特定的价值和专门的作用,政治认同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稳定、政治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五特征说

程波辉认为政治认同具有社会性、意识性、多维性、动态性、实践性。

政治认同的社会性是指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的政治认同逐渐形成,即通过模仿、复制群体的价值、规范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模式。意识性是指它是人们的一种政治心理,是特定政治主体在与政治系统发生作用时产生的一种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判断。意识形态对政治认同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意识形态是政治价值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意识形态是合法性资源结构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提供道义上的诠释,它通过培育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认同和情感来起作用,有助于政治权威的形成。”多维性是指它的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对政治系统、政治规范、政治秩序的支持与服从,又有对政治运作、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的信任与信仰。动态性是指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它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人们对政治体系的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之中。吉登斯认为,认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一个动态的、没有终点的过程。实践性是指它通过政治主体相应的政治行为,对政治体系发生一定的作用而实现其价值。

三、政治认同的功能

1.二功能说

孔德永认为政治认同有两种功能。一是支持功能。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只有得到了成员广泛的认同,只有其成员对政治输出感到满意,才可以导致个人支持政治系统,降低或节约统治的成本,进而培养政治稳定的条件;一个公民只有在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二是评价功能。公民政治认同度的高低是政治发展的感应器,是政治治理的晴雨表。它是衡量政治运行状态好坏的重要工具。

2.三功能说

李素华认为政治认同有三种功能。一是使公民树立共同政治信仰。政治认同可以使公民认同本国执政者的政治思想,使公民树立共同的政治信仰,共同的政治目标,有利于政治体制的维护和巩固。二是使政治组织及制度获得合法性。一国公民对本国政治体制的认同,有利于该国执政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及政治制度获得合法性,提高执政政治权力组织的制度化程度。政治认同是合法性的前提,有了政治认同,合法性才能存在。三是使政治过程获得参与和支持。一国执政政治权力获得了本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能够使公民认同本国执政政治权力的方针政策,使政治过程得到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贯彻落实方针政策。

3.五功能说

程波辉认为政治认同有五种功能。一是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与标尺。公民只有形成了对政治统治的基本认同,他们才会表现出对政治制度自觉的拥护,对政治运作的信任,对意识形态的信仰与认可。二是政治认同是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政治认同给政治民主的形成与发展以有力支撑,保证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维持民主制度框架的延续,有利于给政治民主化进程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三是政治认同是民族国家构建的核心环节。通过不断疏导和整合家族认同、部落认同、宗教认同、民族认同等诸多认同的方向和内容,促使其向国家认同转化,最终为民族国家构建的实现奠定基础。四是政治认同是执政党统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体制有能力做到两条:第一条是通过体制本身扩大政治参与,从而达到先发制人并使紊乱或革命的政治活动无法展开;第二条是缓解和疏导新近动员起来的集团得以参与政治,使其不至于扰乱体制本身。”五是政治认同对于转型社会的意义尤其重要。转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常规历史进程中具有质变意义的阶段。转型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仅是人的各种社会角色的不断换位,而且是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符号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政治认同对转型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是促进转型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得社会顺利实现转型。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 李海生)

猜你喜欢
合法性公民主体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论公民美育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Westward Movement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