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王仕尧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2010-12-08 07:23姚润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3期
关键词:旱情厅长抗旱

新华社记者 □姚润丰 □任 芳

编者按: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问题接受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本刊特予以刊发。

王仕尧厅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代表说,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利基础亟须夯实。

王仕尧说,去年秋季以来,人们印象中的“丰水”地区西南五省份旱情形势非常严峻,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这场多年罕见的旱灾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年的风调雨顺,人们对机井、水渠、提灌站等灌溉设施有所忽视,农田水利设施被毁的现象较为严重。面对突然而来的旱情,一些地方只能采用车拉人抬等方法浇地,尽管下了不少功夫,但成效不大。

水利工程在历年的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仕尧介绍,2008年冬至2009年春天,河南省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灾害,全省受旱麦田最高峰值达366.7万hm2,占麦播面积近七成,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河南省共投入抗旱资金14.68亿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320万人、行动机电井91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8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6.2万辆次,各类水利工程共调水、抽水、引水、放水42.2亿m3,累计浇灌面积634.3万hm2次,在大旱之年为保证夏粮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水利部统计,全国现有的1.22亿hm2耕地中,尚有6393万hm2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5780万hm2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农田水利化程度比较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严重衰退。在影响粮食生产的光、温、水、土、肥、种等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通常是非灌溉耕地的2至4倍,实现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水。

王仕尧介绍说,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提出到2020年使河南的粮食产量由现在的500亿kg左右增加到650亿kg,水利建设所需总投资386.86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农业供水能力30亿m3,新增节水能力17.2亿m3,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85.73万hm2,有效提高61.47万hm2低洼易涝耕地排涝标准,防洪保护耕地面积236万hm2。初步估算,水利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在70亿~83亿kg之间。因此,国家应缩短粮食核心区内水利项目的前期立项周期,促进规划尽早实施。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建设任重道远。王仕尧代表建议,不论旱情存在与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刻都不应放松。在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还应探讨和深化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想方设法调动群众和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构建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猜你喜欢
旱情厅长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人物志
人物志
达夏甫:新疆畜牧厅老厅长(1950—1960年)
防汛抗旱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