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边界:园林景观设计的新视角(Ⅰ)——园林边界的概念和类型

2010-12-23 09:53吴庆书
关键词:园林建筑硬质园林植物

吴庆书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园林边界:园林景观设计的新视角(Ⅰ)
——园林边界的概念和类型

吴庆书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提出了园林边界的新概念,并将其划分为园林外部边界、园林水体边界、园林植物边界、园林建筑边界、园林硬质边界、园路边界、园林生态因子边界等 7种类型.指出园林边界设计方法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一种新的视角进行设计,是一种直观的、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手段.

园林边界;园林设计;新视角

现代园林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园林的营建引入了生态学的思想,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等各个分支的掘起,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生态理论或多或少地融贯其中,特别是在中大尺度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纵观目前中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对于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往往只停留在概念上的空谈或是表面上的引用[1].因此有必要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园林设计的理论,力图在生态设计上采用具体的、直接的应用方法和手段.

为了丰富园林设计理论,本文借鉴景观边界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园林边界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从这个新的视角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1 园林边界概念的提出

1.1 自然中的边界 自然界中的风景,如一座山,一块景石,一泓秀水,一棵树,一片森林等等,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其特有的边界展示出来的:往往山是以天空为背景,展示其美的边界或者轮廓;一块景石,或以森林为背景,或以天空为背景,或以地形为背景来展示其优美的形状、形态;一泓秀水、一棵树都有清晰的边界或轮廓;同样,一片森林它也是以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林缘线、天际线来展示它的美(见图 1).

1.2 景观边界理论的借鉴 景观边界 (Landscape Boundary)是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2].常禹认为,过去生态学家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景观边界两侧的同质区域,仅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过程,忽视了生态系统间的异质区域 (它们在地图上往往被忽视或缩成一条线[3].但是,景观边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空间实体,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景观边界包含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上的均质景观和异质景观,因而它具有等级结构,同时景观边界都有长度和宽度,在此范围内,相邻景观单元的小斑块交叉出现,因此景观边界是相邻景观单元相互转化的发生区.景观边界是动态的,它在生态系统动态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表现如下:

图 1 自然边界的美 (山的轮廓、草坪尽头的边界及森林的起伏都向人们展示着自然美)

通道或廊道作用:景观边界是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物种流)流动的通道;过滤或障碍作用: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的流动中,景观边界犹如细胞膜,起着过滤作用,它使一些组分顺利通过,而另一些组分则受到阻碍,这可能与植被的结构、动物种群的密度等有关;源的作用: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导致生态流自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净流动,起到源的作用,这种作用受景观边界的宽度、垂直结构和形状等的影响;汇的作用:景观边界的汇效应是指景观边界吸收和聚集生态流的功能;生境的作用:景观边界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景观边界是边缘物种的栖息地,由于其具有高环境异质性、生物多样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因而其位置的变化可以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者.

1.3 园林上的复层边界栽植 复层边界栽植是日本人唐木多喜秀开发出来的一项草本植物配植的方法,所谓复层边界栽植,是把 3~30种草本植物混合栽植在一起,至少 5~6年内没有移植的必要,而且它是使杂草比以前减少 20%~30%的技术.唐木多喜秀用了近 15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一技术,运用它最主要的是要正确理解每一个草本植物的生态特性,并运用 3~30种植物来配植.具体的作法是:把草本植物分为低层、中层、高层(50 cm)3个层次,低层选择有护根效果的植物,中层选择有突破护根效果的植物,高层选择不太遮挡下层日照的植物,将它们混栽在一起.运用这种 3层式的栽植方法,3~6个月内植物就能覆盖整个地表,很少长杂草[4].这种复层边界的效应给植物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思维和理念.

2 园林边界的概念和类型

2.1 园林边界(The Garden Boundary)的概念 园林边界是指园林实体与外部环境或园林实体内园林各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在这里园林边界或者是园林实体本身与周围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使园林实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用围墙与外界隔离;或者是园林实体内各造景要素,例如道路、水体、假山、植物以及小品建筑等所形成的边界;或者是在这些园林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生态因子的变化,从而形成对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区域.园林边界所围合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形状,有时候界线是清晰的,有时则是模糊的;有时是实的,有时则是虚的;有时是物质空间,有时则是精神空间.园林边界的形成一般不像景观边界那样复杂,那样需要漫长的时间,因为园林空间往往尺度较小,而且园林环境的形成人为的因素占有较大的比例.园林边界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一条带,还可以是一个实体.在对边界这样认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将会更加具有美感.

2.2 园林边界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园林边界细分,在实际应用上,目前暂且分为 7种类型,包括园林外部边界、园林水体边界、园林植物边界、园林建筑边界、园林硬质边界、园路边界、园林生态因子边界等.

2.2.1 园林外部边界(The Site Boundary) 园林外部边界是指园林实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界线关系.中国园林对外界环境所持的观点是融园外园内于一体,既注重对外界景物的因借,又注重保持园内的相对独立.“佳则收之,俗则摒之”是处理园林外部环境最基本的做法.然而现代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千变万化,园林实体的外界环境本身比较复杂,这就给设计师在处理园林外部环境边界时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如,像中山岐山公园这样成功的景观作品,在对园林外部边界的处理上也显得过于不足,因它在有些地段特外部“俗”的景观也收入园内,而不是摒之.因此,园林外部边界这个概念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特别是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引起重视,从而用一种可行的、简便的、经济的、艺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使园林景观更符合审美取向.

2.2.2 园林水体边界(TheWater Edge) 园林水体边界是指在园林实体的室外环境中水体以不同的形态所形成的边缘.由于水是具有可塑性的液体,其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它的形状是由盛载它的容器所决定的,因此对这个容器边缘的设计就几乎成为设计水体的全部.在园林设计中水体的形状、大小、岸边的质地非常的重要,因此,从园林水体边界入手,进一步明确水体这个容器边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能更合理地设计出优美的水体景观和岸线景观.另外,由于园林中水体(如河、溪、涧、湖、池、塘等)的存在及地形地貌的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将出现边界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水体边缘的处理结果,决定了园林中土壤水分的分布和水湿的边界的变化,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见图 2).

图 2 自然驳岸的水体(离水体越近的地方其土壤的含水量越高,从而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图 3 以蜘蛛兰作为边界植物,把草地和其他灌木、乔木联系起来了,并获得了美的线条 (边界)

2.2.3 园林植物边界(The PlantBorder) 园林植物边界是指不同类型或种类的园林植物相互之间、园林植物与其所需的环境条件之间的界线关系.园林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由于在园林环境中的各区域生态因子不同,如水湿条件、光照条件、温度条件等的不同,因而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景观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子的适应性也具有差别,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明确园林植物的边界,并根据这些边界的条件合理地配植植物,是获得理想景观效果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见图 3),可见在做植物选择时,熟悉植物生态特性是很必要的,如熟悉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干旱植物等.

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有研究表明采用复层边界栽培植物,在园林上就可以有许多的好处,如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易于管理、减少人力等.实际上,在园林环境中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和土壤条件,在人工调控下都能得到满足,植物之间的竞争常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因人为因素而各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人们可以改变植物的位置,比如调整某种植物的边界,从而使其适应生长条件.所以说植物种群间边界效应的存在是不能忽略的(见图 4).

园林植物边界效应的作用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就是一棵高大植物的生长所产生的树阴变化对其下部生长的植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 4 以福建茶、红龙草、黄金榕、多年生花生成片栽植,福建茶与红龙草配植在一起,红龙草的生长不好

图 5 廊架以弧形构成向心作用,外弧边界与密植的植物结合形成了半私密的空间

2.2.4 园林建筑边界(The Building Boundary) 园林建筑边界是指园林建筑与园林其他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界线,容易形成可见的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园林建筑边界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它是三维的.一般来说,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起到点缀风景、观赏风景、组成园林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这些功能的存在使园林建筑在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处理上基于相互的沟通、过渡、转换或者是隔断,因此不论在平面上还是在立面上园林建筑边界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园林环境中,园林建筑边界与其周边的其他园林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边界可能是一个几何形状、一个点、一条线,也可以是一个体.它既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通过对园林建筑边界的确定和识别,可以使园林建筑与地形地貌、植物、水体相互融洽地结合,从而获得园林的美感 (见图 5).

2.2.5 园林硬质边界(The Hard Landscape Edge) 园林硬质边界是指由园林硬质材料组成的界线对园林空间的分隔所形成的异质性区域.相对于软质的植物材料来讲,这里的硬质包括除园林建筑、园路以外的园林铺地、小品、构筑物等.园林硬质边界对植物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对树池植物的种植方式、植物的选择、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滨海园林中,由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关系,植物的生长需要起保护作用的硬质边界.在热带园林中,硬质景观需要软质的辅助,也正是由于软质材料的作用,硬质不表现得太“硬”,如在巴厘式的庭院中,水池的边界一般是规则的,但是在软质材料的帮助下,庭院的感观效果仍然是较自然的.同时硬质边界又为植物的生长做了一个空间上的规定,这就是热带园林中难能可贵之处 (见图 6、7).

图 6 园林硬质边界的作用 (在玫瑰花与草地之间用自然石块作为边界,限制了植物之间的竞争,使竞争较弱的植物得以良好地生长)

图 7 白沙门公园入口广场 (种植池与广场铺地的边界明显,但在整个广场中种植池以岛的形状出现,暗示着岛与海的关系,因此边界又是无限的)

2.2.6 园路边界(The Garden Path Boundary) 当园路是对园林空间进行分割时,或者说园路的两边出现了景观差异时,园路边界就产生了.这时设计师应该非常重视园路的存在,把园路两边的景观按设计原则合理地安排.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使边界两边的植物在种类、色彩、形态上有差异,有时甚至种植的风格都应有变化.特别地,当园路在园林观赏中起到途径的作用,并兼有边界功能的时候,对景观的安排往往可采用有障有透的手法,以使边界的两边景观有序地、有节奏地、有韵律地展现给游人.

2.2.7 园林生态因子边界(The Ecological FactorBorder) 园林生态园子边界是指园林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界线关系.在园林中人们主要关注的生态因子有土壤因子中的水分;气候因子中的光照、温度和风;地形因子的坡度等,对此,后文将详细地讨论园林土壤边界、水湿边界、光照边界、风边界和坡度边界.园林生态因子边界由于园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发生变化,它是园林边界中最具动态变化的一类,所以,需要设计师在应用时用动态的、变化的思想去使用它们.

图 8 强风作用下的植物景观 (迎风面对植物生长有不良影响,园艺管理者在植物边界处采用遮光网挡风,以维持其生长

图 9 光照边界的作用(植物长大后树冠增大,使光照减少,阳生的草逐渐枯死)

3 结 语

园林边界源于景观边界,但在园林环境中人工建造的痕迹较大,所形成的边界其实多数都是人为的.本文提出了园林边界的概念,把它分为 7种类型,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定义和注解,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从园林边界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边界概念的提出是试图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一种新的视角进行设计,概括地说,它是一种直观的、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手段.采用园林边界概念进行的园林设计,也许有人会认为科学性太强,从而使园林作品缺乏艺术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上会存在诸多问题.关于如何兼顾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问题,在这里不想更多地讨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园林边界的设计方法在园林设计上加以应用,因此,园林边界的应用原理、设计的程序、设计步骤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所期望得到的结果是:采用园林边界原理做园林设计,力图做到园林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兼顾,使设计更为合理.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常禹,仁仓,远满.景观边界研究概况[J].生态学杂志,2002,21(5):49-53.

[4]景观设计编辑部.复层植物的配置[J].景观设计,2006(3):88-93.

Garden Boundary:A New Perspective to Design(Ⅰ)

WU Qing-shu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A new conceptof the garden boundarywasput forward,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e site boundary,the water edge,the plant boundary,the building boundary,the hard landscape edge,the garden path boundary and the ecological factor boundary.A point of view that the garden boundary theory is a new perspective to design and the method is an intuitive,practical design meanswas also put for ward.

garden boundary;garden design;new perspective

TU 984

A

1004-1729(2010)03-0257-05

2010-06-17

吴庆书 (1962-),男,海南海口人,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硬质园林植物
50号硬质沥青在海南省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研究现状与评述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圆盘锯超硬质耐磨被覆层下方防磨损措施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硬质道路石油沥青产品开发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