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态住宅市场失灵分析

2010-12-26 10:07葛昕厂
决策 2010年12期
关键词:失灵外部性住宅

■葛昕厂

国内生态住宅市场失灵分析

■葛昕厂

生态住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住宅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指标方面,往往忽略了对实现这些指标所花费的成本收益的分析,也就是缺乏经济学层面上的分析和探索。另外对生态住宅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尤其是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阐述。

本文对生态住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生态住宅是在现有市场条件下不能自发形成的一类整体社会收益比较大的住宅,生态住宅的生态特性就是经济学上的正外部性,强调了定义的相对性、动态性特点。

生态住宅建设的理论基础

生态住宅即是生态学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生态型住宅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从设计目标上看,生态型住宅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强调集约资源、减少污染。

根据普遍的看法和认识,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要适宜居住,包括居住安全、环境卫生、生活便利等;环境友好,环境友好是生态住宅、可持续住宅的核心价值追求;具有正外部性。

生态住宅市场失灵分析

生态住宅在现有市场中没能够很好地推广开来,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对生态住宅的市场失灵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住宅生存的一般规律。生态住宅可以看成一种商品,遵守市场经济中的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商品,其特殊性一方面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更多人更愿意贴近自然,使高端住宅有走向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其产生的效用并不能够完全为其产权所有者所能够完全享有,而为社会中的其余人所享有,但后者却不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也就是外部性的问题。

第二,生态住宅的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对于生态住宅来说,如果价格信号无法将社会的要求与限制准确进行沟通,市场就会失灵。在这里价格常常无法充分地体现资产所能提供服务所覆盖的范围,甚至于不能向市场发出关于该资产价值的有效信号。当市场中的个体是基于这种价格,甚至是在缺乏可以参考的价格的条件下,显然就无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市场失灵了。要避免市场失灵,关键是必须存在足够的市场来覆盖任何可能情形下的交易行为,从而保证资源被配置在最具有价值的用途。

第三,生态住宅的推广需要规模经济。

对应于生态住宅来说,其溢出的外部性,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均衡中达到的数量低于在考虑到社会利益下均衡达到的数量。而市场中生态住宅的出清数量,又与其生产过程中的规模经济紧密相关,因为低的出清数量意味着生态住宅的规模经济更加难以实现。

住宅产业化就是规模经济应用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采用工厂化制造的方法生产住宅的各种构件,然后再运输到现场组装。住宅产业化内涵主要是构件预制和标准化。

第四,生态住宅建设需要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有效途径。生态补偿政策可分为两类:一是国与国之间的生态补偿,主要解决国家间的生态补偿问题。二是国内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主要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地区间的生态补偿问题。生态住宅的建设承担了重要的生态保护职责,理应得到相应的生态补偿,降低建造成本,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生态住宅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住宅的外部性、规模经济、社会贴现失灵上。生态住宅的外部性,使得生态住宅在竞争均衡的市场条件下,出清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从生产函数特性来讲,生态住宅存在规模递增的可能;现实分析中也证明生态住宅的规模经济效应。另外在使用阶段由于过高的成本阻碍了市场的竞争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外部性、规模经济、社会贴现及使用成本过高是生态住宅市场失灵的几个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失灵外部性住宅
失灵的指南针
Jaffa住宅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幸运拍”失灵了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