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以吉林省为视角

2010-12-26 05:12李大光
行政与法 2010年4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吉林省毕业生

□ 李大光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以吉林省为视角

□ 李大光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目前,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和毕业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在对地区之间、机关企 (事)业单位之间社会保障的不平衡进行分析后发现,吉林省在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配套政策上存在着薄弱环节,社会保障水平对大学生就业去向存在明显影响。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社会保障;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就业去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化解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加上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在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鉴于此,国家及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提高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一方面,从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可以看到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度关注,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的同时,仍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等待就业的人数也在随之增长,这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将会更加凸显。

近年来,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年都会有大量新增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率逐年降低,而且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但从总体上说,吉林省的高素质人才并不充足。问题的症结在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社会的二元结构使得毕业生的供求之间存在着脱离现象,即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就吉林省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大多涌入到发达的长春市和吉林市,而欠发达地区的白城、延边、浑江等地却又存在高素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尽管吉林省出台了大量鼓励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但由于受到预期收益的影响以及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尚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有些用人单位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不能达到法律所要求的最低保障程度,很难吸引到毕业生,从而造成了不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结构失衡,甚至出现了自愿性失业现象。此外,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还广泛存在着对女生的就业歧视以及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时受到社会经济整体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在对吉林省白城地区的通榆、浑江的抚松和靖宇等地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一方可以采取一些规避负担的措施如不给毕业生提供保险、通过增强现有员工的工作量减少新雇用员工的数量等来减少社会保障成本;毕业生一方却很难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不仅侵害了已就业员工的权益,也降低了用人单位招录新员工的比例,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社会保障因素和保障水平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地区间社会保障的不平衡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去向的影响

长春市、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为完善的地区,对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而白城、延边、浑江等欠发达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这一事实说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确实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据笔者所做的调查看,在省属院校高校毕业生中,75%的长春市生源的大学生和90.8%的吉林省内欠发达地区生源的大学生都将长春市、吉林市作为就业首选地。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大学生对去欠发达地区就业趋于冷淡,尤其是去农村就业。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在长春市、吉林市就业意味着自己未来仍拥有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而去农村就业一切都呈现出不确定性。如果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就业,那就等于放弃了城镇人口享有的社会保障,这必然制约大学生向农村的流动。这二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吉林省和发达地区的上海比较有很大的差距。直至今日,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走在全国前沿。首先,它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失业保险待遇。除失业救济金和失业期间的医疗补助金外,对失业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凡符合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和费用标准的,都由失业保险给予70%的补贴;其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全国的排名也很靠前,上海还是最先启动家政综合保险的直辖市。这些有力措施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也为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多次择业提供了就业保护,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因此,大学毕业生选择去上海就业更容易被人理解。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间社会保障的不平衡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去向的影响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调研中发现,大学生有年龄优势、学历优势、信息优势、能力优势,但他们仍然感到就业有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就业难”反映的其实是就业不公平的问题。因此,只有社会保障的公平,才能促进就业的公平。如果没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就无法真正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即不同单位福利保障差异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而言,在事业单位和省、市政府机关等部门就业,拥有干部身份,享受政府在住房、医疗、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保障;而在非国有企业就业,身份、档案无着落,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在一汽、吉化、长客等国有企业就业,休假、工作时间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劳动合同的签订也是有制度保证的;而在吉林省白城、白山等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县民营企业就业,由于就业压力,劳动者处于相对劣势,用人单位随意用工增多,不少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短期化,大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或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劳动者的法定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这些都成了高校毕业生流向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严重障碍。

目前,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最热衷的事情。2009年吉林省招收公务员时,有的职位居然有上千人竞争。为什么考公务员最热?为什么在大学生眼里,就业的一般序列总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最后才是自主创业?笔者认为,除了官本位意识之外,最主要的当然就是社会保障的差异。由于缺乏失业保障,所以,特别看重职业的稳定性;由于缺乏高覆盖率和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所以,特别看重能否享受公费医疗;由于无法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所以,特别看重能否享受住房公积金;由于无法保障公平的养老,所以,特别看重养老金的标准。人分三六九等,最后就是通过社会保障来体现的。同样是养老金,离休比退休的高,行政比事业的高,事业比企业的高,国有企业比集体企业的高,个体私营企业就根本没有退休一说,因而也就没有任何保障。

(三)“三险一金”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三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它对于人们化解经济风险,稳定生活是相当重要的。虽然“企业办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人们的社会保障与单位状况密切相联。一般而言,效益好的单位,像通化东宝药业、吉林敖东、一汽启明等单位在执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得相对较好;而处于停产或濒临破产的单位则难以执行;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能较好地执行“三险一金”制度,但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县的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往往不缴或少缴 “三险一金”。

大学生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其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家人支付的,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就可能向亲戚筹借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没有财富积累,甚至还要负债;加上刚参加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工资收入会相对较低。因此,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能否提供“三险一金”就会成为他们择业的必要条件。当提供“三险一金”的用人单位的数量小于这些求职者的数量时,部分大学生失业就会在所难免。同时,对社会保障的强烈要求缩小了职位搜寻的范围,大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可能也不是最满意的,如工资低、专业不对口等。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问题会导致大学生失业或就业质量下降。

事实证明,很多大学生都将社会保障作为择业的重要条件。在长春市人才市场2009年秋季招聘大会上,就有大学毕业生说,两年中我换了3家单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感觉后顾有忧。这次求职,除了看发展空间外,重要的就是找一个‘三险’俱全的单位,而并非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能提供“三险一金”。据《2006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显示,73.8%的毕业生享受了“三险一金”,16.7%的毕业生只享受“三险”而没有住房公积金,9.5%的毕业生则完全没有享受“三险一金”。由此看来,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吉林省大学生的就业率。

三、促进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近几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很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如白城、延边、白山等地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出台了专门文件,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但是,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单纯地从理论上呼吁大学生转变观念,在目前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体系下是不现实的。在要求大学生转变意识、提倡自主创业的同时,相关部门应逐步推进、分层次实施,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这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使他们愿意到基层、到非公有制单位、到欠发达地区落下脚,扎下根。

(一)借鉴其它省市的经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欠发达地区就业

⒈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实施就业补贴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在基层和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如辽宁省2009年开发1万个大学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由各级财政共同购买并给予补贴。北京市也拟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社区助理”岗位,招聘大学生。

⒉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基层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如江苏省提出高校毕业生自愿到苏北基层工作3年,本科学费可全免。应征入伍服兵役的,实施相应的学费代偿政策。辽宁省提出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服务期满2年的代偿助学贷款;工作满4年的,学费由政府返还。

⒊在选聘招录上实施优惠政策。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在城市以上公务员考录时扩大比例。教育部提出,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试合格的,服务期满3年内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读成人本科。辽宁省提出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享受总分加20分政策。

(二)制定统筹城乡基层人才发展规划,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向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企,就必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首先,扩大到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所有职工,加强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加大缴费的稽查力度,保证每个职工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其次,扩大到城镇所有非正式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再次,扩大到广大农村劳动者。加快劳动人事及户籍管理等相关制度的改革,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在未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现行状况下,对去欠发达地区、基层和农村就业的大学生,要建立双向畅通的劳动力流动体系,辅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如:进行专门的人事档案备案,建立吸纳和储备人才的长效机制,时常抽查其工作情况;对在农村工作2年以上的大学生进行一次新的专业和实践培训,扩展补充其所需知识;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弥补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要使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就业形式的劳动者获得相对均等的社会保障,首先,各地政府应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其次,实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省级统筹;再次,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国家统筹,为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基金

大量个人账户的“空账”显示出基金管理方面的漏洞。因此,必须实现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的独立运行,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严格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同时,应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全国联网,开通社会保障金的异地缴纳和领取业务,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对民企的监管,建立职工就业维权机构。加强信息沟通,建议实行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情况纳入就业、失业统计体系。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基金。通过人大会议,制定覆盖面更为广泛、效力更高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保障法的层次,为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转变观念,建立以税代费社会保障金征缴办法

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为树立全民保障的理念,扫除社会保障体系道路上的障碍做好宣传;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就业容量,缓解社会总体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缓解大学生的预期消费压力,从薪酬预期的角度化解就业问题。当预期的人才流动成本降低后,当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时,大学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保护,其就业观念将随之改变,必然会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就业方式。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金征缴办法,改变由用人单位依据员工数量缴纳保费为统一征缴社会保障税,以税收的形式统一征缴社会保障金,克服部分用人单位因不为员工缴纳保障金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提高社会保障缴纳的公平性。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将限制目前部分企业为了规避社会保障成本而不招录新员工或不依法参保的行为,提高社会的就业容纳能力,保障就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创造条件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吉林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在分析吉林省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及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缓解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并最终化解这一难题创造有利条件。

[1]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商务印书馆,2000.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

[3]孙思忠.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04):63-64.

(责任编辑:高 静)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olv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On the perspective of Jilin Province

Li Daguang

Currently,there is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s of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rights issues can not be guaranteed,analyzes on impact of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by social security's imbalance between the regions,organs and enterprises business unit (institutions),reflects that there are many weak links in supporting policies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of Jilin Province,and there are many obvious impacts that social security level affects on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Therefore,we must speed up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omote students smoothly.

social security;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career choice

D632.1

A

1007-8207(2010)04-0053-03

2010-01-10

李大光 (1955—),男,辽宁沈阳人,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行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2009年度课题 “构建吉林省社会保障体系与政府职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0207。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吉林省毕业生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登泰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