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之我见

2010-12-31 18:23赵莉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9期
关键词:次贷公允会计准则

赵莉娟

(大庆市春雷农场,黑龙江 大庆 163001)

1 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除了具有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一般目标外,还有着特殊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通货膨胀严重,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与现实严重背离,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进一步遭到批评。特别是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此前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却被指责为“雪上加霜”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

公允价值以市价作为计量的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市价是否是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的反映。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未来真实的盈利能力,以市值计价是最优的;但是,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或者低效,尤其当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因素时,以市值计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

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1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在市场流动性差时,金融机构的长期资产仍依赖短期融资来为其持有资产而融资,是本次金融危机中不稳定的主要来源。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降,以此为抵押物的资产风险增加,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CDO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按公允价值对其计提减值,致使净资产账面价值大幅度缩水;由于这些损失会侵蚀银行的资本,进而拉低了资本充足率,引发了追加保证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能获得短期融资,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中的次贷资产;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特别是在目前的银行监管中,资本充足率是管制的重要指标,金融体系中一个银行通过贱卖调整其资本结构,以满足最低资本的监管要求,会导致其他机构的连锁反应,很多银行如果都被迫采取同样的行动,资本市场就会崩溃。次贷危机中涉及的主要产品为场外产品,既缺乏活跃的市场价格,也缺乏相关产品价格。根据公允价值会计规定,如果不具有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信息,就可以根据模型来定价。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受外界影响很小,众多金融机构可以相安无事。然而,当某一金融机构出现危机,需要卖出相关资产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活跃市场,通常只能采用拍卖的方式,而一旦拍卖价出来,就为同类资产提供了参考价。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根据市场上这种“挥泪甩卖价”作为手中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

1.2 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公允价值计量会形成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即市场上涨时,公允价值计量会将价格上涨计入收益,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当市场低落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快速降低收益,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形成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对于金融企业而言,由资产价格的上升或资产信用等级的提高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增加了金融企业的利润和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同时,过于宽松的信用条件和高比例的抵押贷款又加速资产泡沫的产生,美国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即是信贷市场泡沫,这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特性是分不开的。

1.3 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在一个信息对称且市场有效的环境中,会计信息不会对市场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也不是完全理性,市场常常受心理、情绪等因素影响。在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完全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气氛,短期内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对金融市场造成致命的冲击。

在这一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已成为一个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它试图反映出市场最新的价格。然而,在这种价格追随过程中,会计信息可能会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美国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这种观点虽然有主观性,但它引申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也就是在有限理性的市场中,某些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很大的负面作用,而减少这种会计信息数量对市场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1.4 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越广,就越可能导致银行损益账户的波动性的增加,因为经济条件的变化将更快地反映于财务报表之中。会计规范的确会对公司的行为产生影响。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会计对市场变化过程的反映是不对称的,由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经济上升周期中所引起的价值上升,会计通常不予反映,银行通常以权益或准备金的形式建立大量财务储备。而公允价值会计广泛应用后,资产负债表项目波动性大幅增加,传统银行经营中所依赖的特定财务比率的临界值可能被打破,导致银行经营方式的改变并且,从更一般的层面上看,这种波动性的增加将影响银行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和对不同时期投资和储蓄进行平滑的功能的发挥。在次贷危机中,大量金融机构进行去杠杆化交易,这是对会计制度的一种适应。并且,去杠杆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触发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2 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和结论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公允价值其实并非如美国会计准则先前推崇的那般完美无瑕,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虽然它不是造成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其“透明性”,会造成人们的心里恐慌。

第二、公允价值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公允,何为公允,如何确定市值的标准还是有待进一步商榷。

第三、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存的局面,我国的发展还有特殊的国情,不可盲目追随公允价值而摒弃历史成本。

笔者个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因此,通过重新分类金融资产或其他方式停止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在危机得到缓解后,必然会遭到投资者的反对。会计准则不是罪魁祸首,但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效应,改进公允价值会计不应否定其科学内涵,而是应建立有效机制,以调整非正常、非有效市场下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方式。事实上,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但随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上升,会计准则制定者及监管当局应不断地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及早防备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

[1]邢精平.公允价值会计:美国的经验与教训[N].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1月号.

[2]张鹏.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之我见[J].综合管理2008.12.

[3]高路.浅谈在当前金融经济危机下的公允价计量问题[J].财会研究2008.06.

猜你喜欢
次贷公允会计准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