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钨产业政策导向的分析

2010-12-31 13:36胡启明
中国钨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退税率硬质合金精矿

胡启明

(1.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中国硬质合金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硬质合金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硬质合金强国,与瑞典、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低,每万元产值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是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5~10倍[1];技术创新薄弱,生产工艺稳定性和产品性能稳定性较差;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配套技术缺乏,高端产品过少。这一现状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主动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1 控制开采 资源阵地向海外拓展

1.1 控制开采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国有矿山钨资源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引起了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1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通知”。2000年10月国土资源部等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钨行业综合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制订了《钨品、锑品出口供货企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

进入21世纪,中国钨精矿的开采量和初级冶炼产品出口仍然过大。2002年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下达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加强钨矿开采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自2002年起,每年对钨矿开采实施总量控制。2005年国家七部委联手出台了关于加强钨等行业管理的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钨行业管理整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进入“十一五”,国家各有关部门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钨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和措施。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第94号公告,自2007年1月1日起,对钨行业实施准入制度,分别就生产企业的设立和布局、生产规模和工艺装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2010年3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下达《关于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规定从2011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

从1999-2005年,尽管国家采取了监管措施,但受利益驱使,无序开采时有抬头,国内钨精矿产量增长较快,实际上钨矿每年开采量在8万t左右,远远超过配额水平,随着保护性开采政策逐步落实,2006-2009年钨精矿总量保持平稳(参见表1)。

表1 历年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数量 t

1.2 限制出口 扩大进口

1995年以前,中国大量出口钨精矿。1949-1998年中国出口钨精矿总量87.8万t(WO365%,下同),1985年钨精矿出口为2.13万t。90年代初,国外市场需求下降,中国钨精矿出口量从1989年的3.09万t降到1993年的0.07万t,1994年,国外钨需求恢复,钨精矿出口量增加到0.11万t,1995年钨精矿出口大减,为0.025万t,1996年降到历史最低点,只有0.014万t,此后,中国基本没有出口钨精矿,钨精矿进口量逐年增加。

1994年,中国进口钨精矿0.09万t,1995年猛增到0.28万t,而2000年钨精矿进口仅0.056万t,2002年上升到0.19万t,2005年猛增到0.61万t,比2004年增长111.58%。2006年进口的钨精矿达到1.23万t,比2005年增长101.7%。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急的影响,进口的钨精矿0.912万t,比2008年减少9.95%。

1.3 资源阵地向海外拓展

以上政策导向是保护中国不可再生的钨资源,从而引导整体钨工业向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资源阵地向海外拓展。

2004年,江西赣县世瑞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走出国门,到朝鲜开钨矿,这是中国钨企业首次到国外开矿[2]。2006年9月,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皇岛白钨矿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3],但因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及采矿成本远高于双方初次交流情况及公司预期,最后放弃投资该项目。2008年12月18日,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皇岛白钨矿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协议[4],将重新开发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州一白钨矿。按照协议,湖南有色金属还将斥资445万澳元收购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皇岛白钨矿10%的股份。

2009年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放弃境外资源类投资,该公司决定在非洲投资500万美元,开发矿山钨资源[5],2009年10月在国内采购的第一批采矿设备,启程运往非洲卢旺达。

为突破钨开采和出口限制的瓶颈,确保未来原料供应的安全,中国硬质合金企业开始寻找钨资源新的途径,特别是近几年,他们将目光投向海外矿山资源,尝试着在海外开采钨矿。尽管目前只有三家企业涉足海外钨矿山,但他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开创了钨行业的先河。

2 引导深加工产品出口 扩大硬质合金国外市场份额

2.1 出口配额

在对钨精矿开采限量的同时,国家对钨初级产品实施出口配额制。1991年11月,对外经济贸易部下达《关于对美国出口仲钨酸铵、钨酸实行主动配额管理的通知》,对美国出口仲钨酸铵、钨酸实行主动配额管理。

1992年12月29日对外经济贸易部下发了《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国家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出口商品范围,其中钨精矿、仲钨酸铵、三氧化钨、钨酸被列为计划配额商品。自1999年开始,外经贸部逐渐减少了钨的出口配额,从1998年的3.7万t(钨含量)削减到1.8万t。钨的出口配额从2002年的1.82万t下降至2010年的1.43万t,降幅21.43%,减少0.39万t金属量,相当于7 600t钨精矿,算上生产过程回收率,则相当于减少约8 400t的钨精矿出口量。

2.2 钨品出口退税减少或取消到征关税演变过程

1994年,中国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从1995年7月1日起,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出口退税由17%下降到14%,同年10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从1996年1月1日起,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出口退税再次下降到9%。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开始陆续、逐步、分阶段地调整出口退税政策。1999年1月1日至6月30日,仲钨酸铵、氧化钨出口退税率由9%调整为11%,钨粉、碳化钨仍然为9%,1999年7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提高部分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1999年7月1日起,仲钨酸铵、氧化钨出口退税率提高为15%,钨粉、碳化钨退税率提高为13%。

2003年10月1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仲钨酸铵、氧化钨出口退税率从15%下调为5%,碳化钨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为5%,钨精矿及钨废料从13%的出口退税率到取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将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三氧化钨、蓝色氧化钨、碳化钨等10个商品,出口退税率由5%上调为13%。

2005年起,国家开始频频运用出口退税率杠杆,提高钨、稀土、钼等稀有金属产品的出口门槛。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钨铁出口退税政策;钨品中的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8%。

自2006年以来,中国连续多次调整出口商品关税。从2006年1月1日起钨、锌、锡、锑的出口退税率从8%下调到5%。

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仲钨酸铵、三氧化钨、碳化钨、钨粉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将所有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并对此类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6年11月22日起,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拟定了新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将部分加工贸易出口的钨品列为禁止类商品,包括:未锻轧钨,碳化钨,钨粉,其他颗粒<500μm的钨及其合金,仲钨酸铵和三氧化钨等。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中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混合料出口退税取消,仲钨酸铵、三氧化钨、碳化钨、钨粉、末锻轧钨等钨品开征5%的出口关税。2008年1月1日起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三氧化钨、蓝色氧化钨出口关税提高到10%。2009年全球遭受金融危机困惑,为促进稳定外需,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的通知》,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三氧化钨、蓝色氧化钨出口关税下调到5%(参见表2)。2010年国务院决定下调“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限制其出口。从2010年7月1日起,其他钨制品5%的出口退税取消。

表2 历年中国钨品出口退税率、出口关税率变化

2.3 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增加

多年来,国家一直鼓励硬质合金生产,鼓励硬质合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1985年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为17%,1995年下调到14%,这期间与仲钨酸铵、碳化钨等钨半成品出口退税率一致,没有任何优势。

1999年-2007年7月1日前,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基本上维持在13%,与钨品相比优势明显。2007年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2007年7月1日起,硬质合金混合料出口退税取消,大部分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从13%下降到5%。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2008年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2008年11月1日起,硬质合金刀片和凿岩用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1%;11月7日,不到1个月时间硬质合金机床刀具等从2008年12月1日起,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1%;2009年4月1日,部分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2009年6月1日,部分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总之,初级制品及中间制品经历了:“高出口退税率——逐步降低并取消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并将逐步提高”的过程,而硬质合金等深加工制品一直享有出口退税政策,并逐步提高,未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到,出口税收调节的目标是限制初级制品出口,鼓励企业向深加工制品领域进军。

2.4 硬质合金出口增加

1999年硬质合金出口仅占仲钨酸铵出口的12.4%,十年来,受国家政策对钨调控的影响,中国钨产品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初级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硬质合金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2009年硬质合金出口量已接近仲钨酸铵出口量,占仲钨酸铵的91.17%。

虽然中国硬质合金出口比例增大,但仍然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实际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及山特维克、肯纳等国外硬质合金企业,中国高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产品,如高性能合金、研磨涂层合金、特异型制品、精密工具等产品所占份额极少,且质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甚大,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是中低档合金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3 激励技术创新 引进国外新技术

199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所享受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进出口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政策受益面。主要表现在鼓励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投资、市场推广环节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00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一个纲领性文件。2006年9月8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6]88号文件,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所得税这一政策成为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支持力度最大、支持面最广、政策设计最公平的企业技术创新优惠政策。

3.1 公共平台建设

3.1.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1996年,国家科委颁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8年国家实施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6]。在新材料技术中:超细晶粒(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及高端硬质合金刀具等制造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从2008年国家实施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大型硬质合金企业均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

3.1.2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2006年2月,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公布的全国首批118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中[7],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荣获“国家级技术中心”认定,发改委将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部将重点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活动和科研计划,此外,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可享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3.1.3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以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组建的“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中国钨行业惟一的国家级行业技术研发机构,组建期为3年,国家第一期拨给资助金500万元。“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总投资1.88亿元[8],其中,厦门市财政重大产业科技资金资助1 500万元;项目用地2.3万m2,总建筑面积4.6万m2,被列为厦门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3.1.4 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2007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株洲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基地”列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9]。基地现有各类硬质合金企业150多家,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和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集聚孵化相关配套企业,已初步具有硬质合金产业集群特征。2009年,赣州市创建“钨与稀土新材料产业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3.1.5 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年科技部在首批成功建设了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决定启动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其中材料领域中就有“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1月,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获准建设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10],成为第二批5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拟建设的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现有硬质材料研发中心、切削刀具研发中心及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的基础上,打造开放式、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硬质合金研发基地。

3.2 超细硬质合金等高新技术产品

20世纪90年代,国家相继出台了《科技兴贸行动规划》、《科技兴贸“十五”专项计划》、《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等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科技部从2000年正式设立科技兴贸专项计划,每年投入2 00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商务部从2002年7月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更新改造等项目贷款贴息工作;从2003年开始对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研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1999年科技部、外经贸部颁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1999年版),钨的高纯难熔金属材料被列入,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增值税零税率的政策。2003年和2006年科技部两次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进行了修订,在新材料项下的超细硬质合金、硬质合金喷焊粉被列入。

2000年,科学技术部制定《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在新材料中超细晶粒硬质合金、钨基高比重合金被列入。同年7月27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在有色金属行业中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被列入。2006年科学技术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了修订,在新材料中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微孔拉丝模、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及其刀具、微晶硬质合金被列入。

2009年10月9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在新材料技术领域,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被列入201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

3.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高速高效切削工具的研究开发”

2007年11月7日科技部网站公布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高速高效切削工具的研究开发”课题申请指南[11]。其中与硬质合金相关的项目有高速高效刀具切削性能评价与设计技术、能源装备关键零件加工高性能数控刀具的开发、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高性能刀具的开发、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零件高性能数控刀具的开发等9项。这9个项目政府共计支持额度为4 000万元。

3.4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高精度加工用硬质合金刀具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

2007年11月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联合申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高精度加工用硬质合金刀具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项目,获得科技部3 587万元的支持[12]。项目完成时将形成1 000t超细和纳米钨粉末,1 500t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500万支硬质合金整体刀具(铣刀及钻头),3 100万支印刷电路板(PCB)用硬质合金微钻及微铣,2 000万片切削用数控刀片的年生产能力。

3.5 政策扶持 中国硬质合金科技不断进步

3.5.1 专利申请数量增加

1985年至2009年3月17日止,中国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关于硬质合金(检索关键词:硬质合金)的专利共计1 687项[13]。中国硬质合金龙头企业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以前申请专利只有5项,授权2项,而2000年至今申请专利389项,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国57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排名第36位。

3.5.2 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

近几年,中国用于硬质合金生产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自动化制粉设备、高效球磨、喷雾干燥制粒、高精度全自动压力机、压力烧结炉、研磨涂层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在不同厂家得到应用,与国外先进同行企业的差距逐渐缩小。

与此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拓展硬质合金深加工业务;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采用新原料、新技术、拓宽应用领域向环保低碳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世界各先进国家硬质合金行业发展看,先进国家的硬质合金行业已进入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时代。而中国目前还停留在研发投入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克隆产品较多的尴尬局面。

4 扶持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

为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商务部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涉及资金支持、金融保险、外汇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政策的支持下,2002年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在德国设立分公司,2003年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同年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在美国设立分公司,2004年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分公司,2007年在印度设立办事处(参见图1、图2)。

图1 我国硬质合金企业投资各国钨矿比例

根据上图可看出:中国硬质合金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起步阶段,对外投资总体规模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投资模式是海外营销,比较单一。尽管中国现阶段硬质合金企业跨国投资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无论是从全球的经济局势还是从中国的经济环境来看,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前景看好。

图2 我国硬质合金企业投资境外销售公司比例

目前中国对“走出去”企业实施的税收支持性措施,主要为减免税,在克服国际重复征税方面,间接抵免的规定基本为空白。在中国企业未来对外投资采取设立子公司已成趋势的情况下,间接抵免政策的缺失,无疑会加大对外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

5 吸引国外优秀企业在中国投资

198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批示》,把利用外资推到一个新阶段。1995年6月国务院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首次以法规形式鼓励、限制和禁止外商在华投资的产业领域。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第八类有色金属工业中硬质合金被列入。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超硬复合材料被列入。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吸引了著名跨国硬质合金企业的眼球,增强了他们加大在中国发展力度的决心。山特维克、肯纳、伊斯卡等著名跨国硬质合金企业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这一点从山特维克在中国的涉足、起步到加速发展的轨迹中可见一斑,参见图3、图4。

图3 山特维克在中国主要投资情况

2010年山特维克在中国有近2 000名员工,25个办事处和11个生产基地,仅2009年就在上海、无锡、镇江、青岛和廊坊等地新建、扩建了8个工厂。

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山特维克积极推进本土化战略,凭借优质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赢得了众多大型企业的青睐,在中国市场增长势头非常迅猛,年平均增长额不低于30%。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萎缩,虽然产生需求大大下降,但中国依然保持持续增长,成为山特维克唯一增长的市场区域,销售额从2007年第8位上升到第4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2%。

图4 近几年山特维克在中国销售情况

肯纳公司1991年正式涉足中国市场,如今,肯纳金属在中国的硬质合金包括汽车制造、航空制造、重工业、电子和采矿及筑路等领域。2005年3月肯纳在天津投资7 900万美元新建了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制造工厂,占地面积8万m2,生产标准刀片、硬质合金钻头、耐磨件及提供定制的工具解决方案系统,该厂是肯纳全球60多家工厂中产品最齐全、技术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工厂。

伊斯卡是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算长,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伊斯卡刀具以其特有的品质迅速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同。公司销售额增长率每年都在40%以上。伊斯卡(中国)已经发展成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并极富活力的企业,中国成为伊斯卡刀具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之一。

应该说,跨国硬质合金企业进入中国,一方面,既为自身带来了发展新机,获取了更丰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硬质合金装备、技术、工艺和管理理念,大大推进和加快中国本土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对硬质合金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进中国一批硬质合金大企业集团向全球公司转型。中国硬质合金企业正努力探索适合自己“走出去”的新路子,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加快硬质合金国际化经营步伐,变世界硬质合金大国为世界硬质合金强国。

未来几年,中国硬质合金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间的合资与合作仍将是硬质合金行业的重要战略。

6 结束语

(1)硬质合金行业在国家产业发展布局中处于一般性竞争领域。没有特殊保护政策可依靠,各企业宜针对自身的实际,定好位,培育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2)硬质合金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力度,努力推动硬质合金行业向深度加工、整体工具配套方向发展,提高硬质合金发展水平,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硬质合金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3)在中国硬质合金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钨业协会及各骨干企业宜利用各种机会、渠道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力扶持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为把中国从钨资源大国变成钨产业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1]吴厚平,张 立.中国硬质合金产业的发展契机[J].中国钨业,2009,24(2):6-10.

[2]中国钨协秘书处.2004年中国钨业十大新闻[J].中国钨业,2005,20(1):48-49.

[3]厦门钨业董事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澳大利亚皇岛白钨矿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皇岛白钨矿进展情况的公告[N].中国证券报,2007-03-20.

[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南有色签署澳洲白钨矿开发协议[EB/OL].[2008-01-02]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54/2008/0102/84000/content_84000.htm.

[5]中国铁合金网.厦门钨业公司决定在非洲投资矿山开发钨资源[EB/OL].[2009-11-10]http://cn.ferro-alloys.com/NewsDisplay.aspx?nid=649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EB/OL].[2008-04-28]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08/200804/t20080428_61006.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EB/OL].[2008-02-22]http://www.most.gov.cn/ztzl/gjzctx/ptzckjcx/200802/t20080222_59226.htm.

[8]厦门市人民政府.“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同行专家可行性论证[EB/OL].[2007-01-09]http://www.xm.gov.cn/zwgk/bmxx/kxjsj/gzdt/200701/t20070109_150600.htm.

[9]新华网.株洲建国家火炬计划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基地[EB/OL].[2008-03-03]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03/03/content_12598449.htm.

[10]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五家有色企业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EB/OL].[2010-01-09]http://www.cnitdc.com/htm/2010129/3055.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高速高效切削工具的研究开发”课题申请指南[EB/OL].[2007-11-07]http://www.most.gov.cn/tztg/200711/t20071107_57003.htm.

[12]福建经济信息网.国家科技部3587万元支持厦门钨业开展硬质合金研发[EB/OL].[2007-11-26]http://www.fjic.gov.cn.

[13]张 立,吴厚平.国内外硬质合金产业状况[J].硬质合金,2009,26(2):122-126.

猜你喜欢
退税率硬质合金精矿
球磨时间对再生料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人造石等石材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国家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超700种化工类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
基于Pro/E的核电轮槽可换硬质合金精铣刀设计
浮选方铅矿精矿中铊的脱除工艺
非洲某铜钴精矿焙烧试验研究
稀土元素对矿用低钴超粗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截齿性能表征参数的探讨
钼精矿沸腾焙烧铜、铁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