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诗歌用韵研究

2010-12-31 13:33焦甜甜
文教资料 2010年9期
关键词:郑谷韵部广韵

焦甜甜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谷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晚唐时期。少颖悟,7岁能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登进士第,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任都官郎中,旋告归。卒于家乡别墅,世称郑都官。郑谷在当时诗名颇盛,多结契山僧。郑谷一生作诗较多,著有《云台编》,归编《宜阳集》三卷,共分上、中、下三卷,另撰《国风正诀》一卷。

《全唐诗》共收录郑谷诗作326首,本文着重归纳诗人的用韵系统,找出特殊韵例所体现的方音特点。根据整理划分,郑谷存诗326首,其中320首近体诗、6首古体诗。鉴于古近体诗数量的差异,本文对于郑诗用韵系统的研究主要以近体诗为考察对象。

通过系联分析,我们将郑谷的近体诗分为十八部,其中阴声韵八部、阳声韵十部。郑诗押韵情况与出韵、借韵次数见下表。

(按:下表依押韵次数排列韵部次序,本韵为《广韵》同用、独用的韵部,二、三栏列出各韵部间的借韵、出韵,韵目后的数字为出现次数,第四栏是根据通押情况归纳出来的韵部,韵部后的数字即为本部押韵次数。)

一、郑谷诗韵部

(一)阳声韵

1.东钟部(《广韵》东钟韵)

①东韵:东风空红翁中濛功穷鸿篷雄公终。

②钟韵:峰踪钟慵重容松逢。

东独用十四次,钟独用六次,东钟同用三次。

2.真文部(《广韵》真谆文韵)

①真韵:人辛身嗔邻津新春蘋臣因尘陈神滨巾斤真绅亲。

②谆韵:伦春均巡。

③文韵:纹坟云分群君文闻曛。

真独用五次,文独用三次,真文同用四次,真谆同用二十次,谆文同用一次,真谆魂同用一次。

3.魂痕部(《广韵》元魂痕韵)

①魂韵:昏村魂门樽。

②痕韵:恩痕。

③元韵:喧翻源繁园。

元魂痕同用三次,魂痕同用三次。文元同用一次,元先仙同用一次。

4.寒桓部(《广韵》寒桓韵)

①寒韵:安丹寒难阑残看。

②桓韵:宽般官端。寒桓同用五次。

5.删山部(《广韵》删山韵)

①删韵:还颜关班斑蛮。

②山韵:间山闲。

删山同用十次,先删山同用一次,删先同用一次。

6.先仙部(《广韵》先仙韵)

①先韵:笺年边眠前怜天先烟贤田坚。

②仙韵:钱延蝉禅连宣篇筌传船全专偏然圆缘川玄旃权联仙编氈。

先仙同用十九次,桓先仙同用一次,元先仙同用一次,

7.阳唐部(《广韵》阳唐韵)

①阳韵:坊墙伤狂香鸯乡肠扬长忘昌裳凉装阳强章尝霜莊梁妆房床。

②唐韵:荒郎康唐茫忙黄堂廊光行囊凰。

阳唐同用二十二次。

8.庚青部(《广韵》庚耕清青韵)

①庚韵:明平荣兵惊行鸣生京荆衡卿英兄。

②清韵:城轻程营酲情清声晴名缨征。

③耕韵:莺宏。

④青韵:坰青听醒。

庚清同用十六次,庚清同用一次,庚耕清同用三次,蒸登清通押一次。

9.蒸登部(《广韵》蒸登韵)

①蒸韵:凝陵丞。

②登韵:能登僧冰藤灯。蒸登同用二次。

10.侵林部(《广韵》侵韵)

侵韵:寻禽深心吟林阴任襟霖簪岑侵琴。侵独用十六次。

(二)阴声韵

1.支微部(《广韵》支脂之微韵)

①支韵:枝离歧澌仪知危羁池迤披施垂篱规移宜弥奇儿支陂追卑。

②脂韵:茨悲迟机师衰糜遗维。

③之韵:鹚丝而棋时思期媸词诗痴欺。

④微韵:矶归稀衣薇飞妃威扉巍畿晖依围闱违饑。

之独用一次,微独用九次,支脂同用三次,支之同用十一次,脂之同用二次,支脂之同用十一次,支微同用一次,脂微同用一次,脂之微同用一次,支之微同用二次,支脂之微同用三次。

2.鱼模部(《广韵》鱼虞模韵)

①鱼韵:除如闾舆庐渔鱼书蔬车初。

②虞韵:无夫须芜衢书。

③模韵:吴梧图鸪壶泸粗蒱途卢孤徒炉湖蒲。

鱼独用三次,模独用二次,鱼模同用一次,虞模同用六次。

3.齐稽部(《广韵》齐韵)

齐韵:迷嘶鸡齐畦萋凄携西低啼梯提溪泥题。齐独用八次。

4.皆来部(《广韵》佳皆灰咍韵)

①佳韵:钗涯。

②皆韵:淮。

③灰韵:堆催梅回杯。

④咍韵:台财才来开哀苔。

咍独用二次,灰咍同用十一次,佳皆同用一次,佳麻同用一次,佳支同用一次。

5.家麻部(《广韵》麻韵)

麻韵:花家斜赊夸华车槎嗟遮茶砂。

麻独用八次。

6.歌戈部(《广韵》歌戈韵)

①歌韵:多萝歌柯何哦。

②戈韵:过莎科波。

歌戈同用五次。

7.萧豪部(《广韵》萧宵肴豪韵)

①萧韵:凋寥条。

②宵韵:姚朝苗招飘霄娇桥销樵蕉潮饶。

③肴韵:巢交茅梢嘲敲交。

④豪韵:高毛曹蒿骚劳毫桃。

宵独用三次,肴独用二次,豪独用四次,萧宵同用五次。

8.尤侯部(《广韵》尤侯幽韵)

①尤韵:游秋州流筹忧悠舟愁羞丘休优柔猷飕留鸠酬牛篘。

②侯韵:头偷楼沟鸥侯投。

尤独用八次,侯独用一次,尤侯同用十二次。

二、郑谷诗韵部特点分析

1.郑谷诗歌用韵较为严格,少有出韵、借韵的情况。郑诗用韵基本符合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的晚唐—五代音系,而且与《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定基本一致。王力先生考证晚唐—五代韵部的分化与转移,东冬钟合部、鱼模合部、真文合部、庚青合部、支微合部等韵部变化都在找郑诗用韵中有所体现。

2.据王力先生考证,晚唐—五代音系中灰咍分为两部①。但是郑诗中灰咍同用十一次,咍仅独用二次,灰无独用例,按同用数量来考量应合为一部。在晚唐其他诗人诗韵中灰咍也多同用,如黄滔诗中灰咍同用七次,花蕊夫人诗中灰咍同用八次。王力先生考证出的隋—中唐音系中灰咍韵同归咍部,这个结论与晚唐多位诗人在灰咍韵的使用上一致。

3.郑诗出韵五次,二次涉及“涯”字:郑谷《多情》:嗟华花麻涯佳家麻。郑谷《失鷺鷥》(卷六七五)池支涯佳枝支。按:“涯”,《广韵》五佳切佳韵、鱼羁切支韵二切,均有“水际,水畔”义,无麻韵音。《集韵》麻韵收牛加切,“涯,涘也”。两韵书收音不同正是语音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黄炳辉认为“涯”字在中古有两个反切,既归佳韵,又归麻韵。根据尉迟治平等学者的统计,“涯”字大量押入麻韵的现象是从中唐开始的,晚唐、五代直至宋代,“涯”字用韵都是以和麻韵字相押为主。王力先生在《南北朝诗人用韵考》中找出了南北朝有歌、麻与佳通用的痕迹,进而猜想它们的韵值相近。在先秦古音中,“佳、支”合为一部,“歌、麻”与“佳、支”相近,南北朝有通用的痕迹,在唐代更加明显。从这里分析,郑诗佳麻、佳支通用就找到了依据,可能是作者仿古韵而为之,抑或是遵从一般诗韵韵书的看法将“涯”字分别归于“支、佳、麻”三韵。鉴于郑诗中“涯”字与支韵字、麻韵字相押的次数较少,认为这是作者受尚古之风的影响,模仿古韵而进行的偶然通押。

4.元韵是一个特殊的韵部,元在平水韵中排在上平第十三,作诗时容易与真文寒删先等韵相混淆,所以历来有“该死十三元”之说。王力先生认为晚唐—五代音系中元韵转入元仙,与先仙合并,魂痕独立成部。多数学者支持此观点,晚唐元韵与臻摄关系密切,但元韵与臻摄同用绝大部分发生在近体诗中,而且主要是与魂痕两韵相押。古体诗中元韵多与山摄尤其是先仙两韵通押,因此把魂痕归入真文部,把元韵归入寒先部②。文士作近体诗用韵严格按照官韵的规定,郑诗中元韵出现五次,其中与魂痕同用三次,与文同用一次(文出韵),与先仙同用一次(元借韵)。元与魂痕关系密切符合官韵规定,故本文而是依《广韵》体例将其与魂痕合部。

5.郑谷存诗306首,208首首句入韵,其中借韵十四次(借本韵十次,借邻韵四次)。近体诗偶句押韵,奇数句的首句也可以押韵,往往借用邻韵。诗人们往往在首句寻求借韵以获得用韵的些许自由,可以根据实际语音选择韵字而摆脱官韵的严格限制。郑诗首句大部分借同摄之韵,少有超出同摄范围之例,可见郑诗遵守官韵之严格。

综合以上分析,郑诗用韵基本符合晚唐—五代音系,其诗受唐朝官韵功令束缚较大,用韵严格,间或出现的借韵、出韵等特例可能是当时实际口语面貌的体现,郑诗中蒸登部与庚青部通押一次,也是其诗中出现的唯一一次异部相押现象,可能是作者在用韵上的偶尔为之,亦或是在当时阳声韵韵尾之间已经出现混同的趋势。对于这一现象,有的学者在研究唐代其他诗人用韵时也得出了相同的认识,如,晚唐时代,湖北诗人阳声韵韵尾[-耷]与[-n]相混、[-m]与[-n]相混;湖南诗人阳声韵韵尾[-n]与[-耷]逐渐混同,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晚唐五代时期的实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注释:

①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57.②尉迟治平,赵蓉.晚唐诗韵系略说.古汉语研究,1999,(4).

[1]陈大为.唐五代湖北诗人近体诗用韵系统考.怀化学院学报,2008.10.

[2]黄炳辉.中古“涯”字韵属证.语文研究,1981,(2).

[3]居思信.元魂痕诸韵的历史考察.齐鲁学刊,1985,(4).

[4]刘晓南.唐宋近体诗借韵的语音依据与语料价值.古汉语研究,1999,(1).

[5]罗立方.陈子昂诗歌用韵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6).

[6]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7]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8]尉迟治平,赵蓉.晚唐诗韵系略说.古汉语研究,1999,(4).

猜你喜欢
郑谷韵部广韵
《原本广韵》引书订误*
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意蕴
《李朋墓志铭》与郑谷生年新证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李绅诗歌用韵考
向熹著《简明汉语史》(修订本)指误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
扬雄韵文的韵部系统与先秦音韵部系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