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沿河初设城镇时空特征分析

2011-01-02 06:45林淑珍
关键词:闽江支流沿河

林淑珍,龙 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

城镇的空间分布和演化机制是城镇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1-4].城镇空间分布的密度与城镇自然背景[5]和历史沿革[6-7]密切相关.如何以水系结构等为主导因素分析城镇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8],揭示沿河城镇体系发展与自然因素的关联性是当前城市化进程长远规划中的重要基础内容.本文以福建地图、城市历史沿革资料、福建省地质图以及谷歌地球所查资料为基础,来分析闽江城镇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闽赣、闽浙交界的杉岭、武夷山等山脉.流域范围内分布有27个沿河城镇,时间跨度为1 619年.

1 闽江沿河城镇的时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27个闽江城镇初设年代时间跨度进行时段划分,并对各个时期的城镇个数进行统计,作出闽江沿河城镇个数分布曲线,以此来分析各时期城镇数量发展的状况,进而体现城镇的时间分布特征(27个沿河城镇的初设年代见表1).

表1 闽江各沿河城镇初设年代表Tab.1 Time of cities built along the Min River initially

1.1 初设城镇的时段划分

以城镇个数为横坐标,城镇初设的年代为纵坐标,作出闽江沿河城镇个数分布图(见图1).根据同类之中相邻两点的最大间距应小于相邻不同类之间的最小间距的原理,可将闽江流域沿河城镇所跨越的时间段划分为4个阶段(如T2中a、b两点的间距(T4段中每相邻两点间的最大间距)应小于T1、T2、T3、T44个阶段中相邻两个阶段之间的最小间距Lcd).在年代上由远及近为:第一阶段(T1)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元年;第二阶段(T2)从公元元年至公元500年;第三阶段(T3)从公元500年至公元1300年;第四阶段(T4)从公元1300年至公元1600年详(见图1).

图1 闽江沿河城镇个数分布图Fig.1 Number distribution ofCities along the Min River

1.2 城镇化特征

由图1可得 T1、T2、T3、T44个时期分别设立城镇的个数(见表2).由图1曲线可知,在T1期最早设立福州后,在T2期城镇个数大幅度增长,T3期延续T2期的特征,出现了12个沿河城镇,到T4期城镇个数增幅较少,故T2与T3期是城镇个数发展的活跃期.

表2 各时期沿河城镇个数表Tab.2 Number of Cities along the River in Each Period

2 闽江沿河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水系结构的划分

根据闽江干支流以及到入海口距离的远近,采用分级排序编号.由干流到支流至次级支流等,分别采用 R0、Rx、Rxy、Rxyz分别代表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以及三级支流.其中Rx表示由主流分出的支流,Rxy表示由一级支流Rx分出的第y条支流,Rxyz表示由二级支流Rxy分出的第z条支流.

2.2 城镇分布与水系结构的关系

采用城镇空间分布与水系结构的统计方法,得出沿干流与不同级别支流分布的城镇数.其中城镇沿R0分布有9个,沿Rx分布有11个,沿Rxy分布有5个,沿Rxyz分布有2个.其中分布在两河交汇处的城镇有10个,R0与Rx交汇处分布有城镇2个(南平、闽清),Rx与Rxy交汇处分布有城镇7个(沙县、将乐、建阳、永泰、尤溪、武夷山、永安),Rxy与Rxyz交汇处分布有城镇1个(松溪).例如在一级支流R3和二级支流R31交汇处分布有城镇尤溪(见图2).

图2 闽江流域城镇空间分布图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long the MinRive

3 沿河城镇分布的自然背景

3.1 城镇的海拔高度特征

根据对比的方法,选取各个时期的最低海拔、最高海拔及平均海拔3个参数作为城镇位置的海拔特征参数(见表3).从表中可知在总体上最低海拔、最高海拔以及平均海拔从早期至后期成增长趋势.其中,T1期至T2期的增长速率相对较大,最低海拔虽有所下降,但最高海拔增长17倍,平均海拔增长9倍.其次T2至T3以及T3至T4增长速率相对较慢.

表3 闽江各时期城镇海拔特征表Tab.3 Elevation features of cities along the Min River in each period

3.2 城镇的地貌特征

根据城镇所在位置的地貌特征及沿河距离可将沿河城镇地貌类型分为两大类:近海地貌类以及远海地貌类.若某城镇到海岸线的距离<50km,则该城镇地貌类型属于近海地貌类;若某城镇到海岸线的距离>50km,则该城镇地貌类型属于远海地貌类(见表4).其中近海地貌类包括:滨海盆地、近海盆地、近海丘陵;远海地貌类包括:盆地、谷地.根据河流与地貌单元的关系又可分为交汇谷地(指两条及两条以上河流在谷中相交)以及交汇盆地(指两条及两条以上河流在谷中相交).

由表5可知处于交汇谷地的城镇数最多,约占40.7%;其次为非交汇谷地,占22.2%,两者共占62.9%,而其他五类占37.1%.其中T1期城镇地貌类型只有近海盆地型,到T2期增加5种类型,T3期增加1种,T4期未增加.自近海盆地型诞生后,类型猛增,随后类型增加的幅度逐渐下降,这反映了闽江流域城镇地貌类型与城镇个数的扩张是一致的.

表4 闽江各沿河城镇至海岸线距离Tab.4 Distance from cities along the Min River to coastline

表5 闽江各时期城镇地貌特征表Tab.5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cities along the Min River in each period

4 沿河城镇的扩张特征

根据不同时期初设城镇与河口的沿河距大小及河流河向的关系,可将城镇分布的类型分为局部型和流域型.某一时期城镇分布于河流的局部流域称为局部型,其中根据分布在河流的位置可再分为下游型和中上游型.某一时期城镇分布于河流的整个流域称为流域型,根据城镇具体的分布再分为扩张型、填充型和填充扩张型(见图3).

图3 闽江沿河城镇的时空分布图Fig.3 Timing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long the Min River

4.1 城镇扩张类型与自然背景的关系

结合城镇分布的时序特征、城镇分布的自然背景状况以及城镇分布的扩张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城镇扩张类型受到自然背景因素的较大影响.呈流域型分布的城镇多分布于中低海拔的丘陵区,且大多处于交汇谷地;呈局部型分布的城镇分布于低海拔或高海拔盆地(详见表6).

4.2 城镇分布与河流的级别关系分析

根据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河流的分级结构,可将城镇扩张形式分为:干流扩张,一级支流扩张,二级支流扩张和三级支流扩张.

由表7可知,核心城镇诞生后,主要沿干流扩张,其次沿一级及二级支流扩张.T1时期在主流诞生核心城镇(福州),T2时期中诞生的城镇有45.5%沿主流扩张,其次沿一级支流以及耳机支流扩张.T3时期主演沿一级支流扩张,其次沿主流扩张,T4时期沿一级及二级支流扩张.

表6 城镇扩张类型与自然背景特征关系Tab.6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ansion type of cities and natur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表7 河流级别与城镇扩张的关系Tab.7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 and expansion of cities

5 结论

闽江沿河城镇的扩张分布与自然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时期沿河城镇的分布受海拔影响较大,随着年代的由远及近,沿河城镇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地区发展.地貌特征影响沿河城镇的分布,呈流域型分布的沿河城镇多分布于中高海拔谷地,且大多处于交汇谷地;呈局部型分布的沿河城镇分布于低海拔或高海拔盆地.

河流的主支流结构是城镇体系分析的基础,沿河城镇多分布在干流及较大支流处,且两河交汇处是沿河城镇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闽江流域沿河城镇体系在T2期已具雏形,T3期在T2期城镇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T4期进行局部加密,而形成现今的沿河城镇体系,从而揭示历史、地形地貌、河流资源背景下城镇体系演化的内在规律.

[1]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09,28(1):161-172.

[2]刘晓芳,董 栋.古代福州城市形态特征及演化机制探析[J].福建建筑,2006,4:9-11.

[3]刘晓芳,韦 希.近现代福州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解析[J].福建建筑,2009(6):29-96.

[4]甄延临,张杰军,陈怀录.基于价值链的我国沿海城市群城市地位演化研究——以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8,8:110-120.

[5]易文芳,龙 昱.三峡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的自然背景分析[J].人民长江,2009,40(11):63-64,75.

[6]刘梦海.济南城市自主名牌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创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6):90-95.

[7]孙力伟,宋丽坤.浅议城市风貌与城市历史文脉、建筑形式的关系——以哈尔滨市的城市发展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07,39(1):69-70.

[8]陈家刚,李天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优化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44-50.

猜你喜欢
闽江支流沿河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闽江雨情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九九歌
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治理工程(鹿寨县导江乡段)护岸建筑物型式设计
九九歌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
闽江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