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院士”养成记

2011-01-10 08:21徐小西
人民周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工程院学部高官

◎徐小西

“高官院士”养成记

◎徐小西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石化副总经理曹耀峰……这些引人注目的名字,出现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名单中。

他们并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前,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和副部长孙永福,时任大庆油田董事长王玉普,时任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安等人已经成功当选院士。

“在院士队伍中,官员色彩越来越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顾海兵教授说。

院士产地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汇聚了最多的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这个被顾海兵批为“怪胎”的工程管理学部,尚未出生即争议不断。

上世纪末,中国工程院时任院长宋健等人希望增设管理学部,但这个设想在交付全体院士表决之前就已夭折。直到2000年——中央定调的“管理年”,工程院正式提出设立管理学部,并于当年6月7日的院士大会上由院士们投票表决。

最后的结果,236票赞成,147票反对,62票弃权,以微弱优势通过。

按照目前的工程院院士章程,只有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才能设置和调整学部。但当时只需超过二分之一赞成票即可通过。

此后,高官和高管们纷纷奔向管理学部,各个部委多位现任或卸任的部级领导成为管理学部的有效院士候选人,宝钢、鞍钢、武钢、邯钢、唐钢、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业的老总副总是参选院士的常客,就连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也来凑过热闹。

如今,管理学部已有44位院士,其中28人是管理学部2000年刚成立时从其他学部“拉”过来的,这28人里只有3人有过政府部级高官背景,仅1人曾任国企高管。其余16人则是后来陆续增选的,他们中有部级高官背景的7人,有国企高管背景的3人。

全面包装

按照国际惯例,院士候选人通常由院士提名。但中国特色的院士选举还多出来一个重要渠道:由省市自治区、部委、央企等组织的单位遴选。原本是学术圈内的事务,也因此从一开始就被赋予浓重的行政色彩。

以重庆市为例,成立了由副市长吴刚挂帅的遴选委员会,成员包括13位在重庆工作的院士和5位政府官员。中石化、中石油等多家大型央企角色特殊,它们享有与一个省份相同的地位,可以往工程院的每个学部各提名3位候选人。

通常,高官高管获得提名不在话下,“一个省的副省长,一个部的部长,或者大企业的老总,在系统内肯定很有地位,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初选对他们很有利的。”顾海兵说。

为了参选院士,一些候选人及其单位不惜代价,甚至不择手段地进行“包装”。时任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在2005年院士增选评审会议上透露,有单位对院士候选人刻意包装,论文请人写,著作组织人来编,科技进步奖也通过包装取得。有的甚至将本单位的大多数科研成果都用来包装一位候选人,并对投诉者加以劝阻,施加压力。

在1998年就成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公务不可谓不繁忙。而她在厅长任上依然拿到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大量经费,其中包括浙江省卫生厅直接掌控的课题经费。然后,她与人以各种方式合作发表论文多篇,并成功揽下浙江省唯一的2004年首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这样的背景,帮助她在2005年当选为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有人因此指控其利用职权,涉嫌学术不端,工程院也组织过调查,但调查报告并未公开。李兰娟则对媒体表示:“我能当上院士,已经说明问题了。”

送礼拉票

被提名之后,要想成功当选院士,最终得赢下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三分之二的选票。管理学部的候选人,还需通过一个相关专业学部的评审投票。

耐人寻味的是,有院士向工程院反映,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助选和拉票。据称,有的候选人是单位领导,他们以博士生答辩、学术咨询等名义邀请相应学部的院士,“场面隆重,规格极高,甚至付高额报酬”。

工程院的知情人士透露,一次院士选举中,某学部一位候选人已经获得院士们三分之二的选票,眼看就要戴上院士桂冠,此时有院士站出来提醒,该候选人向自己送过礼金。

几位工程院院士均表示,接到过院士候选人的拉票请求或礼品。

中国工程院也为此发出公开信,希望参与投票的院士们不参与以“助选”、“拉票”为目的的各类活动或会议,不接受各种名目的礼品礼金。

为了保证公正性,各学部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议和投票的情况,应当保密。但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承认,有的院士将投票排序等信息告诉了候选人。结果呢,已经有院士感到在评议讨论中不能畅所欲言,难以发表不同意见。

当选之后

获得工程院院士这一“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后,各种好处都会随之而来。

院士头衔的好处之一是,此为终身荣誉。院士的另一好处是话语权。在整个中国的体系里,很多地方都得院士说话,从重大科研课题的确定和经费的分配,到直通中央的意见反映渠道,院士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优势。

很多地方都将院士奉若神明,并且抛出物质诱惑。2011年5月,大连市就将引进院士的安家补贴从过去的30万提升至100万元。

一些高官高管或许并不在乎安家费或科研经费,但院士称号还会带来非物质的、无形的好处。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安,2009年年底当选为工程院管理学部院士,2010年年初即被聘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没多久,他又成为母校太原理工大学的“双聘院士”。当选院士之前,他在学术界并未获得如此认同。

院士头衔还有一个好处:即使出现严重学术问题也不易落马,其保险程度远高于高官高管职位。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中心主任范维澄教授,有多篇论文被认定构成剽窃。其弟子陈晓军称,他冒用了范维澄及其他作者的名义进行投稿。无论如何,范维澄在事发后不仅未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反而将剽窃内容作为课题研究进展上报科技部。

工程院院士章程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可依据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但工程院2007年仅给予了范维澄全院范围内的通报批评。

工程院成立管理学部的初衷,并非方便高管和高官们行事,而是“有责任为提高我国管理科学和工程的水平,推动其发展和推广应用做出自己的努力”。不过,几位工程院的院士都表示,目前看不出管理学部对中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有什么大的推动。

摘自《南都周刊》2011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工程院学部高官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华裔科学家董洪标教授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热烈祝贺本刊编委孙立宁教授当选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韩国高官配偶套上了“紧箍咒”
国外高官的财产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