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辨析

2011-01-11 02:21张俊才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政治经济

张俊才

文化生活的内容总体上通俗易懂,同学们学习起来感觉较容易。但是,也有一些概念和知识比较接近,同学们在学习时容易混淆。现对这些易混易错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来区分和把握这部分知识,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一、 几个易混概念的区分

1. 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北京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都属于文化现象,而火烧云、火山喷发、南北极的极昼极夜、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等则属于自然现象。

2. 文化交流、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区别

文化交流是指文化横向的传播,即文化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世界性的文化交流盛会,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一个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文化发展是指文化纵向的传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因此,文化创新既包括文化交流,也包括文化发展。

3.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区别

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本质区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文化中糟粕的东西,对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都应当加以抵制。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 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区别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二、 几种易混的固定说法

1.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影响。

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能动性的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4.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而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则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三、 几个易混内容之间关系的把握

1.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讲的都是文化的作用影响,但是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侧重点讲的是文化对国家、社会的作用,第二课则侧重于讲文化对人的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课主要讲了两部分,即: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这两部分的内容比较接近,同学们容易混淆。事实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一部分侧重讲影响方面,如华西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文化的进步又进一步推动华西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部分则侧重讲二者的相互渗透,如开展红色旅游,弘扬传统文化等,它们既是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3. “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讲了两部分的内容,即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这两部分讲的内容都是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很多同学学习后都容易混淆。事实上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第一部分是笼统的讲各种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影响的形式以及影响的特点;而第二部分则侧重讲先进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即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了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第七课讲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两课的内容接近,同学们很难把握。事实上,这两课的内容就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中华文化,只是教材没有点明。我们的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四、 几个易混知识理解的误区

1.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二者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好起来;或者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2. 对待传统文化就是继承。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三点:继承(取其精华)、批判(去其糟粕)、创新(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3. 对待外来文化就是排斥。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三点:吸收(取其精华)、批判(去其糟粕)、创新(洋为中用)。

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4.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

二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 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回事。

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政治经济
办公室政治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政治法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