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研究—— 以温州大学为例

2011-01-12 09:14王中对潘玉驹胡亦郑
关键词:困难指标体系权重

王中对,潘玉驹,胡亦郑

(1.学生处,2.宣传部,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研究
—— 以温州大学为例

王中对1,潘玉驹2,胡亦郑3

(1.学生处,2.宣传部,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认定,存在指标信息缺乏真实性、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按照科学、规范、可操作等原则,设计包括学生家庭属性、本人健康状况等7项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表》.实践证明该表能够比较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

高校学生;经济困难认定;认定指标重构;指标权重;指标量化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而,如何准确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有效减轻家庭困难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仍是一大难题.赵炳起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的扭曲,其根源在观念上[1].褚宏启对经合组织(OECD)所做的一项国际性的关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结果也表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教育系统可以有效地缩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社会不公平)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2]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认定指标体系并进行有效量化,是当前高校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的前提.

1 当前高校认定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指标信息本身缺乏真实性

信息的真实性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前提.然而,目前我国收入申报制度和监控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税收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高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作其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3].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给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并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调查发现①2010年4月, 笔者以温州大学为对象, 通过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 其中, 发放问卷1 000份, 回收793份; 走访学生、教师、社会工作者205人. 以下数据均来自这次调研活动.,有 45%的学生认为学生填写的本人家庭情况调查表不真实.由于观念心态差异等原因,有些学生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有些学生却故意隐瞒家庭经济困难事实.此外,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开具“困难证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导致近年来有些学生通过弄虚作假获得资助,使得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证据——“困难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调查中,有12.8%的学生认为“困难证明”没必要.

1.2 指标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在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与否及其困难程度的判断.因此,必须全面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有关信息.然而,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如“低保标准以上、低保标准 150%及以下家庭的高校学生或因突发事件及因灾、因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可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采集哪些信息,借助什么途径和方式采集,如何制定比较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是高校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尽管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做法,但在认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主要凭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行,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不同学院、班级之间认定结果横向可比性差.调查统计发现,有23.5%的学生认为目前对影响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信息的采集不够全面.

1.3 指标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

对于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诸多信息,仅凭经验、主观臆断难以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目前高校开展认定工作的模式普遍比较落后,信息采集的载体还是纸质材料,信息加工的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信息管理的工具依旧是箱子和柜子.在处理信息时,如何确定不同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程度,赋予其多大权重,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发现,当前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准确率在75%左右.如何提高认定结果的准确性,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

2 认定指标体系的重构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有:(1)科学性原则,即对指标的设计要做到科学、系统;指标内容的叙述精炼、清楚、确切,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情况.(2)选择性原则,即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同时又可以被量化的指标,能达到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其困难程度的目的即可.(3)独立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以及各指标对应的具体内容之间彼此不存在交叉、因果关系,相对独立,指标体系层次分明.(4)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也称真实性原则,由于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分析、判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可能很直观,但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所以,设计的指标应克服主观臆断,符合客观实际.(5)规范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符合一定的规范,避免认定工作受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影响,提高规范化程度,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6)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建立后,根据认定方法,就能够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容

由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问题,关键在于构建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指标体系.由于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中,有些是有定量要求的,而有些只能定性描述,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时,必须将学生本人的健康状况、个人消费状况、家庭基本情况和已经获得资助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学生家庭属性、本人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劳动力情况、家庭遭受灾难情况、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家庭其他经济负担情况、在校月生活消费实际情况等7项的指标体系,并将7项指标对应的信息按照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程度不同进行区分(见表1).

表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表

3 指标权重确定

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处理时,如何确定不同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赋予多大的权重,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的一大困惑.综观系统评价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AHP)较为适合用于确定认定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4].

本文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遵照以下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在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中(详见表2 – 9),目标是实现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Bi为指标层,Bij是指标对应的信息层,也是影响目标层的最终因素;(2)构造成对比较阵;(3)计算权重系数;(4)综合考虑每个指标权重系数,得出权重值Qij.

基于7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专家赋值,并充分征求有关实务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构造了成对比较阵,从而得出权重系数和最终权重值(详见表3 – 9).其中,Wij是由指标Bi(i=1,2,…,7;j的取值与i相关,详见表2 – 9)构成的成对比较阵,计算得出的权重系数;W是由指标Bi(i=1,2,…7)对应信息Bij构成的成对比较阵,计算得出的权重系数;C.R为一致性比率;W0为W的权重系数除以其权重系数列向量的第一个权重系数值所得的权重值W10=Wi/W1.

表2 Bi1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3 B1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4 B2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4 指标量化

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不但要有可判断的内容,还要有可判断的尺度.面对诸多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以及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重要环节是指标量化.凭个人经验主观判断无法满足高校认定工作的时代要求.我们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指标,赋予数值.具体做法是,为方便“量化测评”,确保各指标量化数值尽可能是整数,且最小值为1,我们将指标权重乘以6,并取整数,得出具体量化数值(详见表1).

表5 B3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6 B4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7 B5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8 B6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9 B7j成对比较阵和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结果

5 结 语

经测试,本文所构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表》能比较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准确率达 97.5%①该《量化表》在全校14个学院进行过测试, 每个学院随机抽取一个班级, 共1 117人参与. 筛选了结果可疑的120人, 采用电话与每个同学所在的村委会进行情况核实, 最终3人实际情况与所测结果不符, 准确率97.5%..影响认定结果准确的原因在于:部分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5]使得采集的信息未必准确;指标量化的相对性、“‘量化测评’的批量性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评定结果的非绝对准确性,因此需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人工修整”[3].与量化测定相配套,还要做好班级民主评议、公示、事后监督等工作,做到“应助必助,助困相符”.这样才能有效地缩小家庭经济地位差距对学生学业和心理的影响.

[1] 赵炳起. 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 优化与重构[J]. 教育财会研究, 2006, (4): 20-26.

[2] 褚宏启.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2): 1-4.

[3] 杨晓慧.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 2009, (11): 79-82.

[4] 汪应洛. 系统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120-130.

[5] 李少荣. 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探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6): 53-55.

Study on Indexes’ Quantification of Indentify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aking We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Zhongdui1, PAN Yuju2, HU Yizheng3
(1. Student Affairs Office, 2. Publicity Department, 3.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I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the levels of difficulties, there are some existing issues, including in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of indexes, lacking of comprehensiveness in indexes’ collecting and neglecting of scientificity in dealing of the indexes. Controlled by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ity, normativeness and practiableness, 7 indexes (including classes of the students’families, states of the students’ health, and other issues) were designed to constructIndexes’ Quantification Table of Identifi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identify each index weight.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table could meet the need of scientifically indentify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the levels of the difficulties.

University Student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dentification; Reorganization of Identification Index; Index Weight; Index Quantification

(编辑:周斌)

F08; G40-054

A

1674-3563(2011)05-0038-06

10.3875/j.issn.1674-3563.2011.05.00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1-03-18

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重点课题(WSK10002)

王中对(1975- ),男,浙江永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困难指标体系权重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有困难,找警察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