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财政”追踪

2011-01-12 02:58冯—凡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0年12期
关键词:透明度课题组省份

冯—凡

2009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的网站上赫然出现了《2009年广州市本级部门预算》,账本“晒”出来的呼声随之愈演愈烈。2010年3月,随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裸账”被公开后,这个名不转经传的小地方霎时成了聚光灯下的主角。无独有偶,当月国土资源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0年部门预算”,成为了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自此,中央部委预算公开的大幕徐徐拉开。走过2010年,公众对财政“透明钱箱”的诉求明显增加,也让我们不禁追问“阳光财政”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透明度调查“潜规则”

2010年6月15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完成的“2010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正式公布。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指标共114个,包括113个项目指标和1个态度指标,涵盖中国省级一般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三部分。以100分为满分计,我国省级部门机关透明度的平均成绩只有3.21分,比上年进步了0.16分。这让课题组专家蒋洪不禁惊呼:按这样的速度,我们距离“阳光财政”至少还有300年!

如果我们拿今年的报告与去年相对比,或许能感受到“阳光财政”背后的波诡云谲。去年排名靠前的几个省份,今年都略有退步,福建省虽然依旧排名第一,但足足退后了12分,而2009年排名最后五位的省份今年得分均有所上升。在调查过程中,很多省份对问卷中涉及的部分问题表示不方便提供,且提出的拒绝理由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也让舆论频频猜测各省之间已经有过某种协调沟通,遵循着一种“潜规则”,始终保持步调“高度一致”。

回顾2010年“阳光财政”的进程,不难看出现存的主流推动力仍是社会公众的要求和呼声,特别是当某些地方率先实行网上“晒”账本之后,各界舆论的关注和正面的回应。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俨然成为了中国政府科学理财的一张“试纸”。专家指出,当前“阳光财政”最缺乏的是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尽管今年中央多都委先后公布了其预算数据,但公布的力度、细节与广州、焦作、白庙乡等地方公布的数据比起来仍不够满足让公众监督的需求。“空架子”与“看不懂”

“公开的预算不够详细,难以读懂。”这是中央多部委公开部门预算之后最有争议的一个声音。

从此次中央部门预算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大部分内容流于表面,涉及到具体的细节严重缺失。据报道称,目前各部委公布的预算仍局限在“类”级,个别项目细化到“款”级,并均未涉及“项”级。简单地说,公众无法知道资金去向,而实际上这些内容在部门预算中都已经存在,或许是考虑到循序渐进,各部委选择只公开一个空洞的预算框架。

同时,针对公众所反映出的“看不懂”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应该尽可能避免专业术语,而使用简单明了的通俗语言和图表。二是在写法上应更加注重全面性,除收入与支出数据,还应详细说明财政资金的使用去向与情况。三是应该加强在相关媒体上刊登具有拓展性的解释说明文章,帮助更多的人理解部门预算。

“魔鬼”藏在细节中

与中央各部委所公布的预算“空架子”如出一辙的是,《2010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在对不同类别项目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预算分类越细的项目信息公开程度越低。

例如,在要求公开各明细分类支出基础上,各省财政也被要求进一步公开以下两项信息:一是部门项目支出中金额最大项目明细支出的信息,二是其部门所属单位数及各单位预算内支出总额、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数额的信息。结果,31个省份在这两个项目上均未公开任何信息。两个项目的得分率为0。可见,随着调查项目的逐步细分,项目的信息公开状况越差。

另一个怪现象,得分最高的福建省较之其他各省份,提供的数据最详细,但却明确强调所有数据不能公开,仅供透明度报告调研课题组使用。这不禁让人反思财政公开的初衷是什么?如果单纯为了公开而公开,那么我们离“阳光财政”究竟还有多远?

猜你喜欢
透明度课题组省份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课题组成员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对策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