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隆重召开

2011-01-18 03:27文徐阳
生物进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古生物爱好者化石

图/文徐阳

第四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隆重召开

图/文徐阳

2011年7月16日—7月17日,由化石网与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化石爱好者参加了大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国土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骆团结,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任张培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会上化石爱好者们聆听科普报告,切磋经验,交流藏品,展示宝贝,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友谊,提高了鉴赏水平,大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成立于2004年的化石网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旗下的非营利性科普网站,于2009年荣获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全球大奖”。化石网自成立以来,以“弘扬科学精神、科普人民大众”为宗旨,紧紧依靠科学家、古生物博物馆和热爱古生物科学的人士,引领广大化石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在采集和收藏化石的活动中学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学习掌握挖掘、修理化石的技术,了解古生物科学事业的历史和发展,正确认识化石的价值,成为化石爱好者心目中的家园和圣殿。

第四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合影

“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从2006年以来已经成功举行四届。这一全国性的化石爱好者活动是化石爱好者交流信息,以石会友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是传播古生物学知识,宣传化石资源保护,进行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的喜爱,参会者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本次大会共组织的报告个个精彩,其中既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专业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讲授化石和奇石的相关科学知识,探讨网络、博物馆等科普媒介对传播化石知识的作用;也有爱好者对化石采集、标本收藏实践的真实感悟。这些爱好者报告人中,既有具有一定素养,热心古生物化石收藏的成年人,也有人小志高,勤奋好学的少年儿童。大会特邀发言人之一——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世界上唯一攀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的刘建做了专题报告《用发现的眼光看世界,用探索的心触摸自然》,东道主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冯伟民馆长在大会上特邀作了“新时期古生物博物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展示了对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成绩。这些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的报告均受到了化石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蠢蠢欲动的恐龙宝宝

骨骼完整的鹦鹉嘴龙

大会还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内组织了首届中国化石展。随着爱好者收藏热情的日益增长,传统的会议形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交流欲望,以往几次大会,化石爱好者们都有人携带化石宝贝前来交流、切磋,本次会议应大家的要求组织的第一届中国化石展,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化石爱好者们的热烈响应,他们或邮寄或随身携带自己采集、收藏的化石,前来参展。博物馆提供的场地上摆满了辽西、湖南、山东、江苏、福建、河南、内蒙等多省市地区的各门类化石,其中不少堪称精品。例如,骨骼完整的鸟类,体型小巧而优美的鹦鹉嘴龙,缝合线清晰、个体完整的巨大菊石,一窝刚刚孵化出来好似蠢蠢欲动的恐龙幼崽、包裹着昆虫和植物的琥珀等,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是山东网友带来的由山东山旺玄武蛙的胚胎、蝌蚪、变态蝌蚪、幼年带尾蛙和成年蛙化石组成的蛙发育系列化石,以及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最大的螃蟹化石”等等,都是难得一见的化石精品,被媒体争相报道。

参加大会的爱好者们在会议期间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全国化石展后,激动地说,化石爱好者大会让我们见识了更多、更好的展品和化石爱好者的藏品,欣赏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部分地区的化石品种,使我们长了见识,提高了鉴赏水平。

会议在第二天上午十点举行了颁奖仪式,对评出的化石佳品和杰出的化石发烧友颁奖。奖品就是网友们捐献出来的化石。最佳(琥珀类)化石一等奖奖牌上的题字曰:

欣赏

“因为对化石的热忱与激情,我们走到一起,相聚在石城,联络于化石网。畅谈与倾听化石讲悠远的生命故事,想象亘古恢弘的传奇,相会新老知音挚友。愿这情谊化作石头亘古不变。”

寥寥数语,道出了爱好者的心声。

本次大会恰逢《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修订后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大会特邀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针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化石爱好者进行了宣传,号召爱好者在寻找、采集化石的同时,关心爱护环境,保护化石,并对如何更好地引导爱好者积极向科研机构和博物馆提供化石资源的信息,捐赠化石,开展化石资源保护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7月17日下午,爱好者们最期待的时刻来到了——会议组织与会人员赴南京六合郊区开展野外实地考察。当天,南京的阴雨挡不住爱石者的热情,爱好者们穿着雨衣,踏着泥泞,跟随专家参观了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桂子山石柱林,又在六合砂矿体验了现场采集雨花石和化石的乐趣。化石网的网友们对这次野外活动在网上发了许多精彩的帖子,看看他们描述的石柱林:“这是路途中的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瓜埠山火山石柱林景区,瓜埠山是距今约500万年前喷发的一座盾火山多年的采石揭露,人们看到的是这座火山的火山颈和周围熔岩断面的一部分。山体多由多边形石柱组成,是由于火山喷发、岩浆流动冷却而留下的。在地质学上熔岩石柱称为柱状节理,石柱由上而下呈扇形排列,山顶黑色岩石为保留在火山通道中的火山渣,两者组合,犹如一座大自然雕塑的雄狮。”瞧瞧他们的收获:“也许是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少有人跌倒,也没有人弄伤自己的腿脚,看着对方脚上、身上甚至飞到脸上的泥点,大家都笑开了花,我们就这样在雨中演绎着浪漫的泥石交响曲。有的同学捡到了木化石,有的同学捡到了雨花石,更多的同学捡到了自己心中的石头。”听听他们的感慨:“带着泥裤子、泥鞋子,拎着装满雨花石的泥袋子,回到了家。回想白天雨中寻石的经历,我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竟酿造了如此美丽的艺术品。在野外活动中,雨水、泥泞、陡坡再一次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变得更坚强。”

山东山旺玄武蛙的胚胎、蝌蚪、变态蝌蚪、幼年带尾蛙和成年蛙化石组成的蛙发育系列化石

菊石工艺品——龙砚

菊石工艺品--摇钱树

7月18日大会结束后,还有一些意犹未尽的铁杆化石猎人冒着大雨探访了南京汤山驼子洞,采集了化石。

小主人报淮安站小记者也参加了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的化石大会,他们和大记者们一样忙着采访,穿着红马甲的小小身影随处可见。会议上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活跃在每一个角落,为大会的成功做出了许多贡献。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科普杂志《生物进化》为大会编辑出版了《化石网》专刊。

中新社、科技日报、科学时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江南时报、东方卫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城市频道、南京电视台、江苏广电等十余家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猜你喜欢
古生物爱好者化石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直播答题爱好者
原角龙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我的古生物博物馆之行
古生物博物馆的红五月
化石
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