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1-01-24 13:42吕国英刘慧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丹红稳定型心电图

吕国英 刘慧君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吕国英 刘慧君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 h内静脉滴注,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认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导致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症状[1]。此病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其急性阶段的猝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都很高,其治疗目的是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丹红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开窍止痛等作用,能有效的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2]。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2±2.4)岁,病程2~9年。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4±1.5)岁,病程3~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等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6例按常规方法应用硝酸甘油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 h内静脉滴注,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 l(菏泽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2 h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规心电图ST的变化,并观察其他副作用等。

1.4 疗效评定

1.4.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症状疗效:①显效:同等劳力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

1.4.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3]中的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无好转。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变化(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例(%)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分/次)治疗组 治疗前44 10.25±0.57 10.02±0.37治疗后 44 3.28 ± 0.94 1,2) 3.28 ±0.56 1,2)对照组 治疗前 36 11.25±0.34 9.45±0.57治疗后 36 7.40±0.35 1) 6.35±0.51 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变化 例(%)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无过敏反应及明显不适反应。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大量研究表明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及血浆浓度,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减少血小板黏附、聚集。红花黄色素在主要有抗缺氧,抗凝血,降血压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活化,诱发腔内不完全阻塞性血栓而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心肌梗死不同,尽管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但其血栓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以非闭塞性的白血栓为主,即血小板成分多,纤维成分少,且血栓形成是一连续的亚急性过程[5]。基于上述理论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血管再通可改善心肌缺血。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明显疗效,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释放一氧化氮,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脏血流供应,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促进心肌缺血部位的血管再生,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6];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血液供应,降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血液黏度,能减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防止冠脉内脂质沉积,防止血栓形成[7]。安全性高,副作用发生率低[5]。

本临床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明显减少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改善缺血性心电图ST-T恢复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作用缓和持久,因此该药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277.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2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0.

[4]冯凯,季小波,邱炜伟,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血栓因子、血栓变化及早期心脏事件的影响.中国循环,2007,11(6):392.

[5]徐晓东,徐岩.不稳定型心绞痛抗血栓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中国医师杂志,2003,(5):688-689.

[6]王培利,雷燕,陈可冀.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73-176.

[7]Kevin D.The biology of the artery wall in atherogenesis.Med Clin North American,1994,78(1):1-5.

[8]宋俊平,薛伟珍,马登峰.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1):1033-1034.

435000黄石市中医院内二科

猜你喜欢
丹红稳定型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