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精灵的碎语夏夜萨克斯手的华丽新生

2011-01-25 04:24摄影钟茗撰文奚泾梅
旅游纵览 2011年7期
关键词:蝉翼羽化光圈

摄影/钟茗 撰文/奚泾梅

炎炎盛夏,山间旷野,深谷溪畔,一派草木繁茂的美妙景致,毫不吝啬地挥洒它炙热情怀,挑逗、刺激我们的“蠢蠢欲望”。这个季节,六足王国迎来了它们的鼎盛时期——在密林的深处,在芳草萋萋的山岗,无数的“精灵”们正忙着生长与繁衍。看,蝴蝶穿梭在花丛中翩跹起舞、蜻蜓在水边滑着优雅的“华尔兹”相互嬉戏;听,草丛里是谁在演奏妙曼愉悦的轻音乐?那是螽斯和蟋蟀的音乐天堂;而在高高的树上——“不知疲倦的歌手”蝉已在“知了、知了”地唱响整个夏天……这是一个千姿百态的微观世界,当你驻足聆听、凝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与绝唱定能拨动你柔软久置的心弦。现在,让我们怀揣一份对生命的敬畏,走进森林,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吧。

夏夜·蝉蜕·薄如蝉翼

夏天的傍晚,新雨初晴。山林的空气湿润清新,露珠儿在枝条花瓣间跳起了欢快舞蹈。天边,有一束霞光撕开了云雾笼罩;斜阳处,山抹微云、烟霭纷纷。不远处的池塘边响起了片片蛙声,似在争先恐后地告诉人们:“夜来了!”

凭借多年野外拍摄经验,我们知道雨后山里的夜晚是蝉蜕的好时机。果不其然!借助LED手电的光亮,在山间小径搜寻不久就发现了它们的踪影。这是一只刚破土而出正在蜕皮羽化的蝉:前足牢牢地抓住树枝条,背上的中线已经裂开,露出浅绿带白的头胸部;不一会儿,后足也逐渐从蝉壳拉出,使整个身体垂直倒挂;稍做休息,身体微向上仰,用前足抓住蝉壳使尾部从蝉壳里退出并迅速翻身向上,恢复了头朝上的垂直姿势。蝉整个从蝉壳里蜕出来了,脱去了以前罩衣的它在手电光照射下显得娇弱、洁净:蝉翼皱皱巴巴地涨满了液体,在空气中慢慢向下扩展,体色在渐渐由浅变深;熠熠水灵的眼睛支在头部两侧充满好奇地打量四周……

我国古代有一种极轻极薄的丝织品名叫“蝉翼罗”,以其质地薄如蝉翼而得名。如果你对“薄如蝉翼”这个词还没有更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想象,那么,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继续去观看吧。依然是那只蝉,内外翅已经明显且有规律地排列着浅浅的绿色脉络,舒展开的两翼依旧湿润沉重,它还需在空气中慢慢等待翅膀变硬变强壮之后才能飞行。为了能够更清楚仔细地观察,我向前靠近了些,如果蝉的双翼在展开过程中受到干扰,两翅不能正常发育,那么它将终生残废、无法飞行,所以我们格外小心。这时我发现它的膜质翅膀上布满如丝网质地的细密皱折,在光的照射下散溢淡淡幽幽光晕,好似一团若隐若现的烟雾,随时都可能消失。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日常生活观察中就发现到蝉翅的这种美,并在文字上给予了“绨络缣练素帛蝉”这样形象精准的定义。蝉翅从卷缩形态渐变扩展为通体透明,这如縠皱的翅翼状态非常短暂。通常,普遍认知意义上的理解都是把蝉在羽化后那一对像玻璃般剔透的翅膀拍摄成影像,认为是对“薄如蝉翼”的最佳解释。其实,根据实地验证,认为那样的翅翼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薄如蝉翼”的意境,它体现的只是蝉羽化为成虫的最终形态。然而就是这个夜晚,在近3个小时羽化过程中,技术、判断力、审美能力环环相扣,最终完满地捕捉到这一瞬间的翅翼质变,“薄如蝉翼”的鲜活经典影像得以重新诠释。这样近距离与昆虫的“亲密接触”,让不同形态下的生命因为相遇而碰撞出火花,那敞开的心扉,会因为这样的亲历而愈加宽厚博大,眸中的穿透力愈发深邃。

心定·神闲·一气呵成

怎样才能记录下这样令人激动的过程呢?如果你已经开始对这样的拍摄心驰神往了,不如开始做个计划吧,但在出动前,先让自己目的明确,做到有备而去。首先,当然是了解胡蝉的蜕变是在入夜前到凌晨1点这个时段,还要找到诸如榆、杨、苹果、梨、杏等阔叶树林,在这些树林里你一定会找到它们的身影,最后,整理一下背包,看看自己的器材是否满足这次的拍摄。以下的几点你一定需要知晓,或许真的可以拍到不错的片子了。

1.熟练的运用光圈是首要的工作。昆虫拍摄更多的是在细节上的记录,故而知晓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就尤为重要。较小的光圈可在照片上记录较大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在昆虫拍摄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过大的光圈。当然对被摄体焦平面的选择和研究也是作品成败关键所在,焦平面的选择应该尽量与动物身体的轴向一致,对于蝉这一类的昆虫,焦平面一般应与身体的正侧面平行,对于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拍摄中大多的时间应该是花费在焦平面选择上,而不是测光或其他。很多情况下,如果焦平面选错了,所拍的片子就已经报废,这时再巧妙的构图、再精确的测光也于事无补。

2.光线是一切摄影的“灵魂”。极具造型能力的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等光线在微距摄影中被广泛运用,在这一类的光线下,被摄物体的轮廓、线条、扣人心弦的细微之处都显露无遗。拍摄时应该尽量避免很“硬”的光线直射,直射光容易在光滑表面产生强反光,局部的高光不但没有细节,而且容易产生刺眼的感觉,破坏片子的整体效果。

3.为什么要在最难拍摄的题材上使用恼人的手动对焦?是不是单纯为了突出我们的专业性?当你有夜拍的经历后,就不会对我提出的建议产生疑惑了。原因是在昏暗的光线下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几乎很难完成对焦动作。

4.实时显示功能可将拍摄时在图像感应器上呈现的图像,直接显示在相机背面的液晶监视器上。此时,你不仅能对液晶监视器显示的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确认,还能方便地进行精密对焦;并且,你还能实时模拟显示图像的曝光、白平衡以及由照片风格带来的色彩变化情况,你完全能一边模拟显示最终效果,一边进行拍摄,这可以为你的夜间拍摄带来最为便捷和直观的选择。

赤日·蛹动·聒聒蝉嫣

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先生把蝉称作是“甘愿和受苦者分享成果的能工巧匠”。在《昆虫记》有关蝉的描述中,他把一个广阔、深邃、神秘而有趣的昆虫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再简单地围绕蝉是害虫还是益虫来进行思考,而是将昆虫世界与人的世界交融在一起,以人文精神的观点出发去探索生命世界的真实。尽管我的拍摄不能延伸至地下进行,但我们立足捕捉蝉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通过影像细致入微又严谨真实地反映那些原本就充满眩魅色彩但又常被忽略的小小昆虫,以期重新赋予它们脆弱的生命以勃勃生机。

蝉,属同翅目蝉科,体型中到大型。它的种类很多,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每年春末夏至时分至暑末初秋,是蝉出洞从幼虫羽化为成虫进行交配产卵、繁衍下一代的时期,也是蝉科种类的多发期。它的卵一经从树干中孵化为若虫就迅速落到地面,掘洞钻入土中,若虫在地下吸食植物根中的汁液生存,慢慢度过3~5天的生长期,将羽化时,钻出地面进行蜕变羽化。蝉羽化的季节和时间,与种类与地域有关,羽化后的成虫寿命约1~2个月,成虫以剌吸植物汁液为生。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历来被人们称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夏天里如果听不到蝉的叫声,是否会显得太寂寞了呢?“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知疲倦的“歌手”们在静谧幽深的林中聒叫着一声高似一声,陶醉在此起彼伏的大合唱中。此时,你会毫不费力地在一棵槐树或者梧桐树树干上发现蝉儿的身影,它们正用小钻头般的“喙”津津有味地吮吸着甘美的树汁,沉浸在“糖汁和歌唱的甜美中”。

蝉的天敌有很多,不论是卵、若虫或成虫都有不同的天敌存在。比如成虫的最大天敌是鸟,此外昆虫中的螳螂、蜻蜓、食虫虻以及节肢动物的蜘蛛、蜈蚣等也是它们的天敌。虽然蝉有着自身的防御技巧,例如利用身体的保护色较好地隐身在树林中;良好的视力、灵活的飞行也有助于它们的生存,但仍无法规避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某个清晨,我亲眼目睹一只成蝉迎着朝阳欢唱飞翔时不慎落入蛛网,几度挣扎未果,那凄厉急促的叫声蜂拥入耳,跌落在不忍的眼和心上,而猎手——那只仅有蝉身一半大的蜘蛛,冷静地在蛛网边缘观看着它的猎物,不时用足肢收紧一下“网线”,间隔又会小心翼翼地靠近,在距离蝉10厘米左右的地方果断喷射出毒丝;这样往返数次,任凭蝉有漂亮的两对膜质翅膀和嘹亮歌喉,也挣脱不出重重叠叠的丝网纠结。也许,这只蝉才刚破土蜕变、飞翔歌唱不到一周;也许,更短!而这样的捕杀,在微观的昆虫世界里比比皆是……就是这样,任何生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可知与不可知、可为与不可为的玄妙神秘,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以它自己的方式循环延续着,这样的复杂简单又伟大渺小,还真真是不能用冷酷二字就可以概括。

“知了、知了……”夏末的蝉音回荡在四周。微风寥寥,透出一丝凉意,我们的蝉随着季节的变跌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而秋天,也在这最后的“知了”声中渐渐蜕化了出来。

猜你喜欢
蝉翼羽化光圈
影像视界
又一年
影像视界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蝉翼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