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临产孕妇1200例血凝四项结果与临床意义

2011-01-29 02:29陈建香
中外医疗 2011年17期
关键词:内源性凝血因子血凝

陈建香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孕妇产前检查血凝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常用的出血与血栓疾病筛检试验,据有关临床观察发现,临产孕妇血凝指标改变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约占0.03%~0.13%[1~2]。尤其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改变,是诱发DIC的直接原因。因此,对临产孕妇进行血凝指标的监测,有助于DIC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本文通过对比检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12月产孕妇1200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9岁。对照组为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200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2岁。2组均无确诊的心、肺、肾等器官病变。

1.2 标本采集

用一次性专用血凝管采集静脉血1.8mL,管内含枸橼酸钠0.2mL,立即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严格按规定程序完成PT、APTT、TT、FIB测试。

1.3 仪器和试剂

采用日本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海太阳公司提供血凝试剂,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表1 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血凝四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血凝四项指标的比较(±s)

?

2 结果

临产孕妇与对照组血凝四项指标结果比较,见表1。由附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APTT、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TT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2组的TT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时间,用以反映外源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是筛检止凝血功能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之一,是诊断治疗疾病尤其是对抗凝治疗监测的重要手段;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检测凝血系统中内源性和共同途径的功能。当一个人出血时,人体通过凝血系统生成血液凝块以封闭受损的血管,以防止进一步的失血并给受损区域修补提供时间。凝血系统中包含一组由肝脏生成的凝血因子,这些蛋白沿着外源性途径(组织因子相关)或内源性途径(血管相关)依次激活,各个分支途经最终汇聚于共同途径,形成稳定的血栓;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在待测血浆中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集所需时间,用来检测人血浆的凝血酶时间,适用于监控高分子量肝素治疗、纤溶治疗,筛选纤维蛋白形成紊乱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素和纤维蛋白原紊乱引起的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半寿期4~6d。纤维蛋白原由α、β、γ3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Χ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

临产孕妇正处于特殊生理时期,体内存在某些高凝因素,在产前会有许多变化,需要及时动态监测。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异常情况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宫内感染、低血容量等,可触发外源性或内源性凝血机制,激活纤溶系统,临床表现为凝血因子消耗所致的出血和微血栓所致的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导致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凝血功能障碍,甚至诱发DIC,严重威胁母婴安全。产后出血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凝四项作为凝血功能筛查的常规指标,PT、APTT是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试验,TT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以及是否发生纤溶、存在抗凝物的情况[3];FIB是凝血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还与血流动力学特性及血小板聚集性有关,是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中独立的危险因素。

从结果中可看出,相比非孕妇女,临产孕妇PT、APTT均明显缩短,这提示临产孕妇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而纤维蛋白原浓度要比非孕妇明显升高,FIB从孕育3周起持续上升至足月,特别是妊娠末期可达4~5g/L,FIB含量与凝血酶有关,它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浆内FIB含量越高,机体内便越容易形成血栓。从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妊娠虽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经常会引起机体出现一些“非生理”的变化,尤其凝血状态的改变,这种变化可以为产后的迅速止血做准备,防止产后的大出血,但往往也是导致孕妇出现DIC等产科意外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产前检查凝血四项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产科意外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对预防出血和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及时了解产前孕妇血凝结果,有助掌握病情发展,保障母婴安全。

[1]梁心玲,朱坤仪.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临床处理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59.

[2]林琼霞,左绪磊.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6):371.

[3]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内源性凝血因子血凝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内源性12—HETE参与缺氧对Kv通道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内源性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水平与中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对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