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613例临床分析

2011-01-31 05:34刘红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肿瘤性电凝结肠镜

刘红云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613例临床分析

刘红云

目的:对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对613例息肉根据其大小、形态采取一步切除法或多步切除法进行电凝电切治疗。其中套扎297例,电凝31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成功进行结肠镜电凝、电切结肠息肉613例,982粒。无1例穿孔和灼伤。术中、术后迟发出血67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定期随访,613例中484例术后6个月~1年内再行结肠镜检查,以后1年复查1次,连续2次。随访率79%。其中有53例复发,均未在原发部位,复发率为8.6%。结论: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简单、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相比,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向腔内突起的隆起性病变,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操作简便、治疗安全。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结肠镜检查2 452例,发现结肠息肉613例共982枚,占25%,均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613例,男364例,女249例;年龄36~79岁,平均(56.4±18)岁。以便血或黏液血便为主要症状,其它为腹痛、腹泻、腹胀、黏液便、便秘、消瘦等。病程在2个月~2年,平均6个月,均无明显凝血障碍和心脏疾病。镜下检出单发息肉375例(61.2%),多发息肉238例(38.8%)。息肉直径0.3~2.8 cm,平均0.8 cm。镜下息肉分布及性状见表1。

表1 息肉分布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颗数)

2 方法

选用Olmpus CF—Q260AI型电子结肠镜,德国ERBE ICC80高频电凝电切器、SD—9U、11U圈套器,FG-42L鼠齿,活检钳,金属钛夹。进镜至远端息肉部位,分次由高位到低位切除,最多一次切除15枚息肉。根据息肉大小、形态、暴露的程度,采用一步切除法或多步切除法。一步切除法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2 cm的长蒂或亚蒂息肉,术中应用圈套器套住蒂部近息肉端,用高频混合电流将其一次性切除。多步切除法适用于息肉大于2 cm及基底较宽部分分叶的息肉,可先套住部分瘤体,扁平息肉可先在基底部注入盐水再套扎,然后将圈套器收紧,用高频混合电流将其分次切除。也可先电凝,后电切,反复多次间断通电,直至将息肉切除。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腹部及排便情况。

3 结果

本组613例患者982颗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切除。947颗息肉行病理检查,见表2。

本组术中出血或术后迟发出血67例,均对症治疗痊愈。无1例穿孔。3颗结肠息肉恶变患者均经外科系统治疗,痊愈。613例中484例术后6个月~1年内行结肠镜复查,以后1年复查1次,连续2次。随访率79%。有53例复发,均未在原发部位,复发率为8.6%。

表2 息肉病理类型分类表

4 讨论

大肠息肉是起源于大肠黏膜的肿物,组织学上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可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型腺瘤。非肿瘤性肿物习惯称为息肉,分为增生性、炎症性和错构瘤性,可分化转变为腺瘤。

息肉越大,癌变的危险性越高,而与形态无明显相关,此与文献报道相符[1]。腺瘤不及时切除,长期粪便刺激会加速恶变。通过本组613例结肠息肉的治疗,直径大于2 cm的息肉镜下治疗并非绝对禁忌。对于长蒂或亚蒂的腺瘤,只要圈套器能套入,均可一次性切除。根据腺瘤大小形态不同,操作者可视不同情况而应用不同的体位、不同的角度将瘤体切除。随访的患者中有53例复发,均未在原发部位,属异位复发,表明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的效果是满意的。那些体质尚可的高龄患者,无明显心肺疾病合并者,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应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及灼伤。本组中有67例术中或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占11%,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近[2]。主要原因是电凝不足,尤其是蒂较粗者,中央的血管未得到充分地电凝;或者电凝过度,使组织损伤较深,焦痂脱落后形成较深的溃疡,引起迟发性出血。对于出血者,给予注射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或喷洒10%孟氏液,有9例患者加用金属钛夹止血,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金属钛夹止血是一种物理止血方法[3],可以准确地机械地钳夹病灶,其治疗机理与外科血管缝合或结扎相同。本组结果与Doniec等[4]报道的出血率13%相近。蒂较粗的息肉,不要强行牵拉圈套器,可先应用金属夹钳夹后再切除,以减少出血的发生。本组无1例穿孔和灼伤。防止穿孔的关键是,电切时不要太靠近息肉的基底部,不要过度电凝,较大息肉可以分步切除。切除息肉时,应调整好视野,充分暴露息肉,并向远端牵拉息肉,使其离开肠腔四壁,避免息肉贴近肠壁造成异常电流,引起肠壁的灼伤。无蒂的息肉,可先向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再切除。

本组613例结肠息肉采用一步切除法或多步切除法切除均成功,疗效满意,随访率79%。自1909年Doyen和Clark利用高频电极与组织间隙的火花放电作用,使组织表面干燥凝固治疗胃肠道息肉以来,对于具有适应证的患者来说,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既能最小创伤的治疗疾病,切除息肉,又无痛苦,住院时间短,改变了以往只能手术单纯切除或部分肠切除的观点。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结肠镜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电凝烧灼术、亚离子凝固术及钳除术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5]。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近年来,已基本取代开腹手术[6]。

[1]张明刚,李靖涛,赵拥军,等.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3):136.

[2]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33.

[3]管廷勇,张天奇,兰海平.金属止血夹在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6):462.

[4]Doniec JM,Lohnert MS,Schniewind B,et al.Endoscopic removal of large colorectal polyps:prevention of unnecessary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2003,46(4):340.

[5]张轶群,姚礼庆,徐美东,等.结直肠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1):60.

[6]崔西玉,黄燕霞,罗笑雁,等.2076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及随访[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2):123.

R656.9

A

1007-6948(2011)01-0083-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1.01.032

天津市大港医院内镜科(天津 300270)

(收稿:2010-02-12 修回:2010-10-16)

(责任编辑 秦鸣放)

猜你喜欢
肿瘤性电凝结肠镜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