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禹州段水质污染趋势分析及对策

2011-01-31 08:13谷彦彬苗利芳
治淮 2011年5期
关键词:类水需氧量标准值

谷彦彬 苗利芳

颍河禹州段水质污染趋势分析及对策

谷彦彬 苗利芳

一、水环境概况

颍河又名褚河,发源于登封市嵩山余脉少室阳乾诸山,于白沙镇入禹州市境,经禹州市城北,由东南流经许昌西境,经襄城县北境、许昌县南出境,最后注入沙河,全长262.0km,流域面积1066.0km2。1951年在禹州市白沙镇修建白沙水库。颍河禹州市境内全长59.9 km。在禹州境内有一支流涌泉河,是禹州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兼有工业用水和市区景观娱乐用水功能。近5年通过对颍河水质监测,发现水质普遍受到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污染,多数断面受到COD、氨氮污染,个别断面存在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严重超标现象。

二、样品的采集、分析及质量保证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样品采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按照《水质采样技术规程》、《水环境监测规范》的规定布点采样,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并对水温、流量进行现场测定,同时对溶解氧进行现场固定,每次采样不少于5%的全程空白样和10%的平行样。采样人员详细记录现场采样情况,认真填写水质采样原始记录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往实验室,并有详细的样品交接手续。

评价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水样的分析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等19个项目。集中式生活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评价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5项。

趋势分析项目包括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挥发酚和镉共7项。

按照实验室质量保证措施采用10%平行样、10%明码标样和10%密码标样。

三、近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水质趋势分析是水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一定时段内水质变化的规律及地理分布模式。运用kendall检验法,对颍河禹州段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断面进行水质趋势分析。

四、测断面选用

为了解过去近5年的水质变化趋势,选用2006~2010年间的平均水质数据,对颍河禹州段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断面进行趋势分析。

本次水质趋势分析选取监测断面5个,从上游到下游分别用①、②、③、④、⑤代表5个监测断面。采用5个断面的年平均值作为分析的依据。

五、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颍河禹州段5个监测断面年平均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成果见表1。

根据这5年监测成果看,5个监测断面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污染。由于其他监测因子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再一一分析

(一)化学需氧量的趋势分析

化学需氧量是研究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指标。由表1可以看出,监测断面①2010年平均值达Ⅳ类水标准值,监测断面②2010年平均值达Ⅳ类水标准值,监测断面③2010年平均值达Ⅳ类水标准值,监测断面④2009年和2010年也是Ⅳ类水标准值,监测断面⑤2009年也达到Ⅳ类水标准值,2010年已达Ⅴ类水标准值。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化学需氧量有进一步污染的趋势,5个断面均呈上升态势。5个监测断面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下游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含量要明显高于上游监测断面。监测断面⑤2010年10月监测数据达到最大值34.2mg/L,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上游污染源、进行水质治理,仅靠天然水的自净作用,颍河水质将渐渐无法达到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二)氨氮的趋势分析

从以上5个监测断面的成果表可以看出,氨氮近两年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5个监测断面2008年以前氨氮含量都不超过Ⅲ类水标准值;2010年①②④3个监测断面已达Ⅳ类水标准值,明显高于前几年的监测值。

(三)高锰酸盐指数的趋势分析

分析计算5个监测断面中,5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只有监测断面②和⑤2010年超Ⅲ类水标准值,达Ⅳ类标准值。

(四)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趋势分析

由5个监测断面2006~2010年的监测数据看出,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含量总体也呈上升趋势,监测断面①2009年超Ⅲ类水标准值,达Ⅳ类标准值;监测断面②⑤2009年和2010年达Ⅳ类标准值;监测断面③④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均达Ⅳ类标准值。

表1 颍河禹州段年平均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成果表

综合以上4种趋势分析结果,说明颍河禹州段水污染呈上升趋势,预测近期将继续上升,颍河水质的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形势严峻。

近年来流域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而污染治理严重滞后,部分企业未实现达标排放,加之农业耕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每年排入颍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颍河生态环境退化、降水减少、水量偏枯,水体稀释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导致流域水质变差。

六、水污染防治对策

(一)理顺治污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治水、治污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对污染治理进展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及统一的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二)加强水质监测评价工作

要加大投入,充实培训科技人员,加强设备和资料分析及科研,进一步调整规划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加强污染源调查,建立健全排污口档案,加强河流水库和排污口水污染的监测评价。加强河道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做好水质污染规律和趋势研究,根据水污染主要变化适时、定期监测评价,及时全面地掌握水质污染变化动态,为上级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提供水质评价信息。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加强对中小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削减河流的污染负荷,从源头防治水污染。

(四)实施排污总量及主要污染物超标控制

工业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严格控制重点排污口废污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最大超标倍数,采取按排污总量及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收费,限期达标治理。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止出现新的污染源

河南省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461000 河南安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455000)

猜你喜欢
类水需氧量标准值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新旧标准区别探讨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十四烷酸插层稀土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PA6/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标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