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

2011-02-02 09:14吴志均邱马江
绿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水城县滑坡灾害

吴志均,邱马江 ,唐 峰

(贵州省水城县国土资源局,贵州 水城 553600)

1 引言

贵州省水城县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县,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因此水城县成为贵州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在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水城县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地质灾害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水城县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

2.1 水城县地质灾害现状

水城县处于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2 861m,最低海拔633m,山高坡陡谷深,地面切割强烈,地表破碎,自然地质地理条件恶劣,地质环境脆弱。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力度加大以及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致使脆弱的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已成为全省、全市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类型以中小型为主。近年来,水城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和预警预报工作,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于地质灾害立足预防,未雨绸缪,有效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目前,水城县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07处,全县33个乡镇均有分布。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 、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以滑坡地质灾害为主,达216处,地裂缝51处,崩塌29处,地面塌陷 6处,泥石流5处。其中具有一定规模 、稳定性差 、危险性高 、危害程度大的重要地质灾害点有19处,含滑坡 12处,危岩崩塌7处,较为严重的有顺场乡街上滑坡、果布戛乡枫乡村崩塌、发耳乡尖山营崩塌、米箩乡俄戛村东风组崩塌、龙场乡箐脚村滑坡 、玉舍乡玉舍村小营组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04年5月30日,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1人死亡;2007年8月26日水城县玉舍乡玉舍村小营组崩塌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

2.2 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

据调查,水城县境内地质灾害的诱因有自然因素诱发(如降雨、风化、地质作用等)和人为工程活动诱发2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自然因素影响外,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环境条件的恶化,在遇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易引发地质灾害。据统计,水城县307处地质灾害中,有76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5%。

2.2.1 人类工程活动

(1)矿山开发。主要发生在产煤乡镇,由于地下开采形成采矿区地面塌陷、崩塌等,如阿戛乡地面塌陷(图1)和玉舍乡小营组崩塌(图2),就是由于开采煤矿引起的。另外,由于水电站施工,也易形成地裂缝、滑坡等隐患。

图1 阿戛乡地面塌陷

(2)不合理地开挖斜坡。由于修路、建房等原因,开挖边坡破坏了斜坡自然平衡状态,常使一些原本稳定的斜坡成为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失去坡下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使边坡失稳滑动。

(3)植被破坏。由于山区可利用的土地较少,人为开荒劈地或为发展生产将原坡地改种植经济林或季节性翻耕,使表土层变疏松,破坏了原来可以引起良好固土作用及阻止降水快速下渗的作用,促使降雨加剧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对坡体的侵蚀破坏和地表水下渗引起斜坡失稳,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

图2 玉舍乡小营组山体崩塌

2.2.2 自然因素

(1)县境内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岩斜坡地带,斜坡原始坡度较陡(大于45°),斜坡临空条件好,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在其表部形成较厚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底部砂页岩,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易导致滑坡。

(2)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高强度降雨后,造成岩土体饱水,物质容重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地质蠕变而导致滑坡。

3 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乡镇对地质灾害重视不够

区内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各职能部门、部分乡镇和基层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部分国有企业对其开采矿山造成地质灾害治理问题不够重视,配合地方政府处理地质灾害不积极。

3.2 地方财力匮乏,严重缺乏治理经费

由于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较多,需要搬迁和防治的资金大。自然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灾害,地方财力匮乏,治理经费不足,加之受胁农户的经济条件差,致使部分受胁农户没有能力异地搬迁建房。

3.3 不能充分利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如矿山的开采项目单位不能充分利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进行施工,对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防范,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地质灾害屡有发生。

4 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工作职责分工

水城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点多面广,成灾因素复杂,突发性强,形势十分严峻。应建立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国土资源部门承办,有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把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日常安全管理。把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村组干部和灾害隐患点村民。切实做到职能部门主动抓,干部群众联合抓,群测群防,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领导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到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隐患点的防灾责任制,健全完善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通讯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全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做好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搬迁安置组和抢险救灾调度组,分别承担灾害发生后的伤病员施救,维护灾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确保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4.2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水城县地质灾害与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普及预防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帮助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掌握地质灾害监测 、撤离避灾等基本常识,提高农村基层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使灾害多发区群众掌握灾害突发前的主要征兆和发生时的紧急处置办法及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居民点建设管理,帮助农村进行房屋评估选址、建设,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4.3 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制定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群测群防要重点发挥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的纽带作用,做好上传下达信息反馈工作,按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预报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斜坡、陡崖、古泥石流沟(堆积区)做好巡查、监测,遇临灾险情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避免人员伤亡。暴雨期间要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并按群测群防网络的责任区落实到乡镇 、单位和监测人。重大地质灾害点要直接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送达到受威胁人员手中,将防灾措施落实清楚,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应立足于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实际,制定出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灾区,进行分类管理,监测信息工作要做到灾害易发区日测日报,定人定岗监测.随时洞察灾害变化发展态势,保持上下左右的信息联系,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灾害调查组及时对辖区内险情明显的区域或已发生灾害的范围、成因、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展开全面的调查,以有利于产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人员、物资的转移、避让及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4.4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监测防控网络,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放裂缝监测报警器等监测仪器,收集监测数据,建立全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引入现代技术和手段,建立全县地质灾害信息库,对重点地段的危险性作出判断,采取科学的应急防范措施,作为监测监控现有地质灾害点的依据。对重大滑坡、崩塌隐患点设立适当的自动或几何变形监测点,做到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4.5 加强部门协作,作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汛期应联合气象局提前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通过手机短信和电话通知等方式向各乡镇各部门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监测人员进行重点监测,以利于有灾情发生前兆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立即撤离。

4.6 规范工程开发建设行为,使其纳入法制化轨道

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不按规划设计方案操作,不作地质勘察、不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不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施工队伍或个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引发地质灾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破坏环境或擅自在松散岩土体或建筑物体上增加荷重的行为,予以制止和处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置于其中.特别是要重点整治滥挖乱建和危岩附近的开山取石现象。

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安全生产隐患 、生态环境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检查督促并监督采矿权人认真制定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5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在防治灾害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达到地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统一,降低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沈其俊,张照志,周贺玲.六盘水市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6(1):71~ 72.

[2]卓万生.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开发方案综析[J].资源◦产业,2005,7(4):12~14.

[3]屈儒敏,时南翔.贵州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及防治初步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1):38~49.

[4]王顺祥.贵州西部地质灾害研究[J].贵州地质,1995,12(4):123~124.

[5]苏维词.贵州主要地质灾害现状讨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6(2):86~ 88.

[6]郭振春.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J].贵州地质,2003,20(2):103~105.

猜你喜欢
水城县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灾害肆虐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多星联动紧急服务地震灾害监测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