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磁场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2011-02-02 03:49卢东民谢广平盛美春王忠华
山东医药 2011年42期
关键词:种植义齿植入术种植体

卢东民,谢广平,盛美春,王忠华

(1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世纪60年代Branemark提出“骨结合”理论以来,种植义齿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1]。种植体与颌骨的结合情况是种植义齿成功与否的关键。“骨结合”理论认为,只有种植体与颌骨达到骨性结合,才能保证种植体稳定性和良好的支持作用,从而发挥修复功能[2]。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愈合过程通常为4~6个月的时间。如何缩短种植体骨性结合的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磁场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质的合成,加速骨折的愈合,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陈旧性骨不连及延迟愈合性骨折[3]。本研究观察了静磁场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①牙种植体:Frialit种植系统,种植体直径3 mm、长度8 mm。②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16只,雄性,体质量(2.0±0.2)kg。③磁块:钕铁硼永磁体,大小为10 mm×5 mm×2 mm。不充磁的磁块无磁感应强度;充磁后具有磁感应强度,并调节磁场强度为50 mT。

1.2 方法

1.2.1 种植体植入 静注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兔进行麻醉,于其左右两侧股骨膝关节头外侧髁部植入种植体,常规安放愈合帽并缝合皮肤。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1.2.2 静磁场建立 将注磁后磁块埋植于实验兔左侧膝关节(实验组)前后皮下组织,使磁力线与种植体呈垂直关系,同一只动物右侧膝关节(对照组)前后皮下组织埋植未充磁的磁块,埋植方法同实验组。

1.2.3 种植体稳定性测量 分别于种植体植入术后2、4、6、8、10、12、14、16周,采用OSSTELL动度测量仪对种植体稳定性进行测量,各测量3次,取均值。

1.2.4 种植体骨结合率测算 分别于种植体植入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各4只,取其股骨带种

植体部分骨组织,10%甲醛固定1 d,流动清水冲洗2 h后在70%至无水梯度乙醇溶液中脱水,酚醛树脂包埋固定,硬组织切片机切割,磨片至切片厚度为20 μm,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并拍摄数字化照片。采用医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5.0测定种植体位于骨内部分与种植体直接接触界面的长度,再测定种植体骨内界面的总长度,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骨结合率:骨结合率=(骨与种植体直接接触界面长度/种植体界面总长度)×100%。

1.2.5 种植体拔出实验 截取长1 cm带种植体的股骨标本,10%甲醛固定1 d,用自凝树脂进行标准化包埋,树脂块大小为33 mm×8 mm×7 mm,在材料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拔出实验,加载速度为10 N/ min。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种植体的稳定性 种植体植入后4、8、12、16周,两组种植体稳定性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在植入后8周即达到较高的稳定性,而对照组则要到植入后12周才达较高稳定性。

表1 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稳定性比较(ISQ±s)

表1 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稳定性比较(ISQ±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种植体骨结合率 种植体植入后4、8、12、16周,两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在植入后8周即达较高的骨结合率,而对照组则要到植入后12周才达较高的骨结合率。

表2 两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比较(%,±s)

表2 两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种植体拔出力 种植体植入后4、8、12、16周,两组种植体拔出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种植体拔出力比较(N,±s)

表3 两组种植体拔出力比较(N,±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生物体组织的物质电性和物质磁性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可发生感应,导致生物体发生生物学效应。磁场作用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刺激组织细胞尤其血液细胞的趋化与吸附[4];同时,磁场还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的合成[3]。静磁场能加速新骨形成,促进骨折愈合[5];静磁场能加快骨组织微循环速度,促进骨沉积,促进牙槽骨的改建和重建,从而加速牙齿移动[6]。

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反映了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的牢固程度,分为初级稳定性和次级稳定性两种[7]。初级稳定性主要是由种植体植入时的机械嵌合力决定,是决定种植成功的首要条件;次级稳定性则是由种植体表面骨结合的生物强度所决定,是种植成功与否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次级稳定性反映了种植体的骨性结合程度,次级稳定性高说明种植体具有比较好的骨性结合[8]。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种植体在植入后8周就能获得比较高的稳定性,而对照组种植体则在植入后12周方获较高稳定性;实验组种植体在植入后8周就能获得比较高的骨结合率和牢固的骨性结合,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静磁场可以通过加快种植体的次级稳定性、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和骨结合牢固程度而促进种植体的骨性结合。

目前,常规的义齿修复在完成种植体植入后4~6个月才能进行后续的修复治疗,在此期间,种植体与颌骨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整个种植义齿修复过程中时间最长的阶段。本研究结果表明,静磁场对种植体的骨性结合具有促进作用。提示在种植义齿修复过程中,可以采用静磁场来缩短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的时间,提高种植体骨性结合程度,进而缩短种植义齿修复治疗过程。

[1]Misch CE,Perel ML,Wang HL,et al.Implant success,survival,and failure: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al implantologists(ICOI) pisa consensus conference[J].Implant Dent,2008,17(1):5-15.

[2]Mesaros MG.Osseointegration and the dental endosseous titanium implant interface[J].J Mich Dent Assoc,1989,71(6):269-275.

[3]仇丽鸿,钟鸣,汤旭娜,等.静磁场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蛋白2和Ⅰ型胶原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07,6(1):33-35.

[4]赵云山,张西正,郭勇.电磁场对骨组织和成骨细胞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25(4):169-173.

[5]葛京化,候宝兴.静磁场促进Colles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附75例病例分析)[J].中医药杂志,2002,36(9):33-34.

[6]刘从华.静电磁场对牙槽骨新骨成骨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7):737-738.

[7]Zix J,Hug S,Kessler-Liechti G,et al.Measurement of dental implant stability by 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and damping capacity assessment:comparison of both techniques in a clinical trial[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8,23(3):525-530.

[8]周炜,宋应亮,李德华,等.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6):803-806.

猜你喜欢
种植义齿植入术种植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研究现状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老年种植义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无牙颌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应用研究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