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件深情的事儿

2011-02-08 05:44刘阳
市场周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贝蒂幅画艺术品

刘阳

《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1905年画的,那年他才24岁。这幅画当年由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家族收藏。这个家族的四代单传斯帝夫和邻家美国瓷器商的女儿贝蒂青梅竹马。贝蒂一直觉得《拿烟斗的男孩》画的就是气质有些忧郁的斯帝夫。斯帝夫18岁时,在这幅画前第一次亲吻了比自己小一岁的贝蒂。二次大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贝蒂回到美国,斯帝夫被送进了集中营。战后,贝蒂一家寻找斯帝夫,一无所获。1949年,贝蒂嫁给了格鲁尼。第二年她以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来到伦敦。在苏富比拍卖会上,突然见到了《拿烟斗的男孩》,“说明”是“曾经的所属人不详。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一万美元起价,所筹款额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贝蒂以二万八千美元的当时天价,拍下了它。斯帝夫没死。1955年,他在泰晤士报上看到英国大使和夫人为爰因斯坦举行追悼会的照片,认出了贝蒂。这时他和贝蒂已经分别了18年。他没去见她。1998年,贝蒂病重,再次请求画归原主。斯帝夫仍然拒绝了。贝蒂立下遗嘱说,她死后,如斯帝夫还不愿接受这幅画,就把画卖了。所得款额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捐给以斯帝夫命名的慈善机构。2004年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拿烟斗的男孩》以超过一亿美元的天价,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同年11月,斯帝夫逝世。人们获知,这幅画的买家原来是斯帝夫。

一直说拍卖是生意,是和财富有关的事,不料作为艺术品拍卖的标志性的纪录,竟然是出自一个深情的故事。

24岁时的毕加索真是最好的毕加索吗?24岁的毕加索的作品真可以创造拍卖奇迹吗?如果是生意,是有关财富的运行,甚至不必在意。只是人的内心毕竟情深似海。所有的有关财富甚至有关生命的关照,最后都会在深情之中变得可歌可泣。人的内心到底不会被一幅无关情义的画轻易打动,即使它是一幅名画。世界上伟大的画家和伟大的作品,自然可以打动人。但是再伟大的画家和作品,从来没有打动过所有的人,即使到了所有的人都具备了极好的审美能力的时候。

《拿烟斗的男孩》开始是以它合平财富法则的价位被收藏的。但是后来出现了和画中的男孩同样忧郁的斯帝夫。他的恋人贝蒂从画中和他身上读出了同样的忧郁的感觉,这幅画无法逃避地沉浸在深情里了。战争来了,爱情以一种凄美的方式延续。这幅画注定无与伦比。斯帝夫最后用一亿美元的天价,告诉世界情义无价,爱情无价。贝蒂和斯帝夫是满含深情离开这个世界的。他们创造了一个他们始料不及的纪录。这个纪录,是如此精彩。它让我们感觉收藏如此美丽,收藏是一件可以让所有的人为它倾倒、为它流连的事+一件充满深情的事。

冗述了一个关于“收藏”的小故事,只是为了给收藏贴上“深情”的标签,以作开场白。收藏的确赤裸裸地和金钱是密不可分的,但每一个看似冰冷的交易背后又多少有些温情款款的故事啊!

当艺术品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融产品

“收藏”是一种历史悠久和文化内涵深厚的社会行为,艺术品是一种有极高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的特殊商品。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商业时代,它的属性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艺术品,它同时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了一个金融产品,成为民众热点关注的一种投资工具。

早在2006年,“艺术银行”在香港就悄然出现。香港画廊“抱趣堂”在2006年8月开业的同时,又成立了抱趣堂艺术投资财务有限公司,公司的英文标志上便写着“ArtBank”《艺术银行》字样。“艺术银行”为香港的收藏家提供以艺术品作为抵押的贷款服务,内地的国画收藏家也一起受惠。

近几年来,出现了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市场指数等等。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金融产品近年来仍层出不穷。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公司也开始介入其中。而艺术品金融产品的丰富,无疑将为参与者提供更多商机,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几家私人银行,如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都有相当完整的艺术银行部和一整套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从鉴定,收藏到保存,信托等等。管了这辈子,还管下辈子,叫“画能保三朝,富可过三代”。艺术银行家认为:“艺术品不但能长期保存做长线投资,还是一个做其他投资最好的杠杆”。把藏品保单交给银行,就可以从银行取钱。这既不影响藏家对此爱的欣赏,还能转化一笔钱来临时使用。同时,博物馆也可能在举办展览时借走藏者收藏的作品,这将又是一笔收入。私人银行的信托,基金等服务,已成为收藏家们要让藏品流芳百世地保留在自己家族中的首选。

这不,收藏市场又热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规模宏大的收藏热。只是与前几次收藏热衷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唱主角不同,这一轮收藏热是全民参与。大众收藏,如火如荼。

遇良辰,巧投资,是为乐事

房地产和股票投资低迷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火了。

看一看以下数据,您就会为这个市场如此高的回报而吃惊——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的规模是1694个亿,年增长率41%,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全球占比是23%,仅次于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2011年的春天,这个市场的成交规模已经达到了将近430亿。

2010年,按照全球艺术品市场总额来排名,排序的艺术家榜单上,中国的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傅抱石是名列全球前十的,尤其是齐白石,去年排在全球第二位。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整体数量是全球第一,大概占到41%左右,美国排列第二,大概31%左右。

在艺术品单价上,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共有22件作品单价突破了亿元大关,这些艺术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家具、珠宝,古琴等品种,中国艺术品进入到一个亿元的时代。

2010年,中国高端艺术品的拍卖成交数量值有很强的增长,大概达到五倍,增长率490%,这在全球近50年的记录里面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报告,从2000-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率是387%。国外独立研究机构预计,2011年-2015年实际增长率能达到69%,可见,中国艺术品还处在一个增长,上升的周期。

洛希尔中国投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扑学谦曾表示,过去10年,在中国市场做艺术品投资,它的回报基本上是达到了26%的程度。你可以想想看,现在您要是投房地产,可能不敢期望26%的回报j股市更是有风险。

从世界经济规律看,当GDP达到1千-2千美元人均时,是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期;达到4千美元以上,是流行期;当达到5千美元以上时,是快速发展期;达到8千美元,是市场大规模化期,达到1万美元,那就是空前繁荣期。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大概处于4千美元多的水平,也就无外乎艺术品市场越

来越获得了人们重视,会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

可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如何能享受艺术品投资的红利呢?这就是金融投资体制的创新,而近期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文交所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抛开那些富豪,大机构,事实上,老百姓真正参与的艺术品交易,又有多少呢?工薪阶级,又有点闲钱的人,到底能不能投资艺术品呢?

按照国家提出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肯定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正是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去享受投资艺术的回报。文交所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或者是义务就是让投资大众化,让市场惠普化。

当然,我们在报上也看到很多消息,文物交易规则怎么办,艺术品狂炒了以后怎么控制?艺术价值如何评估,艺术品真假如何鉴定?这有赖于政府对市场的规范,而市场本身也要自己协调,调整,任何市场必须有它自身调整的一个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任何市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雏形走向完善的必走之路,这是经济规律,任何人,任何公司是避免不了的。收藏,请放轻松……再说收藏,譬如各代瓷器。有很经典的青花人家,家里的瓷器摆设甚至桌布也都是一律青花土布,青花对主人来说,是一种情结。大多的文人,初到古玩市场,钟情的大多是陶器和先前的民窑瓷。因为这陶瓷的本色和自在的姿态和自己很相像。还有喜欢单色釉的。郎红,甜白、鳝背黄,雨过天青,那种浸染到心的安静和温文,喜欢它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大抵很敏感。

又如名家字画。今天,收藏名人名家书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而不仅仅限于是喜欢、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只是,一张好画要有一个好的藏家;一个好藏家也需要好眼光,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对于当代书画作品来讲,选择投资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也是对藏家们眼光和胆识的考验。谁能保证,潜力型书画艺术家们中的部分精英就不是未来的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范增?千年的往事和遗爱,总要由自己百年的心情和见识去经受。

又或者,你的收藏只是“小情小爱”,“小腔调”——因为爱品茶,故而收藏紫砂茶器,因为爱生活,故而收藏相机,相片。明信片;因为爱奢华,故而收藏名表、雪茄、甚至名牌包包……你收藏的并不是什么绝世名品,大师佳作,只是你情感温润的那片回忆。这又何妨7总有这样的人,愿意去经受去追随,愿意付出“舍命式”的情感。而这份收藏的心境,一定是比爱情更厚重的情深似海了。

猜你喜欢
贝蒂幅画艺术品
最温暖的馈赠:1250万美元的遗产
买画
百变猫咪
遇见大师
猜画
食物也是艺术品
冷冻胚胎库,“狸猫换太子”
艺术品被盗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