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探析

2011-02-09 08:15张华
关键词:重商主义休谟斯密

张华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275)

休谟作为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出了一系列经典的经济论文,收录在1752年出版的《政治论丛》中,这些经济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论证了“资本的理论,即现代社会结构的理论”。约翰·希尔波顿在他的第一部重要的休谟传记中指出,休谟的经济论文是“经济学的起源”,这或许是传记作者的夸张,但毋庸置疑,休谟的经济哲学思想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及他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又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

休谟生活于18世纪上半叶,产业革命即将发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长足进展,并已超过商业资本的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英国同世界各国互通有无,扩大经济往来。顺应时代潮流,休谟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15~17世纪)的经济思想,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阶段和商业资本家崛起并向产业资本过渡时期的社会需要。其实质是货币主义、国家主义与自利主义。重商主义理论有三大特征。一是认为货币即金银是一个国家的唯一的财富形式。它的基本观点是“货币即金银是一国的真正财富。”[1](154)所以,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要增加一国的财富,也就是要不断积累货币。二是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货币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奖励出口和采取高关税或绝对禁止来限制进口。他们指出:“国民财富的源泉是对外贸易,只有发展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出超的对外贸易会保证金银进口而增加财富,而国内的贸易只是财富转移,不能增加一国的总财富。”[1](155)三是要求国家制定具体的政策法令来干预对外贸易和调控市场活动。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主张国家制定一些政策、法律法规和采取一些措施来积极干预经济活动,如垄断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或禁止货币输出和商品进口的政策以及征收保护性关税,并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进行殖民扩张等。

二、休谟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及其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休谟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他的自由贸易理论以及对重商主义理论的批判主要在他的三篇经济论文,即《论商业》《论贸易平衡》和《论贸易的猜忌》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论商业》中,休谟认为发展商业和大力开展对外贸易是大有其必要的,因为它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利益和好处。他说:“一般公认,国家的昌盛,黎民百姓的幸福都同商业有着密切难分的关系。”[2](5)他还指出:“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海外贸易的好处:既使臣民富裕幸福,又使国家国力强盛。对外贸易能够增加国家的产品储备,君主可以从中把他所认为必需的份额转用于社会劳务。对外贸易通过进口可以为制造新产品提供原料,通过出口则可将本国消费不掉的某些商品换回产品。总之,一个从事大量进出口的国家,比起另一个满足于商品自给自足的国家来,其工业必然更加发达,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更讲究享受。因此,这样的国家既富足又强盛。就个人来说,这些商品满足了他的各种欲望和爱好。就整个社会来说,也获得了利益,凭借这种办法,更多的劳动(产品)储备被贮存起来,以应一切紧急之需;也就是说,一大批劳力被维持下来,随时可以转入社会劳务,而又不剥夺其生活必需品,甚至基本日用品。”[2](12−13)“稽考史籍,就会发现,在大多数国家,对外贸易总是为国内制造业的幡然改进鸣锣开道,并带来穷奢极侈的享受。”[2](13)可见,在休谟看来,对外贸易既可促进本国工业、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日益富强,又可向国民提供各种商品从而不断满足国民的各种需要和享受,使人民生活日益幸福。此外,休谟还看到了对外贸易的另一大好处,那就是它还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它使一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奋发有为。”[2](13)

在《论贸易平衡》中,休谟首先举例论证了一些国家闭关锁国禁止商品出口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观点。他说:“在那些不了解商业的性质的国家里,禁止商品出口,把它们认为宝贵和有用的任何东西都保存在本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这些国家并不认为这种禁运的做法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也没有想到,任何一种商品,出口得越多,国内就生产得越多,而且本国也是近水楼台首先受惠哩。”[2](52)接着,休谟驳斥了重商主义者限制商品进口,担心本国金银外流的错误观点。他指出:“但是即使在对商业十分了解的国家里,也还流行着一种对贸易平衡的强烈戒惧,唯恐自己的金银全部外流。我以为,这种担心在任何情况下根本都是毫无根据的杞忧。担心钱币会离开一个有人力有工业的国家,就像担心所有的泉源和江河会干涸一样。只要我们谨慎地爱护人力和工业,就永远不愁会失去钱币。”[2](53)在休谟看来,担心本国金银外流,造成本国缺乏货币纯属杞人忧天,完全无此必要。只要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劳动力、发达的工业、优质的工业品和有经济头脑的商人,货币就会大量流入本国。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外国商品涌入本国市场造成货币大量外流,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久之后,由于本国货币减少,商品价格就会随之下降,从而就会有更多的外国商人来购买本国的产品,使得本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最终流向国外的大量货币又必然会重新流回国内。他假设说:“假设英国全部货币的五分之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就货币量的情况来看,就同倒退到哈里王朝和爱德华王朝时期一样,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一切劳动和商品的价格不见得不会相应下降吧? 各种物品的售价未必不会象在那两个王朝时期一样便宜吧? 那时候还有哪个国家能在国外市场上跟我们争夺呢? 或者胆敢以同样的价格(这种价格会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利润)来从事海运和销售工业品呢? 在这种情况下,弥补我们已失去的那些货币量并赶上所有毗邻国家的水平,准是用不了多久了吧? ”[2](54)最后,休谟驳斥了重商主义者为了增加国家的财富,必须在国内积累大量的货币的错误观点。他认为,在国内保持过多的货币,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和对外贸易。因为,在他看来,一国货币增多,此国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外国商人就不再愿意购买此国的商品,从而使得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丧失竞争能力,并严重妨碍商品出口。而且,休谟还指出,一国货币增多,国内商品价格相对国外商品价格昂贵,这样就为国外商品涌入本国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得大量货币流向国外。他在文中写道:“又假设:英国的全部货币在一夜之间增加四倍,难道没有相反的结果接踵而至吗? 难道我们的一切劳动和商品不会贵得出奇,让所有的邻邦没有哪一个能买得起吗? 在另一方面,难道别国的商品相形之下就不会变得那么便宜,以致不管我们制定什么样的法律都无法阻挡这些商品的走私入境,从而使我们的货币外流,直到我们的货币量下降到和别国相等,把那种曾使我们蒙受如此不利的巨大财富优势完全丧失为止——难道准不会这样吗? ”[2](55)事实上,在休谟看来,对外贸易中货币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平等自由的对外贸易中,一国货币大量增加或大量减少只是暂时的现象,过不了多久,货币的数量又会趋于平衡。但是,如果在各国设置贸易壁垒和高关税来限制各种商品进口,那样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他说:“但是,正如任何量的水,只要不同其周围的分子交往,就可以高出于周围分子的水平一样,货币只要利用任何物质的或有形的障碍(单靠法律是无效的)来切断来往,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货币的异常不均衡。”[2](56)所以,休谟是极力反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以确保金银不外流的做法,他认为“这种倒行逆施所造成的普遍恶果,使得邻国之间丧失了自由往来和交换之利,实在有违造物主赋予各民族以不同的土地、气候和才能,正是为了人们的这种交往哩”。[2](66)当然,他支持对外贸易也不是绝对的、完全无限制的。他认为在必要的时候为了增加本国商品的销路,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也可以对外国商品征收一些关税。他说:“不能把外国商品征收的各种关税一律看作偏见或无用之举。比方说,对德国亚麻织物征收关税,就能鼓励本国制造商,使从业人员和工业成倍地增加。对白兰地征收关税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2](67)

总之,休谟在《论贸易平衡》中运用他的货币数量论对重商主义理论展开了无情的批判,虽然他进行批判时所依据的货币数量论不够合理,但他阐述的贸易平衡思想及其自由贸易理论还是非常正确而有远见的,对于当今各国经济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贸易的猜忌》中,休谟指出在欧洲各商业国家之间“广泛流行着相互猜忌的心理”,那就是:“对别国的进步心存疑惧,把所有的贸易国家都看作是自己的对手,总认为别国的繁荣昌盛,必然会使本国蒙受不利。”[2](69)他认为此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并对此进行了驳斥,也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他说:“一般地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业发展和财富增长,非但无损于、而且有助于所有邻国的商业发展和财富增长。”[2](69)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首先,通过对外贸易,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一国工业的发展,在技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必然会使别国受益。他说:“只要国与国之间的公开往来得以保持,每个国家的本国工业就一定能从别国的改进中获得发展。”[2](69)休谟以英国为例阐明了这一观点。“试将英国今天的情况同二百年前作一比较,就可明了。二百年前,英国的农业和制造业的技艺都极其粗糙和不完善。从那时以来我们所作的每一项改进,都是仿效国外的结果;对于外国在发展工艺技巧方面的早期成就,直到今天我们也是应该感到庆幸的。这种对我们今天有利的交流今天仍然受到鼓励,因为我们的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各种技艺方面,我们仍无时无刻不在采纳邻国的发明和革新。”[2](69−70)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依赖于邻国经济的发展。他说:“国内工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当国内市场堆积着大批精致的商品时,总会有一部分商品可以出口牟利。”[2](70)可见,一国经济获得了发展必然会要求对外贸易。同时,他又指出,邻国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能买得起本国的商品是实现本国商品出口的目的的前提条件。所以,邻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商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再次,一国的技艺和经济愈发展,它对邻国的需求就越大。存在着贸易猜忌思想的人和国家担心别国的繁荣昌盛对本国不利,最主要就是担心如果别国经济高度发展,就不再对本国有所需求了。休谟认为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认为不同国家不仅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而且各国的技术水平、民族才能和工业发展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国与国之间还是很有必要开展对外贸易,互通有无和增进交流的。正如他在文中所说:“任何国家也不必担心,它的邻国的一切技艺和工业会改进得那么精良,以致对他国无所需求了。造化赋予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才能、气候和土壤,从而为各国的交流通商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只要各国始终保持勤劳和文明。而且,一个国家的技艺越发展,它对勤劳邻国的需求就愈大。人们在变得富足和熟练之后,总向往获得一切尽善尽美的商品;由于拥有大量的商品可用于交换,他们就大量进口一切外国商品。这样固然刺激了出口国家的工业,可是进口国家本身的工业,也由于售出货物作为交换而得到发展。”[2](70)最后,休谟指出,我们不仅不能回避竞争,把在经济竞争中的失败归咎于邻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要欢迎竞争,竞争可以促进各国工业的发展。随着别国经济的发展和技艺的不断改进,原来生产和出口某一主要商品的国家,有可能失去自己在国外的传统市场,那么,我们能否就因此而得出结论:一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危害到别国的经济呢? 休谟认为:“既然一种商品被称为某个国家的主要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方面一定具备某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果这个国家虽有这些有利条件而在制造这种商品方面仍然失败,那只能埋怨自己的懒惰或经营不善,而不应归咎于邻国的工业。”[2](71)由此可见,休谟是鼓励和支持竞争的,他认为“各国之间你追我赶的竞争,反倒会使各自的工业蓬勃发展”。[2](71)

总之,休谟在其三篇经济论文中阐述的基本思想是极其进步的,它对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对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的影响

斯密深受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的影响,也从重商主义理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开展了对重商主义理论的无情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首先,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即“货币即金银是一国的真正财富”[3](上,267)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同休谟一样,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用于商品交换的媒介,本身没有价值,或者说:“货币是流动的大车轮,是商业的大工具。”[3](上,267)在他看来,货币只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货币本身并不是一国的财富,一国的财富应是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是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斯密正是在对重商主义财富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货币理论。其次,重商主义认为国家的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是对金银的输入,因而外贸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源泉。斯密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各国通商的目的在于商品的互通有无,从而使各国的剩余物品有了价值。他说:“以金银输入没有金银矿山但又需要金银的国家,无疑是对外贸易业务的一部分,但这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单为这种打算而经营对外贸易的国家,恐怕在一个世纪内没有机会装满一船金银。”[3](下,19)在他看来,一国金银的输入不是来自对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更不是唯一利益。从事对外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得到两种不同的好处,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剩余部分和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斯密认为,通过用剩余物品换取其它物品来满足他们一部分需要并增加他们的享受,这种贸易使剩余物品有了价值,从而扩大了市场,并促进了分工的发展。最后,斯密对重商主义关于要求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种学说,就其实质与性质说,就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3](上,229)“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能在促进消费者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原则完全是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但是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者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3](上,227)他认为只有通过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进行自由贸易才能克服这一弊端。

可见,斯密和休谟都是从重商主义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入手来展开对重商主义理论的批判的,而且,他们的“货币工具说”、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的否定、对担心进口大量商品导致国内大量金银外流的思想的否定和反对国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出口禁止进口主张自由贸易等思想具有一致性,只是斯密的批判更尖锐更彻底。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时,才真正实现了对重商主义全盘彻底的清算,最终战胜了重商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但不管怎样,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极具远见的,它不仅对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今贸易保护主义有着重大的抵制作用,对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成新轩, 俞会新. 经济自由之神亚当·斯密[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

[2]休谟. 休谟经济论文选[M]. 陈玮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3]亚当·斯密. 国富论[M]. 郭大力, 王亚南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猜你喜欢
重商主义休谟斯密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不信教者”大卫·休谟:死如其生
休谟自然主义的两个面向
美国重商主义的重新兴起及其影响研究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新重商主义的影响分析
论休谟“必然性”概念的道德理论后果
漫画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重商主义富国强兵政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