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2011-02-09 07:11余雪芹蒋国庆
重庆医学 2011年17期
关键词:平组氯氮总分

余雪芹,蒋国庆,高 芳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科教科 401147)

哌罗匹隆是一种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它由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研制,于2001年2月上市,属第2代抗精神病药[1-2]。国外一些研究显示,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效,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不明显[3-4]。2009年国产哌罗匹隆上市,为进一步了解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本研究将国产哌罗匹隆片与氯氮平片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6月本中心门诊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5],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6]评定总分不低于60分;(2)年龄 18~40岁,病程不低于5年;(3)无严重躯体与脑器质性疾病,无精神发育迟滞,无乙醇及药物滥用;(4)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5)均获得家属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违反研究方案者;(2)不能耐受药物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者;(3)连续3 d未服药者;(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者;(5)自行要求退出者。

1.2 分组 入组患者共47例,随机分为哌罗匹隆组和氯氮平组。哌罗匹隆组22例,其中男9例,女 13例;年龄18~38岁,平均23.6±8.7岁;病程 3~12个月,平均(5.8±6.2)个月。氯氮平组25例,其中男 13例,女 12例;年龄18~35岁,平均(25.3±9.1)岁;病程3~16个月,平均(7.8±6.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哌罗匹隆组初始剂量为4 mg/d,在7~10 d内逐渐加至12~48mg/d。氯氮平组初始剂量为50mg/d,7~10 d内逐渐加至500~600mg/d,疗程共8周。两组病例在整个疗程中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及心境稳定剂。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可以加用相应药物处理,并进行记录。

1.4 疗效评估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 PANSS、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 tom scale,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医师经专业培训,量表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0.86~0.94。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评定[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30)×100%],治疗终末 PANSS减分率较治疗前评分:≥75%为痊愈;≥50%~75%为显效;≥30%~49%为有效;<30%为无效,痊愈、显效及有效计为总有效。同时也对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分进行比较。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各评定1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全部完成8周的治疗后,按PANSS减分率判定疗效。在哌罗匹隆组2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18.2%),显效10例(45.5%),有效4例(18.2%),无效4例(18.2%),总有效率为81.8%。在氯氮平组2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 (16.0%),显效 12例 (48.0%),有效4例(16.0%),无效5例(20.0%),总有效率为 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比较(±s,分)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比较(±s,分)

*:P<0.05,**: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第2周 治疗后第4周 治疗后第6周 治疗后第8周哌罗匹隆组(n=25)阳性症状 14.9±8.4 12.3±6.7* 10.3±4.8** 9.3±4.6** 9.2±3.5**阴性症状 15.6±8.2 13.6±5.8* 12.9±4.6* 12.4±4.5* 10.3±3.5**一般精神病理 46.2±8.4 35.7±7.1* 28.6±9.5** 21.5±6.7** 18.8±2.1**总分 72.2±9.3 55.1±9.7* 43.6±8.9** 40.9±8.7** 37.3±8.4**氯氮平组(n=25)阳性症状 15.2±9.7 13.4±6.9* 9.8±5.7** 9.5±5.4** 9.8±4.1**阴性症状 15.4±7.8 15.3±7.9 13.7±6.8* 12.9±7.4* 12.6±7.8*一般精神病理 47.8±9.6 37.2±9.3* 29.4±8.3** 23.2±7.4** 19.0±2.2**总分 71.7±9.8 57.8±9.8* 45.7±8.6** 41.1±9.2** 39.1±8.7**

2.2 PANSS评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在治疗第2周末,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上,哌罗匹隆组患者阴性症状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氮平无明显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除阴性症状外)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安全性评价 哌罗匹隆组12例(54.5%)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静坐不能5例(22.7%),震颤 3例(13.6%),心动过速3例(13.6%),困倦3例(13.6%),头晕 2例(9.1%),体质量增加2例(9.1%),口干 2例(9.1%),嗜睡2例(9.1%),但症状均较轻,轻度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加用盐酸苯海索片后症状消失。氯氮平组20例(80.0%)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嗜睡18例(72.0%),流涎17例(68.0%),心动过速8例(32.0%),体位性低血压反应6例(24.0%),便秘6例(24.0%),体质量增加4例(16.0%),药物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的第1~2周出现。两组比较,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比氯氮平组(80.0%)低(P<0.01),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氯氮平组明显,而氯氮平组植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较明显。

3 讨 论

哌罗匹隆是以苯并异噻唑为骨架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与多巴胺2(dopam ine 2,D2)、5-羟色胺2(5-hyd roxy trp tam ine 2,5-H T2)受体的联合阻断有关,可选择性阻断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具体表现为对D2和5-HT2受体高度的亲和力[7-8],哌罗匹隆的这种选择性包含:(1)作用部位的选择,只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而很少作用于基底节,其结果是具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很少产生锥体外系症状;(2)受体的选择,主要作用于5-H T2受体,因而对阴性症状有明显的疗效[9]。本研究选用氯氮平作为对照药物,因氯氮平是最早出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临床疗效肯定,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也较小,但由于流涎、嗜睡及植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影响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尤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粒细胞缺乏,这影响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一些研究显示[10-12],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哌罗匹隆第2周时已显示出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的效果,比氯氮平见效快,治疗第8周时,两药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在药物不良反应上,哌罗匹隆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低于氯氮平组的80.0%(P<0.01),且症状较轻,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氯氮平明显,而流涎、嗜睡及植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氯氮平轻,暂未见严重粒细胞缺乏的表现,患者更易接受,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国产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81.8%,不良反应较小,与氯氮平比较,其临床安全性高,患者更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远期结局来看,对患者病情有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陈小勇,彭润涛,江宇,等.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哌罗匹隆[J].中国医药情报,2004,10(4):32-35.

[2] 李冠军,李华芳,顾牛范.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哌罗匹隆(perospirone)[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3:163-165.

[3] Onrust SV,M cClellan K.Perospirone[J].CNS D rugs,2001,15(4):329-337.

[4] Möller H J.Novel antipsychotics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 f schizophrenia[J].W orld JBiol Psychiatry,2004,5(1):9-19.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3.

[6]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7-276.

[7] 房茂胜,李乐华,翟金国,等.新型抗精神病药:哌罗匹隆[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7):548-551.

[8] 涂继莹,左笑丛,李焕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哌罗匹隆[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23(2):157-160.

[9] Yoshino T,Nisijima K,Shioda K,et al Perospirone,a novel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potentiates fluoxetine-induced increases in dopamine levels via mu ltireceptor actions in the ratmedial p refrontal cortex[J].Neurosci Lett,2004,364(1):16-21.

[10]Remington G,Kapur S.D2 and 5-HT2 receptor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s:bridging basic and clinical findings using PET[J].JClin Psychiatry,1999,60 Suppl 10:S15-19.

[11]白燕,刘芳,姜红燕,等.盐酸哌罗匹隆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Ⅱ期临床研究[J].云南医药,2010,31(3):282-285.

[12]张波,王雪,曹毅,等.盐酸哌罗匹隆片与利培酮片治疗232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华西医学杂志,2007,22(6):707-708.

[13]Casey DE.Sideeffect profiles of new antipsychotic agents[J].JClin Psychiatry,1996,57 Supp l11:S40-45.

[14]孟风华,李国兰,冷树东.盐酸哌罗匹隆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19-1120.

猜你喜欢
平组氯氮总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腰围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大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双相I型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