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为主治疗抗菌药物所致顽固性呃逆33例

2011-02-11 01:36戴丽娟徐炳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0期
关键词:温灸南京医科大学中脘

戴丽娟 王 晶 徐炳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江苏南京 210006)

温灸为主治疗抗菌药物所致顽固性呃逆33例

戴丽娟 王 晶 徐炳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江苏南京 210006)

目的 观察温灸为主治疗抗菌药物所致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仰卧,取中脘穴温灸盒灸,足三里穴温针灸,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33例患者经治疗1次痊愈23例,治疗2次痊愈7例,治疗3次痊愈2例,无效1例。结论温灸为主治疗本病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顽固性呃逆 灸法 抗菌药物

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普遍使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消化系统反应中顽固性呃逆颇为常见。笔者采用温灸为主治疗本病,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3例患者来源于2009年-2011年我院针灸科的门诊患者。均为男性,最大82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55.80±17.30)岁。 呃逆时间均超过 48h,最短 2d,最长 7d,平均病程(4.00±1.58)d,所有病例呃逆症状均于抗菌药物使用中出现,临床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抑,伴有食欲下降,胸膈及胃脘不适,影响睡眠,舌质暗,舌苔白。

1.2 治疗方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碘伏消毒后,中脘穴采用0.3mm×40mm一次性针灸针(环球牌)常规进针,得气后将针柄弯曲放平,在中脘穴区上置一温灸盒(科室自制,规格为16cm×13cm×8cm)内装4段2cm左右清艾条(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灸至局部潮红;双侧足三里穴,0.35mm×50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进针得气后,在针柄套一段3cm左右清艾条行温针灸;视病情需要可反复温灸2次。治疗后观察疗效。

2 结 果

痊愈:治疗后临床呃逆症状消失,2周内无复发。33例患者经1次治疗痊愈23例(69.70%),2次治疗痊愈7例(21.21%),3次治疗痊愈2例(6.06%),无效1例(3.03%)。

3 典型病例

李某,男性,61岁。主诉:呃逆7d。患者8d前因发热来本院急诊求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以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次日出现呃逆,渐次加重,影响食欲及睡眠,药物治疗无效。刻下见患者呃呃连声,不能自抑,讲话声音断续,胸膈及胃脘不舒,无恶心呕吐,大便少,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诊断:呃逆(寒证)。治疗:按上法取中脘穴行温灸盒灸,双侧足三里穴行温针灸,30min后患者呃逆止,继行温灸1次巩固。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服调理性中药3剂防止复发。

4 体 会

呃逆古称“哕”,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呃逆在中医学中认为是“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如《灵枢·口问》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中医学认为,抗菌药物因其治疗以“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大多性属寒凉。顽固性呃逆患者多为体虚之人,寒凉之品反复作用于人体,损伤脾胃阳气,正气亏虚,胃失和降而发为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膈肌痉挛所致。中脘穴位于局部,为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胃募穴,可调畅气机,和胃降逆,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调补脾胃气血运行,升阳补虚,降逆止呃。《神灸经纶》曰“灸者温暖经络宜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温灸盒行灸法,简单易操作,受热面积大,温经通络作用快速持久,可反复操作至呃逆消失。温针灸足三里穴,温通经脉,提升阳气,和胃降逆,使阴阳气血运行调畅,升清降浊后,呃逆自止。温灸为主治疗抗菌药物所致顽固性呃逆,操作简便,痛苦小,患者大多能耐受,且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R256.31

B

1004-745X(2011)10-1674-01

2011-05-13)

猜你喜欢
温灸南京医科大学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声明: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勘误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灸加推拿法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