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2011-02-11 02:28郑智华
中国蜂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蜂王养蜂蜂群

郑智华

(福建闽西智华蜂业,永定 364110)

目前我国养蜂业生产所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环境条件简陋、产品质量差、饲养管理技术不全面、经济效益不高、养蜂人普遍文化程度低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传统养蜂阶段加快发展到现代化养蜂阶段。那么用什么办法进行阶段的过渡呢?我认为必须摆脱小生产、小规模,走科学化、规模化养蜂的道路才能达到目的。只有规模化养蜂,才能有条件配置固定的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牌战略与出口创汇能力。为农作物授粉提供数量保证,提高人均饲养量,从而增加养蜂者个人和整个养蜂业的经济效益。

1 规模化养蜂的含义

规模养蜂是养蜂生产规模经营的简称,乃指生产单位或专业户在一定的内外环境条件下,通过对资金、劳力、饲料、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扩大投入和合理配置,使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适度扩大饲养规模,以获取规模效益的一种养蜂生产的经营方式。规模化养蜂是当前国内外养蜂生产的发展趋势。

养蜂生产的经营规模,一定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物质条件、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社会服务、养蜂政策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可千篇一律。养蜂生产只有稳步规模经营才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思想保守或盲目扩大规模都会带来经济损失。

2 规模化养蜂的优点

2.1 规模化养蜂可以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

养蜂虽然是甜蜜的事业,但经历过养蜂的人都会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困难。目前我国养蜂效益较低,只有通过规模饲养后,其经济效益才会大大提高。

2.2 规模养蜂可为现代化和机械化养蜂创造有利条件

规模养蜂是以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养蜂工艺过程,并采用先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高效率养蜂生产的一种现代化生产方式,可使蜂场的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和养蜂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2.3 规模化蜂场的建立

2.3.1 养蜂专业户可以不断扩大饲养规模,不断积累资金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使蜂场具有一定的生产和市场竞争力。

2.3.2 联合是目前我国实现规模化养蜂,发挥集团优势的一条可行之路,其模式有:一类,以龙头企业为主,联合养蜂户;二类,以服务组织(养蜂协会)为主,联合养蜂户;三类,以养蜂专业户为主,成立养蜂互助合作社。不管以哪种形式联合起来的都可以形成规模优势。现代化蜂场的建设一定要考虑交通、水电、土地平整等方面的问题

2.4 规模化养蜂可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规模化养蜂必然要实行蜂场产业化、专业化、产品集约化经营,以求达到更高的效益,这样,生产蜂场就有应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经营管理)的内在需求,以保证规模蜂场的安全、高效生产,就会自觉招聘技术人才和及时吸取科技信息。

3 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

规模化养蜂首先要研究创新饲养管理技术,使其适应规模化养蜂一人多养的要求,从饲养角度提高管理的劳动生产力;其次要致力研究和使用先进养蜂机具,为规模化养蜂提供保障。

在蜜蜂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四大技术问题是停卵阶段管理、蜂群适时快速发展,蜂产品优质高产和蜜蜂的高效授粉。停卵阶段管理要解决蜂群安全度过困难季节(度夏与越冬),这是蜂群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蜂群适时快速发展技术要解决“适时”和“快速”两个问题,这一领域的技术为蜜蜂产品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授粉提供保证。在蜜蜂饲养管理技术研究中,应以蜂群快速发展为中心,紧密结合蜜粉源与气候情况来制订方案进行规模化养蜂管理。

3.1 蜂群快速发展技术

3.1.1 蜂群的快速发展时期,是指春繁与秋繁阶段。要想达到理想的快速繁殖目的,首先要有优质的蜂王和丰富的蜜粉源或人工饲料,加上科学全面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病敌害综合防治,才有可能实现预订的方案。在实际养蜂过程中,秋繁是一年工作的开始,应该在这个阶段把来年的工作规划制订好。此时蜂群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西蜂彻底治螨防病和繁殖大量的越冬蜂(北方)或培育适龄采集蜂为南方生产冬蜜打好基础。秋繁时间一般根据当地气候与蜜源情况来决定,放王产卵到第九天,治螨工作就要全面完成。一定要在子脾封盖前用杀螨药剂喷雾于蜂体,每脾用药50ml,药物每年要轮用,以免产生抗药性。隔天治一次,至不见落螨为止,治螨前一天喂糖水,可增强蜜蜂抵抗力和提高治螨功效。如有少数子脾已封盖,要抽出集中在几箱,然后挂螨扑片即可。同时要抽出多余空脾,保持蜂多于脾的状态,群内要保持充足的蜜粉并隔天进行奖励饲喂,促使蜂王积极产卵,尽量使子圈扩大。饲料中可配些助消化和防病药物,如酵母片、大黄苏打片等,抽出的空脾要进行消毒并保存好。

3.1.2 南方饲养的西蜂在秋繁阶段,要求做到以繁蜂为主,兼顾采蜜。最好在流蜜期间培育一批优良健壮的新蜂王,用于更换老劣蜂王或作为贮备蜂王,也可掌握时机进行全场分批换王。中蜂除了不需要治螨,其他可以采用西蜂的管理方法。

3.1.3 春繁蜂群的主要工作,总的要求是保证蜂群能够顺利恢复,加速繁殖,使蜂群健康发展,缩短复壮时间,尽快养成强群,能够及时充分地利用主要蜜源。此阶段除了促使蜜蜂飞翔排泄,保温以及适时加脾外,其他按秋繁方案实施。

3.2 生产期管理要点

经过春繁的发展,蜂群已进入强盛阶段,也正是生产时期,此阶段要及时调整蜂群组织生产,保持强群集中力量采蜜,结合产浆,兼顾流蜜初期造脾和流蜜后期繁殖,这是流蜜期蜂群管理的基本原则。流蜜后期,要抓紧恢复群势,做好繁蜂工作,这是连续追花夺蜜的关键举措。

3.3 蜂群停卵阶段的管理

3.3.1 南方蜂群夏秋停卵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越夏条件,减少对蜂群的干扰,保持饲料充足,抽掉多余空脾,做到蜂脾相称,注意遮阴防晒,做好降温增湿工作,防敌害,完成秋繁前综合治螨防病工作。减少蜂群的消耗,保持蜂群的有生力量,为秋季蜂群的恢复和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饲养中蜂在此时期要及时了解蜂群情况,处理出现的问题,做到蜜足、密集、防病敌害、合并弱群,促王产卵以及防止蜂群迁飞。

3.3.2 蜂群越冬停卵阶段管理的目的是为保持越冬蜂的健康和生理青春,减少蜜蜂死亡,为春季蜂群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主要任务就是使蜂群安全越冬,把越冬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具备充足的饲料、一定的群势、健康无病、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黑暗安静的环境。南方蜂群可放宽蜂路,撤去覆布,不用保温进行冻蜂,促使保持蜂群安静,弱群要进行合并或补强。尽一切努力减少蜂群的活动和消耗,保持越冬蜂生理青春进入春季增长阶段。

3.4 现代人工育种技术

选育良种,调换劣种是养蜂成功与否的关键,培育良种蜂王是整个蜜蜂育种技术的核心。育王技术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选种和人工杂交育种。由此看来,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当中人工育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每个蜂场必须具备的。

3.4.1 蜂种选育:纯种选育就是不与其他品种杂交,在该品种内通过选种和繁育提高品种的经济性状和生产力,还可作为培育高产蜜蜂、杂交和新品种的材料。选育要在蜂群独立发展条件下进行,并要有一定数量的蜂群,一般一个品种不少于50~100群,蜂王交配要实行严格控制,如用时间调隔或人工授精等。选种要以整个蜂群为选择单位,不能仅根据经济性状的考察、生产力的测定以及形态鉴定来作为育种的科学依据。

3.4.2 科学人工育王:人工养王能够按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蜂王,可为规模化养蜂提供有力的蜂种保障,优质新王是饲养强群和生产时期提高蜜蜂采集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可以选用种蜂的一日龄的幼虫来培育,结合良种繁育工作,为蜂王的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总之,培育优质蜂王要选择天气温暖气候稳定,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每天傍晚对于种群和哺育群要进行不间断奖励饲喂。

在进行人工养王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择父母群。平时就要选择蜂产品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父群是提供雄蜂的蜂群,母群是提供蜂王的蜂群,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要选择和使用多个父母种群。在选种的过程中,不能只考察蜂种的优与劣,还必须考察蜂种的纯与杂,只有那些既优又纯的蜂种,才可能将其优良种性稳定地遗传下去,这是选种时切不可忘记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2)培育种用雄蜂。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受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优劣,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天前开始培育雄蜂。

(3)准备哺育群。哺育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且具有大量的哺育蜂和采集蜂,蜂的数量要密集,做到蜂多于脾,蜜粉充足,至少10框以上的蜂群作哺育群,在移虫前2~3天就要将育王群组织好。一般巢箱继续让蜂王产卵,继箱调整6张脾作哺育区,育王框放在两张幼虫脾之间,培养蜂王基数30个左右为宜,不管外界蜜源如何,最好每天傍晚用蜂蜜水进行奖饲,同时用天然花粉制成花粉团放在框上饲喂,直到王台全部封盖为止。饲料中可配些增强体质等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如牛奶、葡萄糖等。

(4)移虫。移虫养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横条上粘上10个蜡碗,3条共30个左右,并在蜡碗内倒进一滴蜂蜜后放进哺育区中间让蜜蜂清理2~3个小时,取出把蜂抖去,在每个蜡碗内点浆,即可进行移虫。

经过选择的母群,提供幼虫的种群要先控制蜂王产大卵,移虫前4天的下午从继箱抽空脾让其产卵,到移虫那天刚好有许多适龄幼虫,移虫前一天傍晚要喂糖,促使小幼虫浆水丰泽,以便保证移虫质量,提出的虫脾一定要用蜂刷扫净蜜蜂。移虫要从小幼虫的背部一侧下针,针尖紧靠房底,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小心放入蜡碗里,然后从下面后退轻轻地抽出移虫针。

(5)移虫后的管理。移虫后每天傍晚进行奖饲至封盖为止,第2天检查接受情况,查看是否需要补移,第5天检查封盖情况,第9天查看王台数量以便组织交尾群。

(6)组织交尾群。交尾群是为新蜂王交尾和生活而组织的,要在移虫后的第9~10天就准备好。在移虫后的第11天也就是新蜂王出房的前一天,把经过挑选壮实、端正的王台轻稳地分别粘在各个交尾群的巢脾中部。第12天检查新王出房情况并做好记录,出房后10~15天检查蜂王有无开产、是否成功等。

3.5 蜜蜂病敌害综合防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养蜂业呈现出了一种快速发展的态势,但许多问题正不断地困扰着我国养蜂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蜂产品质量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规模化养蜂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面临的就是产前蜜蜂病虫害的防治,在我国现阶段针对蜜蜂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以保证蜂群健康和蜂产品质量为中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里的“预防”并非有病没病乱用药,而是有针对性的预防用药,常年饲养强群和定期消毒是蜂群不患病的有力举措。用药原则是对症下药,按剂量给药,禁止乱用药。严格控制生产期前一个月停止用药,产前彻底清除巢内存蜜。还有其他相关质量安全问题,如何控制产品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如何使蜂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与竞争力,只有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带来效益,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广大养蜂者、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提高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维护蜂产品市场形象,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蜂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假冒伪劣产品才会没有立足之地。

3.6 加强科学研究和推广使用现代化养蜂机具

没有科学先进的养蜂机具,就谈不上规模化养蜂,饲养管理技术与先进养蜂机具两者的配合使用,是规模化养蜂的关键。养蜂机具作为生产工具直接影响着养蜂业的生产水平、生产力、生产效率以及蜂产品的品质。所以建议研究和生产蜂机具专家与厂家,应到一线去了解和考证养蜂人的需求与意见,并把新产品让他们试用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研制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先进蜂机具,从而更有效地推广而达到双赢的效应。

4 结论

养蜂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养蜂业不仅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规模化养蜂业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甜蜜事业。

猜你喜欢
蜂王养蜂蜂群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权力至上的蜂王
“蜂群”席卷天下
蜂王入群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迁移蜂群优化算法及其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
中蜂王生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