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 强化能力“十一五”期间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跃上新台阶

2011-02-11 10:45杜桂林贠旭疆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2期
关键词:十一五鼠害示范县

文│洪 军 杜桂林 贠旭疆(全国畜牧总站)

草原鼠虫等生物灾害与旱灾、雪灾并称为草原三大自然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草原退化、天敌减少和防治面积有限等因素影响,草原鼠虫害危害面积呈加重趋势,鼠虫灾害频繁发生,导致草原生态恶化和畜牧业生产损失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草原鼠虫害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建设工作,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安排专项治理资金。各级草原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机制逐步完善。防治工作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转变防治思路,强化能力建设,抓好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突出重点省区、边境地区和重大草原鼠虫种类,加大防治力度,卓有成效地遏制了鼠虫害蔓延趋势,防治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监测,科学分析发生趋势。每年春、秋季,农业部组织有关省区组织开展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召开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编发年度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报告,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同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测报工作,打牢防治工作基础。

二是周密部署,全面落实防治工作。各级农牧部门在当年防治工作结束后即安排第二年防治计划,根据草原鼠虫害发生情况及当年监测分析结果,及早制定防治计划,下达防治任务。防治季节到来之前,及时印发通知,对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防治关键时期,加强督促检查,落实防治措施。

三是夯实基础,积极推进能力建设。全国畜牧总站研制的《草原生物灾害监测与治理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已经在600多个县级业务部门推广使用,实现了虫情信息的网络实时上报。全国已经发展村级草原植保员5100余名,成为专业技术队伍的有力补充。机械和飞机成为防治主导力量,草原虫害日防控能力达到150万亩。

四是加强培训,提高防治科技水平。各级农牧部门定期举办草原鼠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班,指导各级草原管理部门逐级开展培训。防治期间,组织有关专家,现场培训农牧民识别害虫、害鼠和安全用药等基本技术,在提高防治水平的同时保障作业安全。

五是强化示范,加快可持续治理步伐。在草原无鼠害示范区的基础上,2009年农业部组织内蒙古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了草原无鼠害示范县和草原虫害生物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新建草原无鼠害示范县29个,草原虫害生物防治示范县26个。通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鼠虫害监测与防治水平,推广示范经验,推进持续治理。

“十一五”期间,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安排草原鼠虫害中央防治补助资金5.85亿元。各级农牧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全国累计防治草原鼠害4.6亿亩次,防治虫害3.5亿亩次,实现了防治面积和生物防治比例双提高。2010年,全国防治草原鼠害9623万亩,虫害7928万亩,分别较“十五”末期增加了5%和68%。利用生物、生态、物理等可持续控制措施防治草原鼠害比例达到77%,防治草原虫害比例达到42%,分别较“十五”末期增加了11和15个百分点。通过集中治理严重危害区域,“十一五”末期草原鼠虫害严重危害面积较“十五”末期下降了15%,为保护草原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草原畜牧业生产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边疆地区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十一五鼠害示范县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
草原鼠害防控技术探索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