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瓶苗的驯化与栽培管理

2011-02-12 21:34刘博文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4期
关键词:移苗炼苗蝴蝶兰

刘博文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

近年来,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熟,为蝴蝶兰温室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当前对蝴蝶兰组培技术研究较多,但对瓶苗炼苗驯化研究较少;蝴蝶兰瓶苗的炼苗驯化技术虽不十分困难,但却并不系统。对于生产者来说,降低炼苗损失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较为系统地归纳总结如下。

1 瓶苗驯化

1.1 驯化场准备

驯化最好在专门划定的场区内进行,如面积有限,可在小苗区进行,在进行炼苗之前应对炼苗场消毒,除采用200倍次氯酸钠对苗床和地面进行消毒外,还可采用百菌清和棚杀烟剂进行空气消毒。1400 m2的蝴蝶兰生产温室内炼苗面积约为500 m2。

1.2 驯化培养

从培养室移出的瓶苗在移苗定植前需要进行锻炼。这一阶段为使幼苗在被定植之前有一个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使其生理状态从培养室内的异养状态过渡到温室内的自养状态。此阶段主要注意光照、温度、湿度三方面的管理。从培养室移出后,温度应与培养室内温度相接近,22~24℃,在瓶上盖双层遮阳网,光照在1000 lx左右。1周后,盖单层遮阳网,在经过2周左右的锻炼后,可见幼苗根茎基部颜色变绿变深,萌发新叶新根,表明幼苗已经具备适应外界环境条件,选择晴朗天进行定植。

2 移苗前的准备

2.1 基质的准备

蝴蝶兰为热带附生兰,要求根部透气性能良好,pH值5.5~6.5。尤其是幼苗阶段,栽培基质对植株的生长影响很大。筛选试验表明水草是蝴蝶兰最好的基质。在移苗定植前,水苔应提前浸泡4 h左右,可在浸泡水中添加高锰酸钾500倍液,以杀死基质中残存的病菌及虫卵。使用前还应脱水处理,可防小苗低温高湿烂根,脱水处理的标准是手捏出水但滴不成线,规模生产时以甩干桶操作为好。

2.2 苗的准备

从瓶中用镊子将苗取出,取出的苗可放在百菌清药液里浸泡消毒。

幼苗的定植。当前已有蝴蝶兰移苗定植机,但受规模、价格等限制部分生产者仍采用手工包水草方法。组培苗出瓶后适当分级,分种于穴盘或小钵内,可保证苗生长一致,栽植时应注意避免伤根,要顺根包水苔,先将少量水苔置于兰根中心,使根充分伸展,外部再均匀包一层水苔,松紧适度,给根留出一些空间。注意不要栽植过深,否则会由于苔藓吸水太多,引起蝴蝶兰根部腐烂。宜浅不宜深,盆内排水应尽量畅通。定植在营养钵里可轻拔小苗,使生长点露出水苔,防止烂心。

3 幼苗的管理

由于移植后栽培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适中,有利于滋生多种病菌。为防止病害的产生,除加强通风换气降湿外,还应结合药物防治与治疗。栽植后应立即喷洒75%百菌清500倍液混合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移苗后第10d再次喷施750倍的普力克,此后每隔7 d喷施1次。

3.1 温度

移植后的环境温度应稍高于移植前幼苗生长的环境温度,白天可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8~25℃。

3.2 湿度

移苗后,幼苗所生长的环境需要保持高湿度,初期湿度应在85%~95%,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减小叶片蒸腾速率,减轻根系吸水的负担,7d后降至60%~80%,湿度过低不利生长,过高易造成病害流行,冬季干燥,设施内取暖期较长时应地面喷水增湿。

3.3 光照

幼苗期光照不宜过强,瓶苗定植后,为减小叶片蒸腾速率,定植后需进行遮光管理,应进行遮光以保证2000~3000 lx的低光,缓苗后逐步提高光强至6000~8000 lx,此过程约需10~14d。

3.4 浇水

蝴蝶兰根为气生根,忌积水,喜透气干燥,如浇水后5~6h钵内仍十分湿润,就易引起烂根,刚出瓶的小苗需勤补水,按干湿程度烧水,讲究见干见湿,基质表面干燥时,不要急于浇水,要内部干燥后再浇,通常7~10d浇1次,一次性浇透,北方地区冬夏季要注意适当增减施水量,防止水多沤根及脱水,在水温上,冬季要待水温与室温相同时再浇。浇水时间要在上午进行。另外,当温室内干燥时,为增加湿度,应进行叶面、地面喷水。温度低于15℃以下时,要严格控制浇水。浇水时要防止叶心积水,引起烂心,使植株死亡。

3.5 施肥

蝴蝶兰对钠盐敏感,肥水EC值应在0.6~0.8,刚出瓶小苗只需补水,约30d后开始施肥,施肥间隔5~10d,肥料配比N∶P∶K=20∶20∶20,苗期施肥时,肥料浓度应较低,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提高施肥浓度,间隔7~10d。可用花多多平均肥(20-20-20)4000倍液每10d灌根1次。

猜你喜欢
移苗炼苗蝴蝶兰
“循环”式炼苗对烤烟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那簇绽放的蝴蝶兰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室内蝴蝶兰落尽又放》
浅谈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综合技术
沼泽小叶桦丛生芽生根培养及移栽炼苗试验
美丽的蝴蝶兰
不同炼苗密度对桉树轻基质幼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