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六个突破推动石家庄市水利跨越式发展

2011-02-14 16:29孙瑞彬
中国水利 2011年22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用水水利

孙瑞彬

(中共石家庄市委,050011,石家庄)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及全国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加快推动石家庄市的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定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统筹抓好当前急需以及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水利工作,奋力推动石家庄市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石家庄市地处海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突发性灾害频繁,洪灾和旱情交替。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兴水利,先后建设了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引岗渠、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环城水系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涝、供水、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石家庄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0,年缺水约10亿~12亿m3。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1.加强水利工作是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

石家庄是一个农业大市,粮食种植面积达 1158万亩(77.2万 hm2),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对粮食增产的效应最为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近年,石家庄市农业连续8年实现丰收,2011年全市粮食单产、总产均超历史最高纪录,水利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目前全市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各种制约因素和矛盾不断积累并逐步显现。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非常突出。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管护长效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水利工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刚刚闭幕的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步伐,努力建设幸福石家庄。实现这个目标,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因素。转方式、调结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目前,石家庄市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刚性需求还会同步增加。必须充分考虑到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节水防污工作,转变用水方式,全面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

3.加强水利工作是支撑省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石家庄市是省会城市,是省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和全省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中心,做好省会供水保障和防洪安全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省会市区日供水能力为39万m3,而实际最高需水量已达到44.5万m3,城市供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供水紧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城区地下排水管网防洪标准低,一旦出现强降雨,排水不畅,极易形成城市内涝。由于没有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和雨水收集系统,宝贵的降水大部分浪费掉了,形成了水资源紧缺和水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切实增强省会城市水忧患、水危机意识,统筹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持续的水利保障。

4.加强水利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目前,石家庄市有许多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水利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比如,还有28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170多座小型水库存在严重隐患,18万水库移民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不稳定等。必须着力解决好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总之,水利关系大局,水利连着民生,水利关乎未来。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水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3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家庄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对此,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特别要在以下6个方面下工夫、求突破。

1.着力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石家庄市的灌溉设施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投入管理不够,不少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田间工程不配套,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保障能力不强。同时,全市还有108万亩(7.2万hm2)旱地靠天吃饭。这些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要大力实施农田水网工程,对全市主要渠系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渠系工程建设,拓展灌区功能,加快形成东西以石津灌区为主线,南北以南水北调为主轴,纵横交织、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农田水网体系,提高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结合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现代农业县项目,对东部产粮大县农田水利设施进行集中连片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实现农田节水设施化。要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以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水利工程为重点,在西部山区缺水区域兴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完善灌排体系,提高农业应急抗旱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2.着力在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上求突破

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接合段,西部多山,东部平坦,一旦集中降水,极易形成山洪和城市内涝,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秩序。必须瞄准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在农村,要加强防洪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县城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建设、主要行洪河道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强抗旱能力建设,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抗旱预案,逐步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在城市,要加强城市外围防洪、市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管理,积极实施城区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提升,提高防洪标准,防止发生内涝。要加紧研究雨污分流和雨洪收集问题,科学制定雨水集蓄利用规划。在城市开发项目中要同步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城市生态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和雨水。要建立健全应对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队伍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应急水源工程,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防汛抗旱和应对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3.着力在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上求突破

“十一五”以来,石家庄市在民生水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解决了16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饮水困难和水质不达标及原生性水质问题;在城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供水紧张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急需开辟后备水源地。这些问题都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突出解决好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取用不方便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十二五”期间,要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全部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供水能力建设。尽快启动沙磁河应急后备水源地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进度,谋划建设滹沱河地下水库调蓄工程,提高城市用水保障能力。要强化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快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造,完善供水水质检测设施,对取水、供水、制水、售水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测,确保城市供水优质安全。

4.着力在加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上求突破

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要根据全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抓紧制定科学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按照优先保证生活用水、重点服务生产用水、适度增加生态用水的要求,综合运用工程、行政、经济和科技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科学调配,保障各方面基本用水权益,满足重点区域和领域用水需求。二要强化节水措施。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石家庄市缺水问题的战略性措施,大力推进工农业节水技术,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抓紧建立健全以水资源有偿使用为核心的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等制度。对新上项目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控制用水总量关键在地下水,难点在地下水。要加大自备井关停力度,强化地下水取水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在市区和城乡接合部打井取水。三要严格用水管理。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保用水总量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完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从严惩处污染水体行为,从严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水资源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使“三条红线”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5.着力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上求突破

近年,随着用水量快速提升,石家庄市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7m增加到现在的36.91m,已对水生态平衡构成重大威胁。全市水功能区、入河口水质污染严重,2010年全市地表水监测水质Ⅲ级以上的有水河段占43.9%,平原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加大西部太行山区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加强对滹沱河等重点流域和岗南、黄壁庄水库等重点水源地的保护,加快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增加地表水供给。二要加强水环境治理。要以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彻底消除全市范围内地下水及地表饮用水水源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要加强岗南、黄壁庄水库及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等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要加强以“一河两环”水系为重点的城市景观河道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医药、化工、钢铁、水泥等重点污染企业集中区域排污问题,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还要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确保市域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或省控标准。三要加快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赔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抓紧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明确水生态补偿的原则、范围、方式、标准和补偿资金的筹措使用,提高水源保护区群众保护水源的积极性。

6.着力在推进水利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开创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出路在改革,动力在改革。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积极构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抓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的经验,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尽快改变“多龙管水”的状况。要以组建石家庄水务集团为抓手,整合水利资产、资源、资金,吸引战略投资者加盟,力争3年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水务产业。二是抓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中央、省的要求,合理区分公益性、经营性工程性质,分门别类地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依法打击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加强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乡镇水利站等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在保障群众生活用水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城市居民用水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要探索和培育水权交易市场,促进水资源在产业、城乡、区域间高效配置、合理流转,努力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大抓水利责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水务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水利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水生态保护作为公共决策的基本前提,把水资源节约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稳定、完善和强化支持水利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水利建设、管理及改革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认真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落实“三条红线”、民生水利建设等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和考评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水务部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水利工作的参谋部、工作部,要切实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综合协调,扎实推进兴水、治水、节水、管水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市水利工作“一盘棋”思想,从各自职能出发,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加大投入,保障水利资金到位。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运用市场手段,广泛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要加强水利资金监管,防止滥用挪用,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各级要抓住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预算内基建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向水利倾斜,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三,夯实队伍,提高治水管水能力。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今后几年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水利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水利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要选好配强各级水利部门领导班子,真正把各级水利部门打造成善于攻坚克难、能打硬仗、廉洁高效的战斗队。要大力加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不断提高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工作水平。要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广大基层水利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四,发动群众,形成大兴水利氛围。要完善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贯彻执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等各项政府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农民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兴修水利。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建设,按照“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水利。要推行农民用水自治,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要加大对国情、省情、市情和水情的宣传普及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水利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增强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大抓、大办、大治、大兴水利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用水水利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节约洗碗用水
石家庄市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