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2011-02-20 03:03谢琦
职教通讯 2011年8期
关键词:五年制校本教材

谢琦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常州213000)

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谢琦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常州213000)

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教学不但沿袭了高职教学的一般特点,而且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的开发具有其必要性、运用性和技巧性。根据泛读教学理论追溯和五年制高职泛读教学的实际分析,探索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的内在规律。

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校本教材;开发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我们虽然有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同样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泛读课程如何发展完善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高职教育毕竟不同于本科教育,在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差异。本文主要论述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教学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问题。

一、泛读教学理论追溯

(一)Krashen所提出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英语泛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i+1理论指出,i(input)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人,即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出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学生会感觉太难或者太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即i+1,才是“可理解性输入”,才是教师所应提供给学生的最佳语言输人。

(二)建构主义的泛读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Vygotsky,l986)。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起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从外部直接进行新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故而,泛读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新经验的共鸣,进而在共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三)Harmer所提出的ESA教学理论模式

Harmer认为,学生在教室这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没有周围语言环境的刺激,因而是一种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越显得突出。教师应设法提供英语学习氛围,如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英语,并不断地使用英语,同时,教师应给他们以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为此,在狭小的学习空间——教室里,教师就要运用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这种教学手段就是ESA教学理论模式(E—Engage,S—Study,A—Activate)。ESA教学模式中的E和S这两部分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目标语言,这就是泛读课程所需承担的教学责任,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在充斥的英语语言氛围中产生语言习得。

二、五年制高职泛读课程定位

五年制高职是设立于初中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大专学院,其要求学生完成初中向高中发展的转型,并在五年高职的后半阶段,能将基本能力发展至接近大学本科阶段,因此,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课程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在学生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时,要给予一个充分的缓冲时间,在这个阶段中,要把学生既定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改变过来,要将初中时学生被动的学习彻底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无论在课堂抑或是课后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识别和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这个缓冲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而泛读课程在这一阶段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给的大量阅读材料和阅读训练的语言环境下,主动地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发展自己的语言水平。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引导和纠正,为学生后阶段的全面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生才能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才能具备跨进素质教育大门的能力。五年制高职的后一阶段则是从高中迈向本科要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泛读课程所承担的责任,就是给予全方位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接触包括英美国家、本国以及世界的信息和文化,让学生能在更大程度上“习得”语言,了解文化,进而了解世界,对事物有更大的敏感度和包容性,这既符合英语世界化的发展潮流,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习者对于将来就业的需要。

三、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依据和总体设计

(一)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现在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过分强调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也颇为常见,五年制高职入学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较差,教师更为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甚至除了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和句型等基础英语知识,听说课、泛读课等的教师也时常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分析句型语法。这与听说、泛读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质上背道而驰,完全背离了其所应当承担的角色。

由于五年制各高职校生源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各个学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教学无法像大学本科泛读教学那样,订立统一教学大纲,做统一要求,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各校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做”教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学要求,因此,五年制高职校泛读校本教材的开发显得十分迫切。

(二)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和总体设计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多被灌输“英语就靠背”这样的信条,久而久之,“背”就被一些学生曲解为“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讨厌一门课程的时候,在心理暗示下就会开始讨厌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源动力,这也是传统泛读课上学生学习气氛沉闷的原因之一。

设计编写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在选材上应紧扣时事热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慢慢消除对英语的厌恶感,能逐步融入英语学习中来。我们选取的话题涉及运动、艺术、历史、职场、旅游等多方面。根据话题的不同将其编入不同的单元,低年级的话题内容偏重人文知识素养的培养,如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而高年级的话题则选择旅游、职场、人生规划等方面,让学生扩展眼界,品味人生,了解世界,并能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每个单元在练习设计上也是匠心独运,围绕每个单元的话题,设计出创新性的练习,打破因应试教育带来的定势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就职场男女平等问题,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辩论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学活动并不就此结束,在课后活动和作业设计上,同样,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己主动阅读以获取所需信息。利用信息时代多媒体和网络的便利条件,要求学生就此问题进行延展阅读,利用网络手段获取更多有关于男女是否真正平等的案例,并在阅读后给出自己的评论。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但很好地创设了传统教师一直认为无法完成的课后语言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各自所遇不同问题和情境进行主动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话题材料的选择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以外,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校本教材也根据五年制高职的特性,在低年级阅读材料的词汇量输入安排上与初中衔接,做好过渡,要求学生在该阶段能大幅度增加词汇量,摸索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开发的五年制高职泛读校本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有意识的加入词汇练习和词汇巩固环节。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每个单元后提供给学生一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阅读,让学生能在学习完本单元之后,能将所学知识做适当迁移,从而达到进一步扩充词汇量的目的。在高年级时,由于教材的材料选择偏向于各国文化的融合,在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之后,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将来职场求职和谋生打下基础。高年级的词汇练习和巩固会相对低年级的少一些,而在课后补充阅读的材料尽可能选取原版文章,以求创设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从而在大量阅读中产生语感,习得语言。

五年制高职英语泛读校本教材按话题为单元,课堂阅读、练习、巩固,课后迁移、拓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较好的适应了高、低年级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谢琦,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泛读。

G710

A

1674-7747(2011)08-0029-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五年制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