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以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

2011-02-20 03:03管莉军王绍军
职教通讯 2011年8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室基地

管莉军,王绍军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0)

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以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

管莉军,王绍军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0)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高职院校纷纷尝试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通过分析物流行业特点并结合目前学院物流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情况,提出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在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此后,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关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基于专业发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也针对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成立了课题组,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探索建设模式,以便于指导学生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

一、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建设内涵

在《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文件中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个定义仅强调了校企合作,而未对“生产性实训”的本质特征做进一步说明。

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看,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1)将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和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室,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这种观点指导建设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更多体现在建设阶段,而在使用阶段,企业方则较少参与。(2)校内生产性实训应具有生产性和效益性两大功能,通过生产产品、技术研发、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这一观点强调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效益性。第二种观点指导建设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贯穿于建设与使用整个过程。两种观点的共同点:一是在校内建立真实的企业环境,二是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三是具有生产性特征。不同点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看,则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就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全面开发物流基地的生产功能,为师生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通过参与物流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输、连锁经营等过程,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一)校内企业型

校内企业型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内引进的现有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模式主要是依托入驻学校的企业,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用这种模式建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局限性较大,其原因在于入驻的企业很难符合物流专业实训要求。从目前情况看,一般入驻学校的企业主要有超市经营、餐饮和通信服务,这些企业主要是为学校师生服务并因此获取利润。而物流企业则是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所以物流企业往往在所服务的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附近、成规模的物流园区以及物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网点,很难将网点设置在校园内。

(二)来料加工型

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机械专业和电子类专业,而物流专业的实训无法生产出有形的产品,产生的仅是物流服务,因此,这一模式不适合物流专业。

(三)技术服务型

技术服务型是指在校内成立服务机构,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和技术等优势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对物流专业而言,即在校内建立物流研究所,依托校内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及师资等资源,承担着教学、科研、生产性实训、物流企业的咨询服务等多项任务。这一模式在本科院校较为常见,而高职院校由于受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少。

(四)校办企业型

校办企业型是指以学校为主体注册公司创办企业,以学院专业师资为依托,学院自主投资或社会融资,将其建成产学研一体,承担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学院创办物流公司,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物流公司运营走企业化管理道路。这种模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受学校政策的制约,同时,资金投入大,经营责任和经营风险也比较大。

(五)校企合作共建型

校企合作型是指行业或企业为支持高职教育,以赞助或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或者学校提供土地或厂房,企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和自主管理等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运作模式为校企合作,实行企业化管理。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已在探索采用这种模式,在校内建设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

三、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

2005年,为满足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仿真实训的需要,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三联商业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教学软件,建起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实训室配有服务器、微机、条形码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等设备,可同时供55人进行实训操作。该实训室可模拟配送中心各岗位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数据操作。由于整个作业过程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没有相应的物流设备支持,因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只能对现代物流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业务数据进行模拟,由于缺乏真实的操作环境,致使整个实训变得较为抽象。

(二)生产性教学商场

2008年,学院根据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教学需要建立教学商场,教学商场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按运营需求设置了收货员、检验员、理货员、收银员、安检员和信息员等岗位,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实训过程中实行学生分组顶岗、定期轮岗的管理方式。由于教学商场是真实的经营环境,学生不但可以直接参与商场经营,提高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配送中心实训基地

2010年,学院投资新建了配送中心实训基地,配置了较完善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笼车、2T手动液压叉车、半自动电动叉车、计算机辅助拣货系统以及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等。新建的配送中心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物流设备操作实训,以及在仿真的操作环境中模拟物流企业进行订单处理、进货入库、储位管理、分拣配货与配送方案设计等项目的实训,使得实训条件大大改善。

目前,在三个实训场所中,物流软件实训室是模拟实训室,配送中心实训基地虽然配有物流设备,但实训中也只是模拟操作,没有真实的企业背景和企业文化氛围,这样会产生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出现偏差的情况,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商场虽然为生产性实训中心,但与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相差较远,因此,在目前状况下还无法做到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此外,由于学校已迁到郊外,校外生产性实训面临交通难题,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已迫在眉睫。

四、建设生产性物流基地的途径

(一)整合现有实训资源,建成与物流企业实际操作过程相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已建的三个物流实训场所承担的实训项目相互独立,这样既不利于综合利用实训设施和设备,也不利于全面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系统观和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可考虑将三个实训场所进行有效整合,如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的信息操作能与配送中心实训基地的设备操作相结合,构建成一个真实的物流操作环境。此外,还可以将配送中心实训基地与教学商场相结合,构建一个配有仓库的商业企业,从而让学生在这种系统化的物流环境中按企业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实训,这种整合需要专任教师重新开发实训项目。这种模式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属于建设过程的初级阶段。

(二)与教学商场的部分供应商合作,将现有配送中心实训基地开发成生产性配送中心

新建成的配送中心实训基地按物流企业标准配置了物流作业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拣货系统、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可考虑将现有配送中心实训基地开发成生产性配送中心。

开发过程中需要与教学商场的供应商合作,比如有些供应商除了给学院教学商场供货外,还给学院附近的零售店或小型超市供货。供应商为减少送货频次,可将商品暂存在学院配送中心实训基地,学院配送中心再根据客户的要货需求进行配送。此时,学院配送中心即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应商提供配送服务,从而将单纯的配送中心实训基地转变为生产性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管理以学校为主,供应商为辅,采用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这种合作一方面可使供应商降低送货成本,另一方面在实训中,学生接受真实的工作任务,操作真实的物流设备,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可将配送中心实训基地和教学商场连成一体,形成集物流配送与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建设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学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需要追加投入,但经营效益不明显,而且供应商及客户开发难度大,配送运营中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比较大。

(三)与主营快递的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网点,满足学生的生产性实训需求

学院地处市郊,距离市区约二十五公里,目前,学院周边没有快递企业的办理网点,学生和周边村民收发快件十分不便。为此,可考虑与快递企业合作,要校内建办理网点,由学校提供场所,快递企业提供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网点管理由快递企业和学院共同参与,网点负责人由企业派驻,其他岗位人员则由在校学生顶岗实习承担。企业制订岗位职责和作业标准,学校制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过程中由企业人员和在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指导工作。

采用这种方式建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学院投入较少(提供50平米左右的房间即可),合作企业有较稳定的客户,同时,也方便了在校学生和周边村民。缺点是这种合作模式所建的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规模小,很难满足一个班学生同时顶岗实习。此外,由于在校内建立的是网点,主要办理快件的收发业务,因而,学生无法实习其他环节的物流作业。

(四)与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入校内,学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场地,并承担相应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由物流企业配置物流设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校企双方明确各自职责,物流企业建立管理机构,学校制定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实训基地由物流企业按“第三方物流”模式对外运营,学校物流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管理,为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培训计划,共同负责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工作。

采用这种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其实质是将企业移植到学校,建设标准高,资金投入大,但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这一模式的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成后,除了作为企业的运营中心和学生的实训中心外,还可以作为企业培训中心、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承接物流企业在职员工的短期培训和社会人员的物流从业资格考证,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管莉军,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王绍军,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物流。

G710

A

1674-7747(2011)08-0056-03

[责任编辑 李漪]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室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