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角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省思

2011-02-20 03:03倪伟国
职教通讯 2011年8期
关键词:公平竞赛大赛

倪伟国

(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

教育公平视角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省思

倪伟国

(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

当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技能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件盛事。但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一切以大赛为重,学生进校后就被“百里挑一”进了大赛集训队,整天在“专用”设备上训练,不惜牺牲参赛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不惜牺牲未参赛的绝大多数学生本应享受的教育资源,不惜牺牲职业教育本来的运行规律。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有必要对技能大赛进行了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育公平

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现状

如今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有一句话目前已经流行起来,叫“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大赛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教师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展示的不仅是选手的专业技能,更是将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多方面都展示给了裁判员,展示给了全社会。不可否认,大赛促进了技术的传播,促进了更大范围内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职业学校实践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组织技能大赛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目前,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赢得社会声誉,求得社会地位,被动地提出“一切为了大赛”的口号,使得学校的教学给大赛让路,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规律,影响了广大受教育者的利益,同样影响了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使得教育公平在职业学校出现了新的问题。通过对一些学校做法的调查和了解,笔者认为,教育公平视角下技能大赛的不和谐音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享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目前,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许多学校在大赛上可谓做足了文章,把技能大赛看作是奥林匹克大赛。首先,在参赛选手的选拔上,学生进校后近乎百里挑一进入参赛集训队,然后大多开始了封闭式的停课训练和比赛,中职的学生是二年级赛、三年级赛,高职的学生往往是二年级赛、三年级赛(代表中职组)、四年级赛、五年级还赛,成了真正的参赛选手。其次,在设备的使用上,参赛选手自然受到特殊照顾,往往都有“专用”的设备,许多学校都在大赛设备上加大了投入,添置了各种类型的机床,甚至四轴、五轴的加工中心,由于数控设备价格较高,往往几百万的投入只能基本应付参赛学生和老师的训练使用,甚至许多学校因训练而挤占了正常教学所用的设备,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程序。再次,在教师的配备上,一些学校还成立了大赛指导教师组,专门负责个别集训选手的训练,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另外,数控训练是消耗较大的训练项目,据了解,两个参赛学生的训练所消耗的材料费(仅刀具和材料)和一个相关班级进行技能考核训练所需要的总费用相当。在目前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大赛训练占用较大的资源无疑影响到了广大受教育者的利益。

(二)享用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集训选手享受的特殊“待遇”自然对一些学生、特别是家长有较大的吸引力,一些家长通过关系想办法将子女送进集训队,其实一些学校的做法也影响了集训学生接受教育的权益。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有很大的不同,培训更多的体现功利的性质,只管技能,放松素质教育,而教育更多体现人本的性质,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专业素养。目前,一些学校在学生进校后不久就将学生选进集训队,进行封闭式的技能培训,并把它作为经验加以介绍和推广,剥夺了这些学生接受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及其他素质养成教育的权利。

(三)竞赛本身的不公平

组织技能大赛是为了促进职业学校强化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教师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而目前技能大赛离“覆盖到每一位专业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长期以来“理论”教师远离实践,在技能上较“实训”教师略差,许多学校参赛教师多数为从企业引进或获奖学生留校,这些人多数在校只负责生产或带学生集训和教师自身竞赛,较少参与正常教学,较多接触实践训练,而目前大赛过于轻视理论或无理论的切入点显然对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大赛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抑制。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江苏省数控车大赛获一等奖的教师也多数是获奖留校的学生或从企业引进的人员,各地每次竞赛也常常是“老面孔”,教师的参赛面较低。当下一些大赛一般进行商业化运作,引进赞助商,使得竞赛商业气味浓厚,加之东道主的优势,各校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学校教师对大赛的公平、公正颇有微词,这些也影响了学校参与大赛的积极性。

二、教育公平视角下技能大赛的思考

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是为受教育者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该为了极个别人在技能大赛中的所谓成绩。只有正确对待技能大赛,完善大赛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绝大多数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才能让技能大赛真正成为职教发展的推进器。

(一)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每个学生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正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各职业学校在在专业的设置上有追求大而全的倾向,教育资源的配置重复而分散,使得有限的教育投入难以满足每一个专业对设备的需求,这种矛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些学校一切以技能大赛成绩为重,让参赛的选手享有“专用”的设备,使得这个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应不断地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并优化实验、实训环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技能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技能大赛的“潜在”选手。

(二)进一步完善大赛机制

普通教育的高考是人人参与的高考,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大赛只是极少数人参与的大赛,要做到“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就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大赛机制,逐步做到“人人想参赛、人人可参赛、人人必参赛”,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大赛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可以做好三个结合:首先,将技能大赛与学生学分结合起来,学校通过举办技能节、技能竞赛等形式,逐步将每一个学生纳入其中,扩大获奖面,对获得不同奖项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分奖励,提高学生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将技能大赛与技能证书考核结合起来,学校组织技能竞赛可以聘请相关技能鉴定部门观摩、指导,对在校级竞赛中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免试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的“待遇”;再次,将技能大赛与技能会考结合起来,以前,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学校文化课会考,对提高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技能会考或抽考,促进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建立了“技能大赛,重在大家参赛;逐级竞赛,重在校级比赛”的机制和理念,才能使技能大赛成为人人参与的比赛,也才能使技能大赛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改进现有的竞赛方案

目前的竞赛方案在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覆盖学生参赛面、促进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制定合理的竞赛标准,均衡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比例,提高专业理论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并逐步将技能大赛的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改变现在学生可以多次参加市级、省级竞赛的方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市级、省级竞赛中;多设一些团体竞赛项目,参赛队员的选择由学校自选一部分,主管部门随机抽取一部分,这样竞赛,也才能体现学校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此外,在技能竞赛的命题、信息的披露、成绩的评定等方面也应进一步规范。

倪伟国,男,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专业教育。

G 710

A

1674-7747(2011)08-0059-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公平竞赛大赛
插秧大赛
公平对抗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