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宽容与张力 迎接人民美术出版社60周年寄语《中国艺术》

2011-02-20 04:03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常汝吉
中国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人民美术出版社思潮当代艺术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 常汝吉

今年是人民美术出版社60周年华诞,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组建的第一家国家级专业美术出版机构,它对于新中国的文化贡献和艺术建树有目共睹。但也正是因为它代表国家艺术机构的形象,它也必须不断地守正出新、发展出新、敏锐出新。否则,不能及时适应和面对繁复多样的艺术现实,会将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向边际化、边缘化,逐渐失去多年树立起来的权威话语权。

毋庸讳言,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人民美术出版社更多地投身中国优秀民族的、优秀传统的主流文化形态和艺术语境。它更多地从事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建设和文化宣传工作,并致力于人民大众的文化普及。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艺术领域如同中国的经济建设日趋更具压力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人民美术出版社必须在艺术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性,在艺术出版上有更多的敏锐性和保护能力。在这一点上,《中国艺术》日渐凸显它的重要性。

《中国艺术》首先将刊物的艺术视野扩展到全球性的国际跨文化领域。它所描述的已经不仅仅是单向或双向的东西文化艺术的碰撞、互动和融合,而是通过大容量的鲜活艺术作品的展现,去探索作为自然或社会的人与国度、与自然、与地球和星际以及人自身的遭遇、思考,去发现多元的冲突与互补。这虽然是作为当代艺术的后现代思潮的典型特征,但是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蕴含着对中国当今艺术思潮的总体性把握。

同时,《中国艺术》对“不断挑战既有艺术形式以便更好地介入当代生活的艺术”尽量进行全景式的刊载,更关注年轻新锐的艺术家和作品,更关注大胆探索的、实验性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题材,更关注真正探身艺术实践和审慎思考的艺术守护者和耕耘者。它不是艺术领域成名大家的云集荟萃,却有着更大信息容量的尖锐性、思考性和鲜活性。

《中国艺术》在艺术出版上力主推陈出新,每期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恰恰表明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在出版理念上的重要变革。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从过去的事业单位转化为艺术出版企业,对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全方位介入,无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任务,也使人民美术出版社成为国内艺术家以及国际艺术界关心和重视的艺术出版和展示平台。

《中国艺术》作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延伸艺术产业形态的重要窗口,对当代艺术和艺术思潮的介绍是其重要的办刊宗旨。虽然纷杂的艺术繁荣与短浅的随波逐流共同构建成当今国内的艺术现实,《中国艺术》正努力披沙沥金,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不断深入研讨和思想碰撞,还原艺术的真谛和本原,拓展新的艺术时空,显示刊物的文化个性。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对《中国艺术》最大的期待。

祝愿《中国艺术》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第二个甲子中,对中国文化薪火相传,永葆鲜锐!

猜你喜欢
人民美术出版社思潮当代艺术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津门画派画家作品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初次在外过夜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