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英语教育之现状

2011-02-21 01:27宋国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外语

宋国霞

母语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英语教育之现状

宋国霞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都感到头疼,花费时间多又进步慢。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对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以及如何定位其与汉语的关系,有较深的体会和思索。

先了解一下两种反对与母语结合的英语教学法。

1)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强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外语教学,“用英语听,用英语说,用英语思考”,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盲目采纳直接教学法的结果是使学生邯郸学步,很难有效地学好英语。

2)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提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又摒弃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它的重要特征也是“通过外语学外语”(English Only Approach),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function)、使用语言的方法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

在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很多学校为了弥补英语环境缺乏的不足,一窝蜂地大力引进外教,即以英语为母语的任何外国人。这些人当中只有少部分是称职的(qualified),既对英语这一语言文化有较深的研究,也对汉语略通一二。但大部分没有受过正规训练(unqualified),别说汉语,就是对他们自己的语言也谈不上精通,只不过会说(英国)话罢了。一开始,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all English cl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好景不长,因为外教不能说汉语,学生也还没有掌握好英语,师生之间无法交流,不能沟通,这就出现教学的大忌。逐渐地,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摩擦,学生抱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掌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这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

其实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如果学生从生下来就用汉语,自然而然是用汉语思维的。他们的言语器官和思维器官已发展成型,他们的思维已和母语建立直接和牢固的联系。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不可避免要经过母语这一中转站,所以学习英语时抛却母语是很不科学的。直接法和交际法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可能有鉴于此,教育专家想方设法让中国的孩子尽量从小接触外语,人为制造一种双语环境,把学英语的年龄从初中的十三四岁提前到小学三年级的八九岁。于是,连母语都还没掌握好,用母语思维都还不成熟的三年级学生就开始接受完全“异类”的外语的干扰了。学生学汉语只不过两年,汉字识不了几个,甚至拼音a、o、e还没读准,就来学习a、b、c了,导致很多小学生拼音和字母相混,拼汉字都拼不出来。是否可以折中一下,将小学三年级英语安排为选修课,重点让学生听英语歌曲,看英语动画,接触一下即可。

总的来说,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法都是欧美人创立的,而他们的教学法是不可能顾及不同语系的汉语使用者的问题的。所以盲目照搬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不可取的。中国的语言学家及外语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创立自己的语言教学法。

再谈一下教材的设计。其实教材的设计是受流行的教学方法引导的。学以致用,这是无论学什么都应当遵循的原则。学是为了用,不是为学而学,用什么学什么,尽可能地边学边用,尽可能在用中学,避免学、用脱节,避免为某种理论系统所囿,学很多无用的东西。

现在的小学以至初中教材,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他们全权代表演绎了所有情景,虽然混了个脸熟,但总让学生觉得不真实,引不起学习兴趣。到了初中高年级及高中,虽然从模块设计上听说读写面面俱到,从内容上政治、经济、文学自然一应俱全,但总让人觉得不够精炼,太零碎,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处理。加上素质教育要求的减少课时与考试要求的高分之间的根本矛盾,造成教师、学生每天忙忙活活,一学期下来却掌握不了多少知识的局面。

这就证明现在的英语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改编。建议在编写新教材以前,对之前几种版本的教材研究一番,同时也要对国外的一两种教材作定量、定性的分析。首先分析教材的内容,其次分析教材的程度和分量,还要分析它依据的教学法理论,保证教材编写工作立足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另外不可忽视教材的趣味性,特别是低年级。为了加强教材的趣味性,还要注意教材的表现形式,题材、体裁、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课文不仅要富有教育意义,也要尽可能带有幽默感。课本的插图和装帧设计也应改进,要加强直观感、形象化,使教科书对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另外,任何文科类教学的内容总是渗透着思想、政治和道德因素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英语教材不仅要符合语言教学的需要,而且要内容健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再者,知识性强的教材一般说来是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但要注意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如果教材所包含的信息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语言难度也适中,这样的教材就会受到欢迎。这对于初中起点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十几岁的学生已具有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所学外语的语言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教学内容过于幼稚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这个阶段,要尽量使教材内容能赋予学生新的知识,并且有利于开展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当学生尝到运用语言的甜头,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考虑英语教学和教材中的任何问题,必须充分重视以汉语为母语、中学生在纯粹的母语环境中学习这些实际,否则将会使工作遭遇困难。而密切结合这些实际来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责任就落在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肩上。总之,加紧研究便捷有效的、合乎语言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方法,从而尽可能快地缩短学、用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快地达到学、用一致,这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外语教育专家以及教材编排者等应共同完成的迫切任务。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010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母语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