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混淆现象辨析

2011-02-21 14:26宋惠珍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法职业

宋惠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

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混淆现象辨析

宋惠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一方面受学科课程的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对项目课程理念的理解欠深入,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出现了将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混淆的现象。当对照分析、明确了它们的真正涵义后,以项目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对接项目课程,对项目课程的实施将会产生“1+1>2”的效果。

项目课程;项目教学;辨析;对接;1+1>2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一方面,受学科课程影响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对项目课程理念的理解欠深入,常常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对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理解和表述存在着混淆的现象。那么,这些混淆现象主要表现在哪里?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内涵各是什么呢?项目教学与项目课程有关系吗?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项目课程的实施呢?

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混淆现象

在职业教育日常教学和课程改革中,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存在混淆现象。这一方面表现在广大教师对学科课程“教学”主体观念的习惯,对“课程”意识的淡漠,即“课程体系”观念缺乏,误以为从科目课程着手的项目教学方法改革就是项目课程开发,造成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混淆;另一方面表现在项目课程开发中教学项目设计时产生的“项目”混淆现象。

(一)科目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混同于项目课程开发

在一些示范类高职院校中,各种有利因素使得项目课程的开发不乏职业教育课程专家的跟踪指导。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职业标准的职业教育,那些占高职数目比例90%左右的普通高职院校,也因为各种原因多是自己依据项目课程开发的技术指导材料在摸索中进行着课程改革。因为对项目课程理念、内涵的理解偏差,出现了不太合理的课程开发现象。

例如,《数控加工工艺》项目课程开发,是根据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需求和岗位能力分析,得到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刀具选用能力、简单夹具设计能力的目标。按照项目开发过程、课程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等),《数控加工工艺》课程选取典型零件类型,确定了七个典型工作任务: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选择切削刀具,确定工序定位与夹紧,编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编写数控车削工艺,编写数控铣削工艺,编写加工中心工艺。然后选择项目载体,进行模块教学内容设计。

这样的课程不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项目课程类别,是学科课程的项目教学设计。这样的项目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科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这样的课程开发,虽然也把相关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但没有项目课程体系。即使对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不少科目的项目课程开发,这些“项目课程”之间表现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也是零散的,甚至是没什么关联或者冲突的。

诸如这样对学科课程的科目进行的项目课程开发,是不合理的。只有对专业进行彻底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任务引领的、项目载体的项目课程开发,才能实质性地改观学科课程的弊端。

(二)项目课程的“项目”与项目教学的“项目”含糊不清

以某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一门《工艺现场技术》项目课程为例,按工艺实施流程分成六大模块:图纸分析过程,工艺分析过程,工艺方案制定过程,工装设计过程,生产组织过程,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处理过程。每一模块中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师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有相应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并以传动轴、主轴、箱体、异形件为项目载体,依据零件加工工艺流程来组织教学内容。但奇怪的是该课程接下来并没有以选定的项目载体来设计项目教学过程,而是分别以传动轴、主轴、箱体、异形件为项目类别再进行项目课程设计。可以看出,这里对项目教学与项目课程的混淆现象表现在对 “项目”的表述上不清楚。

《工艺现场技术》项目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所得课程体系中众多项目课程门类的一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再设计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如传动轴的制造,都是一个相对完整连贯的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如果把每块教学内容(如传动轴的制造)当做一门项目课程,再重新分割成模块教学内容,此时的教学内容就不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工艺实施流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算是工艺现场技术的完整工作过程)。也就是说,《工艺现场技术》项目课程的内容设置是以传动轴、主轴、箱体、异形体零件类型为项目载体的,那么每类零件载体的“项目”就是教学单元,也是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对这样的“项目”若再分割下去,就失去了工作任务完整性的意义,也失去了项目课程的意义 (项目课程就是让学生体验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以培养相应的工作能力)。何况,教学项目再怎么细分都是教学设计,不会是课程的变化。况且,不同的课程门类内容有着类似的培养目标时,这样的划分就该是同一门课程的并列教学过程。这里对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与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存在着理解与表述不清楚现象。

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内涵及辨析

下面将分别分析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一)项目课程的内涵

项目课程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一门课程而言的,二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作为具体的一门课程,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的——课程划分的依据是任务边界。同时,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参照点组织内容的课程模式——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理解项目课程的关键是理解 “项目”。“项目”一词的涵义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有必要继续从以下几方面澄清这一概念。

其一,项目是建立在企业工作任务相关的行业标准基础上,并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事实上,项目课程不仅可以应用于问题解决中,而且可以应用于任何执行意义上的任务中;项目课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一定要以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在职业教育中,企业的工作任务是确定的,并且往往建立了严格的行业标准,虽然个体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创造,但在很大程度上他必须接受这个工作的要求。

其二,项目完成的结果可以是制作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提供一项服务。如生产一辆汽车,设计一个服务项目等。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但是我们在开发项目课程时没有必要局限于此。项目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任何一项产品,比如一个零件的加工,只要它有利于教学,并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就可以看作为项目。当一个项目太大不利于教学时,也可以划分成小项目,某个或某些项目就是为了后续项目的完成提供一种服务。当然,有的项目本身的特点就是只提供一种服务,而不是产品。

作为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以项目课程模式开发出来的课程体系。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众多项目课程中的一门项目课程,是从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知识与技能分析得来的,是依附于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而不是在学科课程体系中改革科目课程得来的“伪项目课程”。目前的项目课程改革中,这种所谓的项目课程比较普遍,这样的课程也不是说就没有其优点,而是课程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教学内容与方法。项目课程不是对学科课程在教学层面的改造,否则只是教学方法改革。

(二)项目教学的内涵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或者说是将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企业相结合;将学习内容与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学生的角色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项目教学就是以企业的真实项目 (或模拟的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或社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项目的计划、实施、监控、总结与评价,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是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通过项目教学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项目教学的一切活动起源于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决定了项目教学的效果。项目的开发一般遵循四项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实践为中心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同时,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需要一定的课程支撑,即项目教学不是学校教学之外的活动,部分项目任务本身就是内置于某一课程之内的。

(三)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辨析

共同之处。首先,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共同处之一就在于“项目”的选择与设计。不管是项目课程的相关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载体选择与设计,还是项目教学的相关于课程内容的项目任务选择与设计,都需要考虑“项目”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需要逻辑序化等。只是在项目课程教材编写中,一旦确定了能覆盖该门课程的工作任务的项目后,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实施效果时,就不必重新进行“项目”的设计,必要时可以进行同类替换项目任务即可进行项目教学。其他课程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时,只要考虑相关于课程内容 (可以不用考虑什么工作任务)去选择或设计教学项目任务,进而进行项目教学的过程。其次,都采用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过程,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

不同之处。首先,项目课程是一种课程模式或一门课程;而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由前面的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内涵阐述可以看出,项目课程是一种突破学科课程的、以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与学科课程模式下只重视教学方法研究而轻视课程研究的观念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当然,课程的实施是需要教学过程来实施的。项目教学模式是不管学科课程模式或者项目课程模式 (或者其他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实施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其次,项目课程的项目设计的一个特征要求,就是得覆盖课程内容相关的工作任务,更多的是具有限定性;而项目教学的项目设计只要相关于课程的内容,并能够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更多的是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项目课程开发完成形成具体的课程之后,需要诸如项目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而项目教学(法)则是任何符合其本身操作条件的课程都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以项目教学对接项目课程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多元智力理论研究表明,职业院校的学生智力特点表现为形象思维突出。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为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做到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中直接感知、构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体系。这种依靠“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经验、辅助以教师的咨询和指导的教学特点,其实相应了德国职业教育采用的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色。

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标准,就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说,出现了诸多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传递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而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符合 “行动导向”的最高级形式。

项目课程是按照专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表征方式来为学生提供的,让学生在完成相关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情景活动中构建这些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其教学实施中,可以选择能达到课程目标的任何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事实上,各采用项目课程模式的职业院校,其教学实施的教学法也是自由灵活的。但是,就项目课程开发形成的特点而言,采用符合“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点的项目教学法来对接项目课程的实施,是水到渠成、锦上添花的结果。项目教学的原理符合项目课程的宗旨,比其他的教学法更能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达到效果最优化。也就是说,当采用项目教学法时,项目任务只要采用项目课程的体现工作任务的载体“项目”,就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优势,来实现项目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项目教学法是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更合适选择,即能产生“1+1>2”的效果。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3]杨文明,等.高职项目教学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上海信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高建国.基于工作任务的数控加工工艺项目课程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G710

A

1672-5727(2011)11-0014-02

宋惠珍(1974—),女,陕西商州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08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法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