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2011-02-21 14:47米晶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副反应阿米抗抑郁

米晶晶

抑郁症是精神常见疾病,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因疗效理想,服用方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副反应大,常令临床难以解决而影响应用范围。氟伏沙明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一代抗抑郁药,通过阻滞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治疗抑郁症,但对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摄取几乎无作用,所以副反应少,为评价氟伏沙明对抑郁症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用氟伏沙明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并与阿米替林作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5月—2010年1月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病人,年龄18岁~60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入组前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评分>24分。排除标准:曾系统服用氟伏沙明或阿米替林无效者或既住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有严重自杀行为者,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近3个月内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者,妊娠、哺乳或拟怀孕者。共收集符合以上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将75例病人随机分为氟伏沙明组和阿米替林组。氟伏沙明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岁~60岁(37.4岁±10.8岁);HAMD总分(35.8±7.6)分。阿米替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0岁~59岁(37.4岁±10.8岁);HAMD总分(33.6±8.3)分。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方法 氟伏沙明组予氟伏沙明,从100 mg/d开始逐渐加量,2周内加至100 mg/d~300 mg/d,阿米替林从75 mg/d逐渐加量,2周内加至75 mg/d~225 mg/d,疗程均为8周,给药途径为每日两次,早晚各1次。治疗前1周停服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停药期间用安慰剂清洗1周。合并用药:治疗过程不合并其他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或其他物理治疗。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睡眠。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用 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末进行疗效评定和副反应评定,并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50%;好转:HAMD减分率≥25%;无效:HAMD减分率<25%。因治疗过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或实验室有明显异常而终止治疗为脱落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总评价 氟伏沙明组痊愈30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阿米替林组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分析 根据TESS量表分析,氟伏沙明组出现不良反应 9例(22.5%),阿米替林组为18例(5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阿米替林组副反应明显。氟伏沙明组出现恶心 3例,嗜睡1例,口干 3例,视力模糊1例,便秘1例(2.5%),大部分症状轻微,无特殊处理;阿米替林组出现嗜睡9例,恶心9例,口干 11例,视力模糊 5例,便秘 10例,心动过速9例,心电图改变6例。

3 讨 论

传统抗物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虽能阻止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入,增加突触部位含量,但由于该药特异性不高,对毒蕈碱受体和X1肾上腺素能受体都有作用,结果副反应的范围较大。氟伏沙明通过选择性阻滞5-TH再摄取起抗抑郁作用,对多巴胺及NE的摄取作用不明显,其对组胺和肾上腺素受体抑制作用在微摩尔范围,因此不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2]。此外,它没有影响5-TH,NE和多巴胺摄取的活性代谢产物,因此特异性高,副反应也相对较少。

曾有报道,氟伏沙明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3]。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观察,发现氟伏沙明组总有效率为95.0%,说明氟伏沙对治疗抑郁症有效,与报道一致。研究还显示,与阿米替林组比较,疗效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氟伏沙明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氟伏沙明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状沙明副反应为恶心、嗜睡、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大多数症状较轻,病人容易耐受,无需特殊处理,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氟伏沙明组未见有心血管副反应,说明氟伏沙明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更高。

本研究表明,氟伏沙明对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疗效,而且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可靠,治疗抑郁症满意。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2.

[3] 周青.氟伏草胺或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25(2):126-127.

猜你喜欢
副反应阿米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阿米想长大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饲养员手记
是这样吗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