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

2011-03-06 09:45尹琛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患侧上肢患肢

尹琛瑛

河南通许县人民医院 通许 45227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切除的范围比较大,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淋巴水肿,轻者随侧支循环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使患肢活动受限。因此,乳腺癌术后改善患肢的活动功能障碍和防治淋巴水肿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2]。我院2009-01~2010-12收治36例乳腺癌患者,现将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恢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36例,其中左侧27例,右侧9例,年龄30~70岁,均为女性。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6例,高中8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且乳腺癌的治疗结果使患者面临两种丧失:一是部分躯体丧失,二是女性特征的丧失。外形的改变和第二性特征的丧失使得病人难以接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担心失去乳房后女性魅力降低或消失,失去对配偶的吸引力,严重影响自信心和感情生活,对疼痛、死亡、形体残缺等无比恐惧、担心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对治疗的耐受与配合,甚至有自杀倾向。

1.2.2 心理支持:护士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对护士从熟悉到产生依赖,通过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及疾病和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采用典型成功实例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心。

1.2.3 家庭支持:患病后亲人是患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特别是需要丈夫的支持与理解。动员家属积极参与整个治疗与护理过程,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及疾病发展动态,协助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措施。

1.2.4 社会支持:朋友和同事支持;病友团体;社工支持;良好的社会公益和医疗保障可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淡化疾病压力,进而打破精神负担,促进病人康复,出院后仍需康复锻炼[3]。

1.2.5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护士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是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方法、方式及效果观察。要求责任护士能熟练讲解乳腺癌术功能锻炼的目的与意义,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功能锻炼的时间、方法、有关注意事项。

1.2.6 康复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上肢功能锻炼的因素:①患者精神紧张、恐惧。有的患者认为术后活动会引起切口出血,影响愈合。②有的患者因患侧乳房全切后切口张力增高,腋窝引流管牵拉等刺激,切口疼痛使其不敢活动。针对上述因素,护士应做到: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创面引流。②保护患肢。卧床时,应给患侧肩部和上肢垫以软枕,以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并严禁在患侧上肢测血压及输液。③创口引流的观察及护理:讲解引流的目的及意义。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按负压吸引器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预防感染:伤口及时给与换药,每日更换负压引流器,并给与抗炎治疗。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锻炼的时间和方法:①术后1~2 d,伸指、握拳、屈腕。②术后的3~4 d,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③术后5~8 d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同侧肩部及耳部的动作。④术后9~13 d已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可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⑤术后14 d,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从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到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活动肩关节、胸背部及上臂肌肉,还可做毛巾操。用长毛巾置于背部,双手握住两端反复上拉下滑,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①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②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以上锻炼要求锻炼1~3次/d,30 min/次。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1.2.7 强化督导机制:术后功能锻炼以患者自主锻炼为主,责任护士检查2~3次/周,每次全程观看患者的练习步骤。对文化程度低、锻炼依从性差的患者,平时与家属共同督促,使其能坚持规范锻炼。

2 结果

与2009-01~2010-12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对比,比较2组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功能锻炼效果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担心牵拉伤口而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或者锻炼不到位,最终导致瘢痕挛缩而影响患肢功能。乳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手术后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流出;有利于术后上肢水肿的消退;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及上肢严重水肿等并发症的;减少了瘢痕挛缩的发生;提高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也可以增加护患沟通,增进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并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的患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对预防术后患肢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7.

[2]王娟莉.乳癌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J].基础医学论坛,2008,12(9):272.

[3]王金珂.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5):129 -130.

(收稿 2011-05-07)

猜你喜欢
患侧上肢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更 正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