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同此凉热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忧思

2011-03-06 03:44Article
河南电力 2011年1期
关键词:坎昆气候大会

文 Article_王 俊

坐落于墨西哥东北海滨的坎昆是个小岛,阳光明媚,沙滩银白,四季风景如画。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谛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现、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在人类折腾了地球数千年后,地球终于开始折腾人类,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召开的。

暗战:争夺碳排放话语权

气候变化作为国际政治的焦点议题之一,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技术问题或道德问题,而是各国的战略性博弈问题,其实质是争夺碳排放话语权。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减排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因此,掌握了碳排放话语权,就能增强本国的“软权力”,使本国利益最大化。

2009年12月,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被喻为“人类最后的救赎”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因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同哥本哈根大会一样,坎昆大会头顶的阴霾从来就没散过,同床异梦的各方政治力量围绕减排一直角力不止。

坎昆大会在开幕伊始便挨了日本当头一棒。与会的日本高官在第一天就强硬表态:“日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第二期(从2013年开始)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是由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各发达国家均已签署了该条约,并制定了第一期(2008年~2012年)减排目标,唯独美国在2001年时退出了该条约。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5%左右,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5%以上。对减排消极的美国,成为哥本哈根大会与坎昆大会最大的绊脚石。日本敢在坎昆大会上“退步”,难说不是得到美国授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则与美日共进退,形成“伞形集团”,对减排态度保守。

一向热衷于扮演“国际气候谈判领导者”、重视“软权力”的欧盟,是推动国际气候问题前行的最重要力量,但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坎昆大会上的欧盟嗓门儿不够响亮。在有关减排的资金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欧盟尤其缺乏诚意。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表现团结,一致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减排责任。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新兴经济体需要优先解决的任务,在一定时间内碳排放增加是其应有的合法权利。发达国家无视自己才是造成气候变暖的祸首,不肯公平、公正地履行减排义务,中印等国自然不会答应。

“虽然让人听了伤心,但不得不说,坎昆大会未收实效。”一位联合国环境署的官员无奈地表示,“就我个人来讲,我只能把期望快递到德班去。”

其实,无论哪次气候大会,利益集团之间的暗战都无法避免,将在2011年年末举行的南非德班大会也跳不出这个圈儿。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达成能切实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考验着全球政要们的智慧与决心。

中国:靶子还是榜样

在历次气候会议上,中国都处境尴尬。作为经济总量庞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碳排放量在2006年达到了60.17亿吨,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1990年开始算起,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球新增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即使经济增长率降低3个百分点,2030年的中国碳排放量也可能超过120亿吨。

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了发达国家攻击的靶子,发达国家企图强行为中国制定减排目标。中国当然不从,正如中国政府的一位外交官员所说,“没有一个国家乐意被人按着脑袋干环保”。但是,发达国家通过贸易保护、道义指责和政治施压,仍令中国政府极为被动。

对于减排,中国的官方表态是:“中国将会本着对全人类、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会尽最大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能耗降低、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这样一个综合性目标。”

事实上,中国为减排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政府一面淘汰落后产能,一面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LED照明、光伏发电等产业的发展。有时为完成减排目标,地方政府甚至动用了不恰当的行政手段。“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10%左右,相当于减排了15亿吨二氧化碳。这些成就让中国在坎昆大会上说话相当有底气。

步入2011年,“十二五”已经开始,中国必须在减排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既是出于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需要,又是大势之所趋。

没有理由不“忧天”

哥本哈根大会与坎昆大会接连未获成功,让全球有识之士忧虑日重。杞人忧天是个笑话,今人“忧天”却是理所当然。

当前,全世界每天有10亿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有5000人死于饮用水污染;大片雨林被毁,每年有1300万公顷森林消失;物种死亡的速度超过其自然繁殖的1000倍;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和1/3的两栖动物面临灭绝;3/4的渔场已经枯竭、废弃或正面临减产的危险;气候变暖影响粮食生产,到2050年或有2亿人会沦为食不果腹的难民。

2009年,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海底内阁会议:11名内阁部长穿上潜水服,背起氧气瓶,坐在水下提前摆好的会议桌上,任由旁边的鱼群游弋,部长们只能用手势交流。由于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即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次水下会议是马尔代夫人向世界发出的无声抗议。

比马尔代夫还着急的,是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据科学家预测,它将成为世界首个被海水吞噬的国家。像图瓦卢这样即将变成水底“幽灵”的国家和岛屿,还有斐济、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等等。

一些沿海国家也难逃厄运。孟加拉国政府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称,该国有越来越多的“气候难民”从沿海低洼地区向内陆大城市移民;在过去的100年里,埃及尼罗河沿岸地区的水位已经上升了20厘米,世界银行称,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约有12.5%的耕地将被海水彻底淹没,也许十多年后,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就会从地图上消失。

内陆国家同样遭遇池鱼之殃。在中国,长江源头的冰川正逐年消融;在非洲,“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的洁白雪顶可能会在10年内向世人告别。气候变化还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现象出现:穷人排放的碳最少,责任就应该最小,富人排放的碳最多,责任也就最大,但现实反而是,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都由穷人承担了。

气候大会不是拯救地球的灵丹妙药,当各国在大会上打嘴仗时,你我不必冷眼旁观,大可从身边做起,为减排尽一份微薄之力。少乘几次电梯,多骑几回自行车,手洗衣服,尽量不制造垃圾,此皆你我力所能及。气候灾难不会只青睐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寰球同此凉热,没有谁能够例外。

猜你喜欢
坎昆气候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墨西哥智慧城坎昆
声讨大会
沉默而惊人的水下世界——探访坎昆水下雕塑博物馆
大会选举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第39届ISO大会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