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风土韵何处寻

2011-03-06 03:44ArticlePictures寇宝刚
河南电力 2011年1期
关键词:风土巴人吊脚楼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寇宝刚

1.土司城z

巴人或巴国在历史上突然消失了。巴人的后裔潜居在清江流域,他们是土家族的先祖。

随着一个族类的灭绝,一起淹没的是那个时代的全部生活和历史。然而,我们相信文化具有的穿透力,曾经的存在,会对后世产生无形的影响。

被层层大山包裹着的恩施,是巴人和土家族的栖息之地。在很久的时间里,这里充满了神秘,完全是以神话的形态搁置在云遮雾罩的典籍里。《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在今天,蛇能吞象只是比喻,记载却是确凿的。《山海经·大荒南经》又说那里:“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歌舞之鸟,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爱处,百谷所聚。”完全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乐土。土家族自称白虎后裔,有白虎神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说:“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有了这些,就足以支撑对巴风土韵的想象了。

要去恩施的时候,还不知道它究竟在什么位置。“百度”一下,看见它藏在湘渝鄂交界的大山里。在中国,不知道有几个地级市还不通火车,估计不多,恩施是一个。它紧邻神农架,传说那儿有野人。

从郑州先到宜昌,火车跑了12个小时。宜昌去恩施只有360公里,过去汽车要走10多个小时,高速路修通后,节省了一半时间。坐上汽车,已是黄昏时分,上了高速公路,四面的山早早就挡住了太阳,天暗得格外快。路两边一片黢黑,山洞连着山洞,两公里长以上的洞,已记不清钻了几个。

恩施一下车,车站外的路叫航空大道,路两边的景致和其他城市没有任何区别。时时看见树影间悬挂着橙黄硕大的柚子,提醒着这里是古时的巴地。空中有潮气,混杂淡淡的鱼腥。这是对恩施最强的记忆。夜餐时,有种像茅草根样的凉拌菜,看上很清爽,不知深浅地叨一筷头。顿时,满嘴都是鱼腥味,比一般的鱼腥还要浓到10倍。这里的人喜食鱼腥草,是很多人不舍的美味,立时感到了恩施的别样风情。

翻越过千山万水,心头里摇荡的是对巴风土韵的窥探欲望。

清江穿城而过,恩施城被截然分成两份,老城在江的右边。凤凰山横亘城中,把新城劈为东西两片。清江依山而走,老城建在江与山之间的山坡上,不过半平方公里大小。一条江划开了两个世界,好像处在不同的时空里。

老城一片凌乱,狭窄的街道不见青石板,都是水泥路面。一条长而曲的主街,歪歪斜斜地蜿蜒到山顶。街两边只偶尔有几所木结构的老房子,有的在青瓦上覆盖着石棉瓦,衰颓倾倒的样子。门面房一家连一家的店铺里经营的大多是廉价的服装。过一十字路口,路又陡许多,人也稀落,周围安静起来。路口的道沿,一溜竹筐整齐地排列在地上,筐里是些白菜、胡萝卜、小葱、芫荽和青菜,在灰暗的街面上,这些红的、白的、绿的蔬菜,耀眼鲜亮。不少筐里有鱼腥草,看上白嫩生脆,会联想到一种甜的味道。其实不是,后来又强忍尝了几次,还是被腥得头发晕。

街的尽头是城门,一个石头垒砌的门洞,在周围民房的挤压下,孤然地矗立,是明朝的遗物。这是城的西门,门洞内铺的是石板,亮出幽光。据说,不远处是南门,没有看到。这是在恩施能看到的与生命相伴的全部古老,它和《山海经》的记载有太远的距离。这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刨不到根的那种老。

城门旁边还有别的路,很少见有人在城门里过往,只遇到了两位。一位妇人,背一背篓,背篓里一女婴,趴在背篓的边沿顾盼着背篓外边的世界,妇人头缠青布头巾,步履匆匆。想那背篓里的女婴,有着比怀抱里的婴孩更宽广的童年。又见一老汉,头缠白色头巾,嘴衔竹根制成的烟嘴,烟嘴上是手工卷制的纸烟。老人轻步闲闲,烟雾缕缕,敛目低眉,像是关闭了外面的世界。

巴风土韵已经成为历史,博物馆里或许留存有蛛丝遗痕。费半天时间去了趟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商周时期的青铜虎纽錞于,一件战时的乐器。这件器物验证了两件事,一是土家族有敬虎传统,以虎为图腾;二是土家族先民历经征伐,英勇善战。女儿会、摆手舞、龙船调、土家织锦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展示。这些都几乎远离了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只剩下了舞台表演的意义。

在恩施,土家族占半数以上,汉族和苗族一样反而是少数民族。可是,恩施的繁华街道上,分不出谁是什么族,衣着打扮都一样。只有到山的深处,才偶尔有吊脚楼,躲闪在楼宇间,透出久远的气息。吊脚楼的风情,演绎了人们对边地民族的想象,在今天,只能在沈从文作品里满足打探的欲望。恩施很快要通火车了,人流的涌入,会催生更多的民俗,可是,又有谁愿意专程来看一场舞台的表演。

2.景区门口人神一体的雕像

3.舞台上的土家歌舞

4.吊脚楼

离开恩施的时候,还是在夜里。车上睡了一夜,天亮到汉口。茫茫黑夜里来,又在茫茫黑夜里去,除了吊脚楼的模糊印象,不知道哪里还能寻觅巴风土韵的踪影。

猜你喜欢
风土巴人吊脚楼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英勇善战的巴人
风土和历史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论《风土什志》中李劼人的饮食文化书写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英勇善战的巴人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