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脯胰岛素25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011-03-06 08:46张宏颖张广颖杨志霞
河北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胰岛低血糖空腹

张宏颖 张广颖 杨志霞

2型糖尿病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此时口服药物难以很好的控制高血糖,必须予以胰岛素治疗[1]。赖脯胰岛素25是一种新型的人胰岛素衍生物,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我们应用赖脯胰岛素25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至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4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12)岁,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入组患者均无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无感染、外伤等应激情况。无胰腺炎,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已妊娠及准备妊娠女性不入选。2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上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停用口服降糖药,根据患者入院情况计算胰岛素用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赖脯胰岛素25(优泌乐25,美国礼来公司生产),对照组予预混人胰岛素30R(优泌林30R,美国礼来公司生产),2组患者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使用剂量。赖脯胰岛素25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餐前0.5 h皮下注射。2组起始剂量为0.1 U·kg-1·d-1。经过2周时间调整血糖达标后进入稳定期,时间共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2组患者均采用美国雅培型血糖仪,每天监测七点血糖谱(三餐前、后2 h、22∶00)和治疗前、后3个月的HbA1C(采用拜耳 DCA2000测定)。空腹血糖 4.4~6.5 mmol/L,餐后2 h血糖7.0~9.0 mmol/L为达标标准。2组均分为剂量调整组及稳定期。若血糖<3.9 mmol/L或患者有明显低血糖症状则考虑为低血糖事件。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用量比较 见表1。

2.2 低血糖事件比较 整个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发生低血糖8次(40%),无夜间严重低血糖及伴有意识障碍的低血糖发生,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6次(80%),有3例各发生1次严重低血糖事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比较 治疗后早、晚餐后2 h血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比较n=20,±s

表1 2组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比较n=20,±s

注:与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F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HbA1c(%)治疗前 治疗后胰岛素用量(U/d)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1±3* 6.2±1.2 11.4±3.2*6.8±1.2 - 35±9对照组 13±4* 6.8±2.1 11.8±1.2*6.7±0.9 - 39±7

表2 2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比较n=20,mmol/L,±s

表2 2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比较n=20,mmol/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早中晚治疗后早中晚治疗组 17±4 16±3 16±5 9±4* 10±4 9±3*对照组17±4 16±3 17±4 12±3 11±4 12±3

3 讨论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仅存50%,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一种双胍类或一种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6年后,β细胞功能仅存1/4[2],此时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3],才能达到血糖良好的控制目标。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而且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较常用的方案为1 d注射2次胰岛素,即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赖脯胰岛素25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预混制剂,25%赖脯胰岛素(快速起效成分)和75%(中效成分)组成的混合物[4-6],赖脯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以单体形式存在,吸收快速,因此可以在餐前或餐后立即给予胰岛素注射[6,7],而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混悬液(NPL)的中效特点,用于维持全天的基础胰岛素水平。皮下注射后15 min起效,作用最强时间为1.5~3 h,作用持续时间达到6~24 h。可以良好的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从而使全天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预混人胰岛素30R含有30%中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皮下注射半小时之内起效,约2~8 h达到血最大浓度,作用持续时间达到14~24 h。因此不能模拟人胰岛素生理样分泌,使餐后血糖不能满意控制,而且容易出现下餐前低血糖。所以赖脯胰岛素25与预混人胰岛素30R相比,更接近生理学反应,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8]。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研究提示,HbA1c越接近靶目标,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越大[9]。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这种担心不仅包括医生,也包括患者。尤其患者出现低血糖后,精神上会有很大负担。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赖脯胰岛素25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尤其是早晚餐后血糖,并且无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注射时间非常灵活,进餐即打针,不需要等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并且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1 Stratton IM,Adler AI,Neil HA,et al.Assce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UKPDS35):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BMJ,2000,321:405-412.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16: overview of 6 years rhe 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ed.JAMA,2000,283:16957.

3 Lebovitz HE.Insulin sectetagogues:old and new.Diabetes,1999,12:139-153.

4 Atiderson JH,Brunelle RL,Keohane P,et al.Mealtome treatment with insulin analog improves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and hypoglyccmia in patients with non-insrlin-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s,Arch Int Med 1997,157:1249-1255.

5 Janssen MM,Casteleijin S,Deville J,et al.Nighttime insulin Kinetics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betes patients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n intermediate-acting lispro preparation.Diabetes Care,1997,20:1870-1873.

6 De Flippis MR,Bakaysa DL,Bell MA,et al.Preparation and sharacterizeation of a cocrystslline suspendsion of[LysB28PreB29]-human insulin analogue.J Pharm Sci,1998,87:170-176.

7 Herz M,Sun B,Milicevic Z,et al.comparative efficacy of preprangial or posprandial Humalog Mix 75/25 versus glyburide in patients 60 to 80 years of age with type 2 dibetes mellitusss.Clin Ther,2002,24:73-76.

8 Koivsto VA,Tuominen JA,Ebeling P.Lispro Mix 25 insulin as premeal therapy in type 2 dibetes patients.Dibetes Care,1999,22:459-462.

9 Chase HP,Lockspeiser T,Peery B,et al.The impout of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and human log insulin on glycohemoglobin levels and severe hypoglycemia in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1,24:430-434.

猜你喜欢
胰岛低血糖空腹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空腹喝水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