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2011-03-07 05:55刘坤杰金明磊孙艳红赵晓玲
河北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奥扎氯化钠糖尿病足

刘坤杰 金明磊 孙艳红 赵晓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的、慢性的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由于周围神经营养障碍性病变、动脉闭塞性病变以及容易合并骨和软组织感染等一系列病变引起的[1]。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5%[2]。因治疗困难,严重影响了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科2006年2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2例,本文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旨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龄62~86岁。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诊断糖尿病时间)7~24年,糖尿病足发生时间5 d~4年,糖尿病足按 Wagner分级法分级[3],32例中,1级18例,2级7例,3级4例,4级3例。诱发因素中,烫伤6例,外伤5例,剪趾甲损伤4例,水泡破裂3例,其余诱因不明确。

入院时空腹血糖9.8~22.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15.9%。32例患者中,行创面分泌物培养24例,培养阳性18例,阳性率75%。其中混合感染(同时感染2种及以上细菌)11例。单种细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绿脓假单胞菌1例。混合感染细菌复杂,分别检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2%和48%。32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专人负责),全部患者均存在双下肢动脉硬化,其中合并有多发斑块形成28例,存在节段性狭窄及不完全闭塞8例,同时存在静脉血栓3例,其中行下肢血管造影2例,1例存在多发性动脉狭窄,1例有股动脉闭塞。12例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并发症中并发有周围神经病变25例,视网膜病变27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病26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8例,脑梗死8例。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停止原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于6.0~7.8 mmol/L,餐后血糖控制于8.0~10.0 mmol/L。同时予全身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择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选药,在不知致病菌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广谱抗生素,严重感染者需采用两联抗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处理方法如下:属于1级的浅表溃疡,未合并感染,可用0.9%氯化钠溶液加入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持续湿敷创面。属于2级的溃疡,创面分泌物多者,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较干净者,直接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然后予0.9%氯化钠溶液加入常规重组人胰岛素及抗生素(可根据药敏选择)持续湿敷创面,每天清洗创面1~2次,对于溃疡在3~4级的患者,先用高渗盐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次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同时局部给予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但避免创面过深过大,然后再用常规重组人胰岛素及抗生素加入0.9%氯化钠溶液持续湿敷创面,每天换药1~2次,当溃疡面分泌物减少,即停止浸泡,减少换药次数,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或肉芽组织生长旺盛时,每隔2 d换药1次,以利新肉芽生成。

2组局部换药的同时并予控制血压、调脂、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支持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59)100 m l(80 mg)静脉滴注,2次/d,3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8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3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4](1)治愈:溃疡或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者;(2)有效:溃疡或坏疽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疽、坏死组织大部分脱落或部分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3)无效:溃疡或坏疽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局部无显著变化或恶化者。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12例(75.00%),有效3例(18.75%),无效1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 4例(25.00%),有效 10例(62.50%),无效 2例(12.50%),总有效率8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12.64,P <0.01)。

2.2 2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用药后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见表1。

表1 2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n=16,V·m-1·s-1,±s

表1 2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n=16,V·m-1·s-1,±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治疗前 0.49±0.13治疗后 0.61±0.16*对照组治疗前 0.50±0.16治疗后0.47±0.10

2.3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胃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按发病时间可分为老年期起病的糖尿病和青壮年起病而延续至老年期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变往往累及全身,包括心血管、脑、肾、神经、视网膜、皮肤及足等。而其中以糖尿病足不易早期重视,且常导致严重后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下部位因血管和神经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感觉障碍所致的溃疡,坏疽或感染,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糖尿病足具有很强的致残性,主要是下肢远端缺少血液供应,足部长期缺血、缺氧,组织坏死合并感染[3],严重威胁患肢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故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必须作好糖尿病足的防治工作。

本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均明显增高,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说明严重的糖代谢紊乱可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引起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而神经功能损伤后,感知能力下降,足部受外力损伤时无自我保护能力,且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导致溃疡形成并发展。加之高血糖状态下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加重溃疡感染。因此首先需严格控制血糖,改善严重的糖代谢紊乱,以减少血管及神经损伤,增强抵御病菌的能力。另血脂异常及高血压也会促进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加重血管病变,需相应给予控制。本组的1~3级患者治疗效果较好,4级以上效果差,说明早期防治糖尿病足很重要,可降低截肢率。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为高效、选择性血栓酶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栓烷A2的产生和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而改善两者间的平衡失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以往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通过上述作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使凝血过程受到有效的抑制,使已形成的血栓靠血液平衡关系的破坏而被自行溶解,最终达到治疗脑血栓之功效[5]。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发病机制在于:(1)激素异常;(2)血脂异常;(3)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4)血小板功能异常;(5)高血糖导致的多元醇通路激活和非酶促糖基化反应;(6)动脉壁内结缔组织堆积[6]。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正是通过有效地抗阻血栓素合成酶D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促进前列环素8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组织微循环和能量代谢,达到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抗感染及局部换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疗效明显,提高了溃疡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商国珍.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河北医药,2009,31:2174-2175.

2 虞慎也,姜大春,严炜,等.2糖尿病足的诊治进展.西南军医,2007,9:102-104.

3 谷涌泉,张建,俞恒锡,等.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糖尿病足46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87-489.

4 New JP,McDowell E,Burns E,et al.Problem of amputations in patients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Diabetic Med,1998,15:760.

5 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5,546.

6 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主编.糖尿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16.

猜你喜欢
奥扎氯化钠糖尿病足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脑血栓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