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釉彩”的创作

2011-03-11 14:17胡景文
中国陶瓷工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釉彩刻瓷色釉

胡景文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影釉彩”的提法,源于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在刻划花之上施以清白釉的“影青”瓷器的称谓。同样在进行刻划基础上吹施更为复杂的多种色釉,通过各种色釉在高温中的流动性、发色效果和色釉相互渗透后的发色变化和膨胀系数不同,并加以适当的瓷绘,从而达到特殊的陶瓷艺术效果,这就是“影釉彩”。影釉彩属于高温色釉领域的一次烧成的釉下彩,强调的是高温色釉与刻瓷、瓷绘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在色彩渐变和肌理效果上有了新的尝试,是基于传统精髓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陶瓷艺术形式。

影釉彩的一般创作顺序是:瓷画→刻瓷→吹釉→瓷绘。影釉彩的技术难点正是“影”“釉”“彩”三字,即刻瓷、吹釉和瓷绘。刻瓷的走向、深浅、宽窄以及边缘的倾斜角度,一方面要符合画面布局和主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符合形成色彩的渐变效果和肌理效果的技术要求,在这方面,刻瓷起着重要作用;吹釉技术在影釉彩中处于核心位置,我在创作实践中采取不同时间吹施、单色釉多次吹施、多色釉叠加吹施等手段,使作品在光影感和纵深感方面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瓷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还能做到局部更为细腻的主题描绘,也是构成最终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即便如此,影釉彩作品常常还要依靠1320℃的还原焰窑变完成。一件影釉彩好的作品的创作难度确实比较大。

依照现有史料分析,大家知道高温颜色釉装饰在景德镇陶瓷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烧制的影青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历史高峰,是陶瓷中的一代名品,白里透青,有“冰肌玉骨”之赞誉。

影青釉是一种透明度很高的釉质,坯上稍有痕迹,在施釉烧成后都会在釉中显露出来。因此,当时的坯体加工非常精细,坯胎细薄,材质洁白,精细的材质与坯胎上雕刻的精致花纹珠联壁合,相映生辉。

影青釉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剔花为主要技法。

刻花:用刀具在坯胎上雕刻出花纹,其特点是线条深而宽,多用半刀泥技法,花纹显示出深浅不同的凹凸面。

划花:用竹签等工具在坯上划出花纹线条,特点是线条流畅,纹饰简练,线条比刻花稍浅。

印花:用刻上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坯体上按印出花纹,或用刻好纹样的模具制坯,直接在坯胎上留下花纹。

剔花:在已画好纹饰的坯胎上,把花纹以外的部份用刀剔除,使花纹凸起,有浮雕质感。

在烧成过程中,影青釉的高温流动性好,能融化于坯胎花纹的凹外。在陷进坯体的花纹中,釉层较厚,发色较深,而在平面上则釉层较薄,发色较淡。色泽上的浓淡对比,使刻划出的花纹有明显的立体感,与挺拔秀丽的器型、素雅的釉色结合成和谐的整体,显示出玉器般的风采。因此,影青瓷有“饶玉”之美称。

基于影青瓷的启发与现代艺术形式,现代工艺材料的开发,我认为在影釉彩创作过程中应注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 大主题与大内涵的关系

冰川、海洋、火山、自然系列等是我所涉及的题材,多为自然界的大题材,在大题材中发掘大内涵,并通过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

1.1 立意与视角

冰川融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这种题材通过景德镇陶瓷艺术来表现,应该始于我的冰川作品。对冰川本身肌理和层次的展示是重点。而在我系列作品中,冰川消融,地表岩石的肌理裸露出来,仅以有限的流淌中的冰川显示主题的深邃。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大气势的宣泄,升华着我们心灵中的责任感;透过岩石的裸露张扬,似乎看到它在低垂着、哭泣着,冰川在那里融化着眼泪;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则能感受到岩石所体现出的力量,肌理所释放出的能量。

1.2 装饰语言与艺术风格

图1 冰川Fig.1 Glaciers

图2 梦荷Fig.2 Lotus dream

图3 海洋Fig.3 Ocean

(1)器型吻合主题要求。器型成为主题表现的一个形式,目前传统陶瓷艺术已经很少见到了,有些现代陶艺的非对称器型往往也只是一种随意性的表现。“冰川”的器型,呈立面,多棱角,犹如冰川的坚挺,具有冷峻的威严。

(2)色釉运用。高温色釉作品的一个技术性难点是很难表现大面积色块的深浅和层次变化,这是色釉在高温状态下呈现的釉变、流变、色变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冰川》(见图1)的高超正在于此。黄花釉通体遍施,性状得到很好的控制,肌理变化复杂,层次清晰,渐变效果明显,并且富于自然韵味。结晶釉表现的冰川融化时的流淌感也是很难得的;釉里红的点缀起到色彩平衡的作用。

(3)作品强调布局时的上下、左右协调空间感与立体效果。

(4)艺术风格独特鲜明,“虚实相生、以动显静、以繁衬简、立意高远、动感热烈、激情四射”。以上这是创作这件作品后的自身感受。

2 器形与主题的关系

(1)随意赋型,使器型参与诠释过程:《梦荷》(见图2)釉彩效果火热协调。黄红兰黑四原色有机结合,有主有次,层次关系和虚实关系清晰明朗。

(2)讲求现代光影感和纵深感,即空间关系。尤其是黄色荷叶周围部位,更具透视感,很奇妙。如果达到,“五维度”中增加了潜意识的“超时空”,“梦荷”则具备了梦中影像的“六维度”(长、宽、高、时间、超时空、梦幻时空)。作品对“梦”的诠释是完美的,这一全新的描述手法,可能借助于色彩与色彩的组合,而这种方式,就不是普通条件下所能获取的。由于郎红、祭红、釉里红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在创作“梦荷”时采取了一种新的尝试手段,即利用刻瓷形成的瓷器表面的凹凸效果,结合对所用高温色釉釉层、流淌位置的测算,采取不同时间多次喷釉的方法,使光影感和纵深感效果达到比较难得的程度。

(3)“梦荷”的创作过程是充满激情的,在特定情绪的感召下,布局随意而走,全无传统的经营位置的痕迹;给人比较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梦幻般的视觉享受,并使这种激情也表现出一种厚重感。

(4)红色和黄色荷叶的肌理明确,比较自然,呈放射状,有种力量感;而且右侧荷花下面那片叶子,非常成功的表现出奇妙的自然肌理,实物中这片叶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3 创作激情与艺术效果

创作激情是构成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的生命力有时远比技术本身更加持久,见图3《海洋》。

“海洋”这个大主题的表现是宽厚的、温暖的,也是崭新的,海洋和谐美好一面展示出来,这种和谐的氛围也体现出创作的心境。

釉彩的细腻表现是这件作品的主要特点。

(1)色彩过渡自然,变化丰富,层次清晰,构成一幅主体的海洋世界画卷。

(2)器型的变化符合主题要求。

(3)刻瓷在表现珊瑚、鱼鳞方面起到特效。

(4)对色釉发色效果和吹釉技巧的娴熟掌控,是获取这种难得的色彩美的关键。

(5)作品在高温烧成下,得到淋淳尽致的裸露:光影、物象的肌理,色泽与神韵,真切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观赏者体会到超越时空的感受,陶醉在一个广阔无际的海洋世界之中,热带鱼在尽情嬉戏、追逐,探索着海洋的神奇;海水、海草、珊瑚绽放出美丽自然,维持着海洋生态的平衡。

4 结论

以上是我创立“影釉瓷”的一些体会及创作过程的感受,希望得到专家同仁的认可及指正,以利于弘扬陶瓷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釉彩刻瓷色釉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釉彩千年之汝窑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刻瓷艺术浅谈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邱含作品
登峰造极——中国古代器物之各种釉彩大瓶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