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策略研究

2011-03-18 04:03
图书馆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三网个性化数字

张 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三网融合概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可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互相合作,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在美国,电视、电话及宽带网络三网融合被称为“捆绑服务”。在法国,三网融合快速发展。市场研究机构Pyramid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到2014年,随着法国各运营商加快投资光纤网络,将有50%以上的家庭选择三网融合的服务[1]。

我国于2010年初开始着手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0年6月底,国务院公布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北京、大连、哈尔滨、上海等12个地区(城市)的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目前,上海率先建成覆盖50万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示范网。与此同时,上海市有线网络整合也在加速;北京在IPTV领域还在酝酿阶段,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和高清化上;武汉被列入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后,为解决融合推进期间而可能出现的广电、电信利益矛盾,通过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各自出资1亿余元成立股份公司 (双方各占50%的股份),以定期轮流担任董事长的商业模式推动三网融合;青岛逐步形成了相应的三网融合工作组织和技术支撑体系,成立了青岛市政府三网融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西部的绵阳和中部的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进程相对缓慢。长株潭地区于201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长株潭有线电视用户机顶盒和有线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

三网融合不仅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三网融合后,不仅使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而且也使用户信息需求的具体形态发生质的变化。

2 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

2.1 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是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张晓林认为:“知识服务是以知识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2]。 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1)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对传统服务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组织、检索、传播上,为用户提供的仅仅是物理形态的原始数据。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要求对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进行知识的搜索、组织、分析、重组,提炼出人们需要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2)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服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在对用户问题的了解、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动态地帮助用户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类、组织和描述,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知识产品或解决方案。

2.2 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

三网融合最简单的体现就是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即“三屏”的融合。用户可以用手机看电视、上网,利用电视打电话、上网,用电脑打电话、看电视。三网融合实现了数据、声音、图像这三种业务用一个网络、一种平台进行服务,为业务创新提供了空间,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2.1 服务用户增多

三网融合后,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将会大量增加,用户可不受地域限制享受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由于受到地理条件或网络条件的限制,三网融合前的图书馆用户比较固定,一般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三网融合后,用户可以通过任何终端随时随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可通过手机、电视机访问图书馆的网站,获取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知识和信息。特别对信息不畅和文化落后的地区,三网融合后的数字图书馆将吸引大量用户利用,如采用“宽带网络+机顶盒+电视机”建设模式可以使用户不用添加更多设备就能获得数字图书馆的信息。

2.2.2 服务内容丰富

三网融合后,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不但拥有各种数据库,而且建立了网络导航系统,通过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加工,用户有了更多选择资源的机会。由于网络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自建资源的多样化,用户也会因为信息数量剧增而难以寻找到所需信息。面对海量信息,数字图书馆应侧重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创新服务特色,为用户提供某一学科、专业方面最权威的信息。数字图书馆利用三网融合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随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信息资源,如可通过用户的检索历史和需求表达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2.2.3 服务手段多样

数字图书馆大量运用了各种信息技术,如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必将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趋向多样化。三网融合后,用户可通过手机、电视、网络随时随地浏览和检索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 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策略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信息为工作对象,以互联网为传输通道,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设备,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电子信息服务的机构。如前所述,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服务,提供了是集成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文献信息。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以方便用户、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允许用户充分表达个性化需求,能够对用户需求行为进行挖掘,方便用户交互,方便用户描述自己的需求,方便用户反馈对服务结果的评价。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用户访问数字图书馆,即可获得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检索服务、智能代理服务。

3.1 加强数据库建设,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

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建立特色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必然选择。一是加强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满足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电子图书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据调查,18~31岁的年轻人是电子图书读者的主体。数字图书馆可以建立电子图书镜像站,为用户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二是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为用户解决问题提供帮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数字图书馆应加强生活类、健康类知识库建设,为用户提供健康知识服务。三是建立论文数据库,为科研提供智力资源。四是建立企业知识库。科学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的进步,数字图书馆可以建立各种企业所需的知识库,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销管理提供知识服务。五是加强特色学科数字资源建设,增强数字图书馆在特色学科、专业方面的资源保障能力,建成区域性学科数字资源中心,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知识信息。

三网融合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图书馆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杭州图书馆经过八年的调整与创新,如今已初步实现了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框架,为杭州市民提供开放、便捷、触手可及的多样化资源,使杭州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有线电视、手机等途径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三网融合让杭州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可直达用户家庭、桌面,成为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市民生活“第三空间”。所有杭州地区的IP地址用户 (高校系统除外),不需要任何注册信息,都可以通过“文澜在线”网站免费获取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所有杭州有线电视用户,都可以24小时点击杭州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杭州数字图书馆的开通和正式运行,为“数字杭州”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杭州数字出版提供了新的终端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消费模式,使广大杭州市民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又多了一条新的便捷通道[3]。

3.2 加强软件建设,提供服务平台

三网融合后,为满足用户大传输量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建立网络体系功能更加强大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建立数据、语音、视频三网融合的一体化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配套建设无线网络,使无线信号覆盖整个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工作,使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能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一要提供信息分类定制服务,用户每次登录网站时,只要键入自己的账户名与密码,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将查询结果主动递送给用户,并利用动态网页自动生成用户定制的动态页面。二要利用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提交的用户兴趣文档,自动搜集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将信息推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三要利用智能代理技术,在信息查找、预定事件响应、Web浏览、个人帮助、知识工具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服务。四要利用信息检索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检索服务。五要利用Web挖掘技术,对Web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从大量丰富的Web数据中抽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为用户服务。六要引入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IT),处理复杂的呼叫流程,增加自动话务处理(ACD)、交互式应答(IVR)等多种功能,使用户可通过电话接入、传真接入、Moden拨号或宽带接入访问数字图书馆网站,在系统自动语音导航或人工坐席的帮助下访问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数据库,从而获取各种知识。

3.3 加强人才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三网融合后,数字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图书馆一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要引进计算机人才、网络技术人才,为数字图书馆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二要加强在职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知识发现和知识服务的能力,通过建立馆内知识共享平台,实现馆员隐性知识交流和促进知识共享。

4 结束语

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变革。数字图书馆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要转变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应根据各种终端用户的使用特点,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形式。如针对手机用户,提供简短、即时的实用信息和网络浏览服务;针对PC终端用户,提供详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电视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展潜在用户,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主动提供信息推送服务。

[1] 姜晨怡.拨开迷雾 三大行业如何分享三网融合盛宴[N].科技日报,2010-7-21(006).

[2] 刘璇.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C].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6.

[3] 叶辉.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实现 “三网融合”[EB/OL].[2011-01-02].http://www.chinanews.com/it/2010/12-30/2757300.shtml.

猜你喜欢
三网个性化数字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答数字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看G20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成双成对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