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2011-03-19 08:19高云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术式胆总管

高云峰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瓦房店 116300)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传统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创伤,而且住院时间较长,给患者经济上也造成很大负担[1]。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微创疗法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新型疗法,它不仅能够达到取出病灶,取净结石的目的,而且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不同的微创术式治疗,拟比较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9月,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38例,其中男79例,女59例;年龄30~62岁,平均(49.00±9.26)岁,平均病程10.2年。患者临床表现,其中有105例患者有黄疸或黄疸病史,91例患者表现为典型胆绞痛或右上腹疼痛。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9例患者,A组采用LC+LCBDE治疗,B组EST+LC采用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具体措施:先采用四孔法行LC,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后切开胆总管前壁,在切口处取出附近结石,胆总管、左右肝管及二级支肝管内的结石则通过置入纤维胆道镜探查后,根据结石的大小用取石篮直接取出或机械碎石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胆道。是否留置T管引流取决于术中结石是否取净、胆总管内径大小、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及局部炎症、水肿等情况。B组患者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先插入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胆管解剖结构、胆管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量,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11点位切开括约肌,长度约为10~15mm,结石较小则应用取石网篮或气囊取出胆总管结石,若结石较大取石困难的则可采用碎石后取石。检查无残余结石、无活动性出血后退出十二指肠镜,病情稳定2~5d后行LC。

1.3 观察指标

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

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比较(±s)

组别 n 手术总时间(min) 住院费用(元) 住院天数(d)A组 69 158.73±55.12 7957.1±309.5 9.2±2.8 B组 69 216.39±68.94 11293.8±450.9 9.9±3.2 t 3.45 10.72 1.18 P<0.05 <0.05 >0.05

2.2 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

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比较[n(%)]

3 讨论

胆石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胆石症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治疗所采取的传统治疗方法即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此种治疗方法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其效果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肯定,但是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技术要求及术后恢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而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使患者不开刀就可以治疗疾病,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两种微创治疗方法,(1)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此种术式更充分能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可通过在手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在更广范围内探查和取石,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一次手术中同时解除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同时,可根绝结石大小不同通过网篮取石及机械性碎石的手段达到提高结石清除率的目的,还可减少胆管狭窄或胆漏的发生率,此术式还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节省患者费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所以这种治疗方式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可[3];(2)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其不行胆总管切开探查,不破坏胆道正常结构[4],故无需行T管引流,不仅避免防治T管所产生的并发症,而且又保证胆道的完整性和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具有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创伤小、痛苦轻,切口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危患者[5]。笔者所在医院研究中的1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住院天数上则没有太大的差别。A、B组手术成功者分别为67例,65例;产生并发症分别为2例、3例;结石残留者分别为3例、2例。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法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胆总管结石的数目,大小及其可用医疗设备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为避免术后并发症,认真细致的操作也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对于胆总管直径在1cm以上或结石直径较小及老年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采用EST+LC治疗;而对于胆总管直径在1cm以上及结石较大的患者则可以采用开服胆囊切除的方式治疗。

[1] 张建平,王玮,张虎. 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1例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5):439-441.

[2] 薛宝军,杨玉伦,季节.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37-38.

[3] 周利国,唐才喜,周红兵.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比较[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6):595-598.

[4] 和华. 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70-72.

[5] 彭颖,王立新,徐智,等. 内镜腹腔镜联合与腹腔镜下联合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5):342-345.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术式胆总管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