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地,大学问——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五中学大课间活动巡礼

2011-03-19 01:58
天津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塘沽广播操课间

■本刊记者 邓 蕙

2011年9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局和塘沽第十五中学承办的“全国区域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塘沽第十五中学(熟称“塘沽十五中”)举行。来自宁夏、内蒙古、湖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上海、重庆、天津等10省市自治区部分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校长、教研员近300名代表参会。会议交流期间,塘沽十五中校长潘怀林以“实施三心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主题进行了办学经验介绍。以信心教育为例,他介绍说,实施信心教育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成功增强内在动力。在“普通校”,为学生树立发展信心是关键。有信心,才有动力和毅力;有信心,才有不懈的追求,信心会带来勇气和超越。让学生建立信心,学校开展了诸多群体活动,如国旗班升旗、广播操、跑步等活动,学生规范地展现“一招一式”就是建立信心的途径。

镜头回放

9月19日上午,与会代表观看了塘沽十五中的大课间活动,感受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大课间活动铃声响过,千名学生有序地从不同的出口向操场跑去,操场上呈现出一幅立体图案,随着“歌唱祖国”的音乐响起,国旗班学生正步向旗杆走去,整齐有力的步伐让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代表们纷纷拿出手机、摄影机记录下这令人激动的瞬间。接着,新的乐曲响起,这是提示学生开始跑步,全校24个教学班有序地向指定地点集合整队,七年级各班相间环绕在跑道上,八、九年级学生驻足在操场中间,随着音乐的鼓点节奏,学生开跑!这时,很多与会代表跑向各层外走廊,俯瞰学生跑步的场面,他们不敢相信这再平常不过的跑步竟然变成了一幅大型的艺术、动感的画面,有人惊讶地问:这样的学生是怎么训练出来的?这个疑问还没来得急解答,广播操音乐响了,千名学生迅速来到指定位置。看着学生做广播操时到位的动作姿态,有人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做领操员。又一曲音乐响起,八、九年级学生开始了直臂走,一圈又一圈,一个造型接着一个造型,同时,操场的南北两端是七年级学生在做旗语操,学生分别打出的是塘沽十五中办学理念和塘沽十五中校训。这一幕幕,让人惊叹的是学生走得太整齐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太好了!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整齐划一的效果,全体学生是如何做到的?曾有人就此采访潘怀林校长,他自信地回答:“这是信心与坚持、静心与卓越、责任与毅力的融合。”

校长解读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是国家针对青少年体质问题所发布的最高级别的文件,后称为“中央7号文件”,“意见”明确指出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到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到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那么,如何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潘怀林校长指出:“首先要有足够高的认识,要看得更远,更有前瞻性。把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当成我们的日常工作来抓,形成常规;把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当成长期的‘健康希望工程’来投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才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学校常讲的:以体促智,以体树人。体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也大有好处。”;“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可总结为‘四性’,即教育性、健身性、迁移性、持久性。教育性是指,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增强了自我表现力、组织纪律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小至对自己、对班级、对学校,大至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同时,旗语操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促进了美育的实施。健身性是指,大课间活动让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提升,增强了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等,促进了学生良好身形的形成。迁移性是指,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把大课间活动看成一节特殊的‘课’,让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知态度迁移到学习、生活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持久性是指大课间活动的高质量常态化,另外,让学生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高素质平台上,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终让自己在一定的‘高位’行动”。

经验介绍

“普通校”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核心价值,就要从具体的且能体现成效的事情抓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此,塘沽十五中经过学习和研究,从抓好大课间活动入手,进行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分为上午半小时和下午半小时,全程由音乐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模块:做广播操、跑步、直臂走、军姿训练等,七年级有旗语操,每周还有一次升旗仪式和国防教育。特别是在做广播操、跑步和直臂走方面颇具特色。

学校广播操是参与人数最多、活动最经常、最有规律的大型集体活动,其教育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塘沽十五中以广播操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提出“快、静、齐、全,横、竖、斜均成线”的做操要求。重视广播操的质量,在广播操练习中主要训练学生的距离感,使其增强“量距定位”的意识。班主任和所有中层领导及部分任课教师下到各班协助调整队列,纠正学生动作,这大大激发了各班练习的积极性。每天都能看到一些班在操场上练习队列和广播操,学校还适时进行了广播操比赛,提高广播操的质量。广播操活动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种团队意识,不仅在广播操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在自习课、午会、纪律等方面见到了成效,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学校全体学生上、下午各有约10分钟的跑步时间,这个时间,八、九年级的学生基本是在操场、足球场内跑步,队形的排列是把大长方形的足球场地划分为等大的4个小长方形,形状似“田”字,每个角都有一个班,共16个班,中间4个班是相对站立。音乐响起后,学生伴随音乐节奏成向中间跑步前进、再向外分开的一个万花筒状,以体操队形的“并队、裂队”形式行进。七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其跑步路线分别是第四、第五跑道,每个跑道4个班,分别位于直道中间及跑道的两个弧顶,其中第四跑道的班跑步行进方向为顺时针,第五跑道的班为逆时针方向行进,跑步行进的时候形成体操队形“错肩行进”。跑步结束后所有班到操场的后面集合,待提示音乐响起时,全校学生集体跑步到广播操指定的位置站好,每个学生广播操的站位是前后左右间隔2米,学生前后成行、左右成排、斜向成线,场面壮观。接着是一分钟的军姿训练,虽然只有1分钟的时间,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身体姿态的控制、精神面貌的塑造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直臂走、旗语操也是学校很有特色的项目。八、九年级是直臂走,七年级是旗语操。广播操结束后,下个提示音乐响起时,八、九年级的学生以密集队形向操场中央位置集合,并伴随音乐的节奏踏步,形成一个有600多名学生组成的方队,再根据提示音乐分成两个等大的方阵。接下来两个方阵中间的4个班同时前进,开始进行大摆臂走,队伍行进中组成4个相连的长方形,班级队伍行进队形是“并队、裂队”。八、九年级直臂走的同时,七年级学生做旗语操。旗语是古代的一种主要的通讯方式,现在是世界各国海军通用的语言。不同的执旗方式、不同的挥旗动作表达不同的意思。塘沽十五中的旗语操根据现代国际通用的旗语原则进行了编排,主要原则是:单个旗语有不同的英文字母代替,一般旗语打英文缩写,如塘沽十五中:NO.15MiddleSchoolOfTangGu,旗语的打法是字母N/F/M/S/O/T/G所代表的单个旗语连续打。旗语操的主要内容有:“塘沽第十五中学”“欢迎来到我校”“即将起航”“校训:追求卓越,办学理念:人人成才,人人有材”等。七年级旗语操第一遍是整体做,接着是男、女生蹲—起交替做。旗语操既使学生了解了国防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也使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和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元素融入每个学生的行动中,为每个学生所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学校和自己的责任感。

大课间活动结束之后是学生回班,学生回班很有秩序,也很有规律和特色。八、九年级在场地内走完6圈长方形的“并队、裂队”后沿着设计的路线“直线、直角”行进回班。七年级做完旗语操后,沿设计的路线“蛇形”行进回班,整个过程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学校为进一步落实责任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选拔出36名优秀学生组成国旗班。每周升旗仪式上,由国旗班升旗,升旗时统一着装,从出旗到升旗整个过程,包括音乐和队形的变化,都模仿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每次升旗都体现出对国旗的热爱和崇敬,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严格训练,学校国旗班升旗形成特色,也成为了一大亮点,这一活动激发了师生的内心理想和责任,成为一股内驱力,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每次升旗仪式也吸引了社区群众和路人前来观看,使人们不自觉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既展示了学校教育的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继而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

塘沽十五中的大课间活动又是如何体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呢?具体来说,学校在这方面总结出了“四定”的步骤和“严、实、细”的具体要求。

“四定”,一是定场地。编排时几块场地要量好,大小一样,使学生在跑和走时做到分合有致,形成对称图像。二是定速度。为使队伍之间距离不变、防止拥挤,就要统一步幅。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跑步步幅65厘米,走步步幅60厘米。在场地里标出长度,让学生去体会,这决定了队伍的整齐度。三是定姿态。良好的姿态关系到学生的精神面貌,关系到整体的效果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在站、跑、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站的姿态:脚跟靠拢,两脚形成60度,两臂自然下垂,手五指并拢,中指和裤缝重合,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跑的姿态:听到预令时,两手迅速握拳(握拳要求是:四指蜷曲,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关节),提到腰际,拳心向内,稍向里合;听到动令时,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动时,拳贴于腰际。走的姿态:上身挺直,步幅60厘米,前摆臂与肩平齐,拳心向下,后摆臂到摆不动为止。四是定位置。尤其是静态时的位置和学生一一对应,不能随意变动,做操时人间保持2米距离,达到横、竖、斜见线。

学校的广播操依据目标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实、细、恒”,以这三个字为抓手,达到定面的目的。“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距离感。确定每生之间2米的间距,第一步是每人准备2米线绳,四面拉直,“量矩定位”,提高认识能力。第二步是取消线绳,站在标志点上,然后逐步取消标志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习惯,位置准确。带操教师要求严格,动作要领要求一致,行政领导进班查操起到了保障作用。“细”就是有效督促学生做广播操。从位置表上了解每个学生的动作是否到位,以便及时进行纠正,弥补不足,解决了学生在理解、掌握上的差异。“恒”就是把学校的广播操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中渗透养成教育。

塘沽十五中的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跑步、做操和大摆臂走中,每个学生都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动作,每个人的动作都会影响整个班的动作协调性和整体性。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动作是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做的,训练是每天都要经历的,一开始也有很多学生做得不规范,对自己没有信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动作的力度和准确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两个项目进行锻炼。大课间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力,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潘校长强调,“传统的活动更需要过程的新颖、方式的新颖来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塘沽十五中的大课间活动正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猜你喜欢
塘沽广播操课间
广播操比赛
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引领小学广播操教学
听着广播做运动:日本人如何爱上广播操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关于塘沽
不攻塘沽先打天津决策是怎样形成的?
本期要目